解决高中生语文写作中的语言不规范现象的对策探究

2021-01-03 00:16魏薇
考试周刊 2021年92期
关键词:语法知识对策

摘要:高中生的语文写作中有很多语言不规范现象,主要为错别字、词语运用不当、生造词语以及书面表达不符合句法格式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语法意识的欠缺。针对这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应在教学中予以重视。特别要增强高中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关键词:高中生作文;语言失范;语法知识;原因;对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言的范使用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在日常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学生语言使用不规范现象最为突出。因此,要探究这些不规范现象形成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一、 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几种语言不规范现象

高中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多种语言不规范的现象,较多的是错字、别字、句法的失误、生造词语、使用网络语言以及不符合书面表达的口语方言。下面就结合实例具体分析这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

(一)写作过程中出现错字、别字

从小学生开始,作文中出现错字、别字就一直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有的学生一篇作文中能出现十几个错字、别字。很多学生不会写的字就用别字代替,甚至凭自己的想象造字。

例如,在《长大》这篇文章中,某学生在写到“我长大了,不是我能独立生活,不是我能课服困难”时,将“克服”写为“课服”这是典型的别字现象。又如“那声音坚锐短促,铿锵有力”。学生将“尖锐”错写为“坚锐”。

(二)不按语法规则造句,出现病句

病句是学生作文中不规范现象的主要方面,句法失误较多。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董存瑞炸碉堡、钱学森毅然回国……他们的爱国精神始终浮现在我的心中”。这一句中主语“爱国精神”与“浮现”不搭配,“爱国精神”只能说“鼓舞”了我,或者说他们的爱国形象始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因为“浮现”的只能是形象、画面,而“爱国精神”应该搭配的是“鼓舞”。

(三)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

近年来,滥用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众多学者批判的对象。但网络语言的大肆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作为青少年的高中学生更是将网络语言看成是一种时尚,在写作时,也常常会出现一些如“yyds”之类的网络语言。

(四)使用不适合书面表达的口语、方言等

学生作文中也会偶尔出现口语化的语言,或者是不适合书面表达的方言。口语化的语言有利有弊,运用得恰当,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例如,陈忠实的《白鹿原》中大量运用了陕西关中方言,不仅没有使文章有什么弊病,反而使这篇小说成为现代文学中的佼佼者。因此,方言、口语的使用应有一定的条件。学生作文中往往出现一些不适合书面表达的口语化的词语或者方言,使文章十分蹩脚。

例如,某学生在写《长大》这篇作文时这样写道“最后,我被父亲赏了一耳刮子后,又乖乖地去上学了。”这里“耳刮子”一词就过于口语化,用在文章中不合适,应改为“耳光”。

写作是艺术的创造,也是思维的过程。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尽量使用规范的语言。

二、 几种语言不规范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

高中生写作,在语言使用方面出现了以上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形成又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

(一)语法知识在课堂教学上的欠缺

首先,教材和新课标关于语法方面的内容并不多。从小学开始,语文课本更加注重的是字词的传授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很少涉及语法知识,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无据可依。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法知识又有了重新的规定,开始重视起来。但长期以来的语法知识被淡化,学生在小学、初中就没有打好和语法知识相关的语言基础。学生底子薄弱,本来对语法这种比较抽象的知识就不容易产生兴趣,更不会重视语法知识的学习理解。

其次,教师对语法知识的教学不够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更加重视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品读,而忽视了对语法知识的教学。教师认为这是学生语感的培养,是靠自己的阅读积累形成的。语文课堂主要是学习阅读的方法,写作的审题立意,应试答题的技巧。对于语法知识,教师往往不够重视,甚至几乎没有涉及语法方面的教学,致使学生练习的机会也就很少。

再次,语法知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的困难。语法的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正是这种抽象性决定了语法教学的难度。语法知识学习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有些教师自身也一知半解,不能透彻地理解语法知识,所以,也就在课堂上淡化了语法知识的教学。语法知识同时也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理解和学习。

最后,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存在语言不规范现象。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身也存在着语言的不规范现象,给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作文教学中对语言规范使用要求不严格

在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学生作文自改不重视。许多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自己修改过作文。有的没有认识到学生自改作文的重要性,有的怕麻烦,干脆不让学生自改,仅仅是教师自己批改。学生自改作文,不但可以减少语言的不规范现象,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对语言不规范现象不注意。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审题立意是否准确,文章是否连贯。语言的规范与否变得不那么重要,教师往往为了省事就忽略了这一因素,常常是划出作文中优美的语句,圈出错别字,再写上两行批语就完了。学生对于批改好的作文,更加關心的是作文的分数和教师的批语,所以经常会出现圈出来的错别字也并不订正的现象,更不用说再看看文中是否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了。

(三)社会语言环境对学生语言习惯的不良影响

社会环境对学生语言习惯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是社会的大环境。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但人们的语言规范化意识却很淡薄,乱写乱说,表述不当。普及读物、广告语中乱用字词的现象随处可见,使学生的语言环境受到污染。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教育资源。网络的发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同时,也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高中生正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思想不够成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而,网络语言的盛行,深深地影响了新时代的青少年。高中学生有一种追求潮流的心理,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时髦的表现,在写作中往往就会故意或者不自觉地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

同时,手机和电脑普及,使学生习惯了用拼音打字。现在极为盛行的搜狗拼音输入法,可以使打字的速度非常快,给使用的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我们也经常发现,很多人用拼音打字虽然快,但错别字很多,大多是同音别字。学生平时上网、发短信,都是用拼音打字,为了方便省事,往往不会写的字就用同音字代替,长此以往,学生就记住了错的字,所以在作文中才会出现大量的同音别字。

另外,一些明星的“金句”频出,饭圈文化让学生追星以及盲目崇拜,对这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进行学习和模仿,也会造成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不规范的语言现象。

三、 避免学生作文中语言不规范现象的几点建议

如何减少甚至避免高中生作文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现象,这需要从多角度努力。

(一)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增加语法知识的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规范用字、用词的教育,强化学生规范使用语言的意识,在日常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规范使用语言的习惯。

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是两个相当重要的板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再继续忽视对这些方面的教学和指导。语法知识的教学,词法、句法,以及病句的类型等方面,都需要教师选择常用的内容给学生讲述。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实用的语法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二)作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规范化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强调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就要求学生规范使用语言。长期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减少语言不规范现象的出现。

同时,好的作文贵在修改,而作文修改的初级要求就是要语句通顺,连贯,没有语言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有一些要求,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

首先,在作文写好后,要求学生自行修改。学生自改文章,尽量使用朗读的方法,一些不规范的语言自然就可以被找出来。在自改之后学生之间互相修改,要求学生根据语法和词汇方面的知识,把使用不规范的语句和词汇修改一下,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其次,教师在作文批改过程中,应将学生作文中的语言不规范之处标出来,而不是仅仅写一个批语,打上一个分数。指出学生作文中的语言不规范之处之后,应要求学生改正,并且写出错误的原因。

学生的自评、互评,在规范语言方面往往比教师对作文的批改更加重要。很多教师也了解学生作文自改和互改的作用,但是却不能切实地运用到作文教学之中,主要的原因还是怕麻烦。

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不应该某天心血来潮让学生自我修改作文,或者是为了应付检查作秀而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而是应该把这种方法贯彻到作文教学中来,让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每一次的作文修改,学生都会认真发现其中存在的语言不规范之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这样的习惯,作文中的语言不规范现象就会逐步减少。

(三)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这些语言不规范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社会语言环境的影响。科技社会的发达,使人们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人们希望的是能够放松自己,于是快餐文学产生了。学生所处的社会语言环境里,网络语言泛滥,社会习语在日新月异地更替。而阅读与写作是两个有机联系的过程,阅读的积累可以帮助写作的提高。

经典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时间的积淀而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作品。阅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不仅仅可以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操,而且可以让学生受到经典文学作品语言的熏陶。日积月累,学生渐渐地产生良好的语感,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也会减少一些语言不规范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小说如曹雪芹的《红楼梦》、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散文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等。

在课堂教学中涉及经典文学作品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者是进行文本鉴赏,从语言方面把握文本内容之后,揣摩语义。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养成有目的、严谨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改进写作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通过对高中生作文中的语言不规范现象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我们已经从多方面寻找到产生这些不规范现象的原因,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相信对改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所帮助。高中学生的写作中语言不规范现象已经愈加严重,希望这一问题能够引起教师、学生的重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参考文献:

[1]马文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二)[C].重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5.

[2]王锐.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3]吴冰冰.探究修辞教学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5):45-46.

作者简介:

魏薇,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语法知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初中英语语法知识的输入管窥
从高考病句辨析看“语法知识”
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提高语法教学效率
关于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