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预演结合产前训练对单胎初产妇认知水平、心理应激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1-01-04 07:29胡慧丽陈珂琪江岩岩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预演初产妇产妇

胡慧丽,陈珂琪,江岩岩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医学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初产妇因缺乏分娩经验、对分娩知识的知晓水平较低,产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激活全身交感神经系统,阻碍产程正常进展,影响分娩结局[1]。产前训练为临床常规干预训练,通过予以患者拉玛泽呼吸训练及瑜伽训练,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但因其分娩过程复杂漫长,产妇缺乏直观感知,对产前练习的分娩技巧无法有效应用于实际分娩过程中,导致分娩知识的知晓水平仍相对较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仍较高。分娩预演通过模拟完整的生理分娩过程,可提高产妇对分娩过程的认知度,在临床上具有较广泛的应用[2],但目前分娩预演结合产前训练对单胎初产妇认知水平、心理应激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仍较少。基于此,我院选取单胎初产妇64例开展分娩预演结合产前训练的临床效果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单胎初产妇12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64例)。纳入标准:单胎初产妇;孕周为36~39周;可行阴道试产。排除标准:伴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伴有精神病史;脱落病例。对照组中,年龄23~29岁,平均年龄(26.34±2.17)岁;孕周36~39周,平均(37.39±0.48)周;体质量22~25 kg/m2,平均(23.96±0.53) kg/m2;身高156~168cm,平均(161.62±2.41)cm。研究组中,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6.59±2.38)岁;孕周36~39周,平均(37.10±0.27)周;体质量23~25 kg/m2,平均(23.68±0.47) kg/m2;身高158~167cm,平均(161.93±2.01)cm。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妊娠期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等基础干预。对照组行产前训练:(1)产前拉玛泽呼吸训练:①廓清式呼吸:嘱产妇行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每日3次,每次5 min。②胸式呼吸:放松全身,将手置于胸部,微微张嘴后经鼻深吸气,嘟嘴呼气至腹部恢复,每日3次,每次5 min。③浅而慢加速呼吸:将手置于胸部,随着,呼吸随宫缩加强而相应变快变浅,随宫缩变弱而相应变慢变深。每日3次,每次5min。(2)产前瑜伽训练:①山式:嘱孕妇分开双脚、保持与骨盆同宽,缓慢伸展所有脚趾,向后用力将膝盖且绷直,自然放松肩膀,减轻姿势不正确导致的孕期腰痛,每日3次,每次5min。②猫式:打开双膝后脚掌踩地,吸气时抬头向上看,呼气时低头看腹中胎儿,每日3次,每次5 min。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分娩预演:结合本院实物模型,为产妇讲解分娩过程,提高患者对胎儿分娩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肩娩出等连续生理过程的认知度,指导患者分娩技巧及助产士协助分娩的步骤及原理。协助患者了解先兆临产后的完整流程,包括医护用具准备、入院手续办理、进入产房分娩,带领患者及家属参观病房设施,提高产妇对产房环境的熟悉度。(1)模拟产妇在家阴道流血、腹痛、羊水破裂时,产妇及产妇家属的应对方法。(2)模拟办理入院手续进入病房后,听取医生讲解的注意事项及告知的产科检查。(3)模拟进入产程后,助产士指导产妇行拉玛泽呼吸,练习导乐球的使用,学习跪、坐、走、卧、蹲、站立等自由舒适体位。(4)模拟宫口开全后取产妇前倾、直立、卧、蹲等自由舒适体位,嘱产妇手抓握床栏杆后行支撑式前倾坐位、竖直站立、半坐卧、蹲位等体位,指导产妇分娩用力方法及时机,配合宫缩及助产士接生,加深产妇对分娩环境及分娩姿势的认知。(5)模拟胎儿娩出后嘱产妇取仰卧位等自由舒适体位。两组患者均干预2周,同时随访至妊娠结束。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认知水平。评价标准[3]:分别于干预前、后经初产妇认知调查表从分娩疼痛认知(20分)、妊娠分娩技巧(20分)、妊娠健康知识(20分)三个方面评价,总分为60分,评分与认知水平正相关。(2)心理应激状态。评价标准[4]:分别于干预前、后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SAS及SDS量表总分均为100分,评分与焦虑、抑郁程度正相关。(3)妊娠结局。评价标准:随访至患者分娩期,统计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

2 结果

2.1认知水平 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认知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认知水平对比(±s,分)

2.2心理应激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心理应激状态对比(±s,分)

2.3妊娠结局 对照组中,产后出血8例、宫内感染6例、新生儿窒息5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0.16 %。研究组中,产后出血3例、宫内感染3例、新生儿窒息1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0.94 %。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94 % vs 30.16 %,χ2=12.011,P=0.001)。

3 讨论

阴道分娩系产力、产道、胎儿三个因素互相适应以使胎儿经阴道娩出的生理性分娩方式,初产妇因缺乏相关的生产经验,对临床干预中所予以的妊娠知识理解度较低;同时妊娠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肢体水肿等并发症,此外大多产妇存在对分娩剧痛的认知偏差,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可导致产妇出现较为严重的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可抑制大脑皮质活动,抑制催产素合成,诱导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程过长,影响妊娠结局。常规产前训练对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具有一定疗效,但因初产妇缺乏对生理性分娩的整体感知,同时分娩时产妇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影响产妇熟练自如地使用产前训练的分娩技巧,导致产后出血、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转变干预方式是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分娩预演通过引导患者开展生理性分娩全过程的模拟练习,可克服产妇自身理解力及学习知识能力的限制,采用模型演示结合互动演练的模式,可为初产妇提供直观系统的分娩体验,加深对分娩技巧等妊娠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可提高产妇对分娩环境及体位的熟悉度,有利于产妇实际分娩过程中大脑再现分娩预演场景,增强产妇自我效能感,缓解负性情绪;此外可调节大脑皮质活动,促进催产素分泌来诱导宫缩,避免产程停滞[5],与产前训练联合可改善妊娠结局。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分娩预演结合产前训练应用于单胎初产妇可提高认知水平。产前训练通过开展拉玛泽呼吸训练,可提高产妇呼吸方法等分娩呼吸技巧的认知水平。分娩预演在此基础上可增进产妇对分娩的直观性认知,提高患者对产前训练的原理及意义的理解程度,进一步提高产妇认知水平。

SAS量表、SDS量表均为评价心理应激状态的指标,其评分与心理应激正相关。本研究中,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分娩预演结合产前训练应用于单胎初产妇可缓解心理应激状态。产前训练通过开展瑜伽训练,有利于患者放松身心,调节产妇机体内亢进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应激反应强度;分娩预演在此基础上可增加产妇对分娩流程、分娩环境、分娩技巧的熟悉程度,促使患者以更加积极乐观地态度面对分娩过程,进一步抑缓解心理应激。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分娩预演结合产前训练应用于单胎初产妇可改善妊娠结局。分娩预演结合产前训练通过引导患者熟悉生理性分娩流程,可缓解对分娩的恐惧心理,促进大脑皮质分泌催产素,加强分娩时规律性子宫收缩,增强子宫收缩对子宫处血窦的压迫性止血作用,减少产后出血;同时减少产后出血可利于子宫产后修复,有利于产妇产后机体免疫力的恢复,减少宫内感染;此外可下调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抑制机体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缓解产妇子宫动脉痉挛性收缩,保护胎盘血液交换功能,改善胎儿娩出过程中的供血供氧状态[6],减少新生儿窒息。

综上所述,分娩预演结合产前训练应用于单胎初产妇可通过提高其认知水平、缓解心理应激状态来改善妊娠结局,可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预演初产妇产妇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2020CES“预演”未来电子消费趋势
谁来扮演“花木兰”
让孩子在“预演”中自我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