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案例研究

2021-01-03 11:12梅杉林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梅杉林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各学科教学均摒弃关注学生记忆的传统观念,转向对综合素养培育的关注。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的必修科目,但传统教学方法逐渐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难以使人满意。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道德与法治能力学科的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基于作者的教学经验,首先简要说明了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接下来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生活化”课堂案例。希望能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4-

引言

近年来,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道德与法治学科身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但在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罗列出知识点,强制学生记忆。不仅课堂气氛单调无趣,削弱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更难以使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结合,教学效果难以使人满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意识到传统教学的不足,将目光投向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从生活中挖掘知识,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的意义

1、提升学生兴趣

虽然新课改在全国广泛展开,但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一部分教师大量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氛围枯燥无趣,学生逐渐丢失了学习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意愿,阻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生活化课堂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氛围,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会更加主动的投入进一步的学习中。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2、增加学生理解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包含很多抽象性、理论性的知识,提升了思维能力仍未成熟的初中生的理解难度,逐渐产生畏难情绪,丢失了学习的动力。在生活化课堂中,理论性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现实生活产生了紧密联系,学生可以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多方面感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在思考和认知中突破难点,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渐消除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畏惧情绪,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3、提升学生道德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大目标就是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当中,实现其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的培养。传统的教师讲述难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具体印象,削弱了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可以有效立足于实际,带领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结合,并借助生活化的素材鼓励学生分析。借助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自然形成了课堂知识和生活结合的习惯,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积极借助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分析,实现了道德水平的有效培育。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案例研究

1、借助教学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愿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新课改中也明确提出了借助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号召。因此,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的第一步,教师就应当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借此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促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主动结合教学内容思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创新驱动发展》一课的教学中,为增强学生对于创新重要性的理解,教师就可以扮演角色,鼓励学生从过去和现在两个角度扮演具备指纹解锁、移动支付等创新技术的今天和过去的生活,借助生动、充满趣味的表演,激发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促使其理解创新的重要性,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2、引入生活案例,加强学生理解

一直以来,占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大谈理论式教育方法气氛单调枯燥,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难以使学生主动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意义,自然不会主动进步提升,极大降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形式的变革,大量与道德与法律知识结合紧密的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积极引入真实的生活案例引发学生的共鸣。

教师在知识讲解时,可以借助这些热点话题,引发学生讨论思考,有效开展教育。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友谊的天空》一單元时,教师可以提出复旦投毒案这一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同学、朋友关系应是什么样、遇到同学矛盾时应当怎样处理等问题。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身看法,与其他学生充分交流意见,在更加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践,提升学生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方法,更是其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的教学运用在生活中才能凸显教学的意义。但现今初中生下课后将知识抛在脑后,难以实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践。教师必须走出课堂,离开教室,利用生活实践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灵活运用,提升学生的能力。

例如教师还可以利用实践,加强学生的认知。例如,可以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带领学生到养老院、幼儿园、周围社区等地进行义工活动,使学生在劳动和奉献的氛围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内涵。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借助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到了良好道德法治观念的重要性,也可以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形成更加稳固的集体意识,发挥出多种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能力,是一种响应时代需求的有效教学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认真反思,基于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初中生的理解认知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适时引入生活化元素,促使学生在更加真实的场景中体验、思考、理解,借此有效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响应新课改发要求。

参考文献

[1]叶其宏.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21(71):89-91.

[2]谢小秋. 优化课堂问题 推进深度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设计例谈[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二)[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