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合走向融合
——青浦区在跨界河湖治理的探索实践

2021-01-04 01:47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长制水葫芦青浦

上海市青浦区河湖管理事务中心 上海 201700

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青、吴、嘉河湖长制融合推进提供了“天时”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同年10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和上海青浦地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其中,青浦区的金泽镇、朱家角镇,吴江区的黎里镇,嘉善县的西塘镇、姚庄镇,面积约为660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方案正式实施。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突破口,是三地共同承担的国家战略使命,更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生态价值新高地、创新经济新高地、人居品质新高地的“试验田”。

2 河湖相通、地缘相近为青、吴、嘉河湖长制走向融合提供了“地利”

青浦、吴江、嘉善自古是江南水乡,朱家角、同里、西塘古镇远近闻名,区域内水网密布、河湖纵横,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禀赋和水生态优势,不仅仅孕育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文化,更凝结了青吴嘉三地的地缘优势,为三地在水环境综合治理务实合作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此前,青浦与吴江、嘉善水务(利)部门在水务执法、水文监测、水葫芦打捞等领域建立了合作。练塘、金泽水务所与姚庄水利站、汾湖水利站先期也开展了交流合作,为青吴嘉三地河湖长制的联合推进开启了一扇窗[1]。

3 人文相近、人缘相亲为青吴嘉河湖长制融合发展提供了“人和”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一衣带水、人文相近、地缘相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地水务人践行总书记“两山”理论,秉承“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精神,齐携手、共筹谋,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对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新要求,对表打赢“碧水保卫战”,重塑碧水清流的水乡底色新任务,需要我们中流击水、再接再厉,更好的凝聚三地河湖长制工作合力,走出一条跨区域共享共建、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

4 青、吴、嘉河湖长制从联合走向融合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

河长制是个全新的事物,联合河长制更是一片全新领域。特别是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中,所呈现出的作用和价值不言而喻。青浦、吴江、嘉善开始从不同点位向着同一目标展开全方位、多层面的交互式探索。

2018年11月,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青浦国家会展中心召开,恰逢水葫芦大面积爆发的风险期,严重威胁下游河道水环境健康,青浦区以水葫芦联合打捞为突破口,与吴江、嘉善、昆山共同签订水域保洁一体化协作框架协议,跨前打捞、联合打捞,当年打捞水葫芦约11万余吨,成效显著,为探索水环境联防联控迈出坚实一步。

2019年初,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青、吴、嘉三地签订“党建引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框架协议,共牵红色纽带、共学红色思想、共建红色驿站、共筑红色阵地,进一步夯实水环境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2019年底,青吴嘉三地联合举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启动仪式”,向73名跨界河湖相关区、镇、村三级河长颁发联合河长聘书,向三地“党员护河先锋队”授旗,实行“联合河长制”,形成更大合力,标志着三地跨界河湖治理由各自作战全面转向协同合作、共治共享,形成了区域治水一体化新格局。

全长57.14公里的太浦河贯穿吴江、嘉善、青浦,沟通太湖和黄浦江,是示范区的一条骨干河道,沿线曾遍布着大量“散、乱、污”三小企业,水质经常不稳定。在水葫芦爆发期,大量水面被疯长的水葫芦占据,浩浩荡荡向黄浦江漂流。三地在不打破行政隶属、不打破行政边界前提下,积极探索实践治理和保护一体化行动,是“联合河长制”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一是突破行政壁垒,改变以往太浦河分段而治的局面,青浦、吴江、嘉善三地镇级河长开展定期联合巡河。二是在交界区域进行卫星遥感延伸拍摄,安装高清探头,实现边界全覆盖监控,共享水质数据、共同预警防范。三是三地水务执法机构定期联合巡查、案件互通互商,共同打击涉水违法行为。四是将水面保洁作业区域向太浦河上游延伸,显著提高水葫芦、蓝藻等水生植物打捞效率。充分保障了太浦河作为航道、水源地、泄洪通道的功能作用,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Ⅲ类水。

5 青、吴、嘉河湖长制从联合走向融合正由一个理论化概念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

在2019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会议上,水利部副部长对三地“联合河长制”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联合河长制”的建立为示范区跨界河湖提升水质和环境治理提供了同向发力的协作平台,是对跨区域河湖协同治理机制结合河长制湖长制的创新实践,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重要抓手,是水利助推示范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2020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三地组织召开专题推进会,共同谋划实施“1+5+X”工作计划,“1”就是启动示范区水环境治理方案编制。“5”就是对“五个联合”机制方案再深化、再完善。“X”就是对近期跨区域实施的河湖治理项目再梳理、再推进,确保年内形成一批可听可看的工作成果,探索完善“体系完备、一体联动、务实高效、智能决策”的协同体系。

5.1 在联合巡河方面

在镇、村级河长定期开展联合巡河活动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2020年8月,正式联合印发《示范区跨界河湖联合河长湖长巡河工作制度》。制度规范了联合河湖长巡河频次、内容,建立了存量问题清单制,增量问题工单制的问题处置流程,有效促进巡河效能提升。同时继续提升“空(卫星遥感)、天(无人机航拍)、地(视频实时监控)、水(船舶巡查)”等一体化协同信息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跨界河湖问题发现、处置效率。

5.2 在联合保洁方面

注重水葫芦全生命周期管控,通过联防联控平台,落实上游源头控制,统筹上、中、下游同步联合打捞,每年出动打捞船次均在1万次以上,做到常态长效。围绕保障进博会,组织开展“清剿水葫芦,美化水环境”联合专项行动,锁定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加强定点巡查、打捞及处置,严格实现“两个确保”目标。2019年,太湖流域管理局在青浦召开省际边界地区水葫芦联合整治专项行动现场会,充分肯定联动打捞成效。2020年启动淀山湖及周边水系蓝藻防控工作,按照机械化打捞、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思路,锁定96条蓝藻易聚集问题河道清单,14处环淀山湖蓝藻易聚集区域清单,完成淀山湖水域6处蓝藻围隔布设,7月在淀山湖组织蓝藻打捞处置现场会,邀请无锡市水利局、蓝藻办领导及无锡太湖蓝藻专业化处置团队进行指导,着力提升蓝藻防控处置水平。

5.3 在联合监测方面

围绕“四统一、一共享”(统一监测指标、监测频次、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实现信息共享)的工作目标,联合开展示范区内水文水质和水源保护预警监测,探索建立区域联合水质简报机制,共享信息资源,逐步提高示范区水质监测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示范区生态特征的河湖健康评价体系,2020年已完成淀山湖(元荡)暨“蓝色珠链”区域水下地形及底泥勘察测量,组织一体化水生态实验室初步设想方案专家评审,参加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苏州分局牵头召开的健康评估技术讨论会等。

5.4 在联合执法方面

在太湖局“一湖两河”联合巡查机制的基础上,水政执法机构逐步形成“三纵四横”(四横是青浦、嘉善、吴江、昆山;三纵是区级、镇级、村级)的边界执法网络,同时完善联席会议机制,信息双向告知机制,探索形成省市、区两级的涉水多部门(城管、海事、渔政、生环、水派)综合执法机制,共同打击影响水环境的违法行为。2018年来以来,共召开11次联席会议,开展15次跨界河湖实地巡视,落实13个“清四乱”问题整改。

5.5 在联合治理方面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深化水利一体化合作,推动重点跨界水体“一河(湖)一策”联合编制,保障联动实施有方案、有计划、有节点。突出安全、水质、环境要素,分区域统筹推进重点跨界水体综合整治,2020年三地充分对接,全面启动跨界样板河湖试点建设,其中跨苏沪样板河湖3段(元荡、千河、淀山湖分界河),跨浙沪样板河湖4段(四甲圩江、下甲圩江、封家圩江、横江),跨浙苏样板河湖1段(汾湖)。

6 结束语

在“十三五”规划接近尾声“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启之关键节点,为切实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以更高质量的河湖长制工作支撑示范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青、吴、嘉将坚定不移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探索创新、提质增效,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开展跨界河湖管理保护,打造更高质量标杆,示范引领河湖长制发展。

猜你喜欢
长制水葫芦青浦
武威市凉州区推动落实河(湖)长制的经验及问题对策
水葫芦
青浦工业园区召开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对接活动
河长制推行下鹿邑县城市河道治理和管护分析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专栏约稿( 征稿) 函;河湖长制专栏约稿( 征稿) 函
桃子湖的水葫芦
以“绿色青浦,上善之城”打造城市新形象
水葫芦
水葫芦的秘密
上海青浦宋代家族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