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探讨

2021-01-04 01:47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系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46

前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机会,先进技术的出现则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目前,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从原有的数字校园转型成为智慧校园,而智慧校园则是数字校园的更高级形态。基于大数据背景产生的智慧校园能够为高校创建出更为高效、创新以及便利的教育教学环境,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支持。此外,随着科技发展以及用户终端的增多,数据产生不断增加,高等学校已经正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所以,为满足高校对于更快数据处理技术的需求,必须要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

1 现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1.1 基础建设落后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基本都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建设而成的,一步步的完善成为独立的人事系统、财务体系、OA系统、学生系统以及教务体系等,然后利用内部直连的方式来进行相关数据的传输和利用工作,从而促进各个终端与相关人员的交接。但这种办公模式也带来了许多不便,由于各个部门均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使得高校信息化建设出现了“孤岛”现象,再加上信息差距的存在,会导致同一种数据会在不同的信息源中出现差异,从而给数据应用单位的工作带来阻碍。目前现存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利于高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阻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想在大数据背景下优化高校信息化建设,必须从基础入手,改变落后的信息设施[1]。

1.2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前瞻性

与当今社会先进的信息化建设相比较,可以看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前瞻性,并且在各高校日常的使用和发展中也能感受到已有信息化平台存在的限制。举例来说,高校所使用的传统信息化平台大多是与第三方公司合力建设的,包括平台、资源管理以及应用系统建设等。平台基本由硬件、软件以及网络平台构成;应用系统则是由OA或其他系统构成;资源则涉及高校的图书库、数据库以及课程中心等。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建立而成的高校信息化平台缺乏贴合紧密性,在这个平台上承载并使用高校业务使得生产者与使用者无法紧密联系,从而出现供应与需求不符的现象。且随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限制和问题会出现的更加明显与频繁,为了弥补存在的漏洞,只能是继续添加相关新模块以满足需要,严重影响了平台建设的前瞻性,同时会拖慢原有系统,不利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3 工作人员压力较大

从上文可以看出,由于高校传统的信息化平台是与第三方合力建设的,大多存在着使用体验较差的问题,此时就需要不断填补新的模块进行修补,而系统的每一次新填充都是新升级,需要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更新,与此同时,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重新学习并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并且要实现新技术的有效利用,这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再加上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工作者是建设初期招聘的,年龄较大,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较慢,庞杂的新知识较容易使得工作人员失去信心和耐心。

1.4 信息化平台功能单一

由于传统高校信息化建设平台的独立性特征较为明显,所以各学院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数据信息也无法传递到基层,高校的信息化平台仅可作为单一的信息发布平台使用。其中,职能部门仅能使用人力促进数据的标准化和系统化表达,然后筛选出数据进行推送和发布。

2 大数据时代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1 首先要规定好数据信息的标准

经过几十年的历程与发展,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覆盖范围已经较为全面,其中包括了学生系统、校园一卡通、教务系统、OA系统、科研教学以及人事体系等。大数据中主要的信息来源就是以上各个系统,在收集数据信息之后利用相关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为学校的发展与决策提供依据。而针对传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应该建立并规定统一的数据应用规范,建立并完善应用体系,促进数据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为各个单位使用字段信息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迎合社会发展潮流,建设开放、共享的信息化平台[2]。

2.2 建设交换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信息化建设朝向开放性、共享性发展,建设大数据共享平台就是指在对数据综合利用的前提下,明确数据接入端口的要求以及设置业务标准,从而真正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交换与共享。通过建设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还可以实现在整合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杂乱的数据进行整理与排序,从而保证好数据信息的一致性与规范性,为数据的传输和共享提供便利。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建立,不但能够促进校内信息的传输,而且可以促进各高校之间的信息共享。

2.3 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最大风险就是数据信息的泄露,特别是高校数据库涵盖了大量的人员隐私信息,例如:用户喜好、手机号码以及消费信息等,更需要保障好数据信息的安全。所以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制,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的审核与保护。此外,在技术及设施方面,也要持续优化软硬件设施,做好数据备份,使用先进技术加强存储的安全性。同时要注意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护教学。

2.4 实现大数据信息化的广泛应用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更加智能化以及更具普适性,可以更好地适用于多种场合。在高校内则需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①首先要建立出便利的用户个人数据终端。在保证通过认证的基础上,为校内师生提供登录查询服务,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整合功能为用户提供行为和学业的借鉴,优化服务水平,针对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②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支持。运用大数据对校内的教学、资产、科研教学、学生以及人事等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整合与利用,得出结论,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借鉴,同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策略;③提供科研帮助和支持。大学是学习的圣地,也是科研创新的基地。可以利用信息化建设整合科研资源,建立信息库,进一步促进科研工作者的在线交流,加强各高校之间的联系[3]。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各高校应该抓住此次机会,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同时应该运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健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探索新型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学习体系。但同时要注意规避大数据带来的潜在风险,落实好数据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加强安全防护建设,应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先进科技,完善安全体系。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WJ-700无人机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