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图画书 “富氧”游戏区

2021-01-04 13:56盛海盈朱伟伟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纸牌图画书建构

盛海盈 朱伟伟

图画书是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是幼儿最喜欢的图书之一。图画书的图像对于内容而言不仅仅是插图,作者往往会将很多细节与趣味藏于其中,而孩子也总能心领神会。幼儿园有大量的图画书,过去多用于日常阅读和集体教学,然而图画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区域游戏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游戏化推进以来,我们愈发地关注幼儿的游戏质量。如何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让其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探究与创造,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当我们理解“游戏”时,它不仅仅是形式上“看起来轻松”的休闲活动,更重要的是那种“在游戏”的精神和状态。而这一点,我们常常在幼儿读图画书的时候能看到。在阅读时,幼儿的体验是个体化的、开放的,没有那种“有没有做对”的压迫感,他们是自由的,敢于创新的。当图画书遇到区域游戏,会发生什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梳理出两条路径。一是让图画书成为游戏的材料。图画书以图文并茂或是有图无文的形式呈现,适合幼儿读、讲、画、演等。它可以为游戏创设主题,使得区域之间产生联动,从而推动幼儿持续性的探究。二是让“读”与“玩”有机结合。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一本合适的图画书则可以为其答疑解惑。图画书进区域,增加了幼儿阅读的概率,将“读”与“玩”有机融合,让阅读更具实际意义。

一、灵活百变,图画书“走”进各区域

在班级里,图画书往往出现在两个地方:阅读区和图书漂流的书架上。但其实除去这些地方,图画书还有多个去处,发挥其“百变”价值。

1.创作之用——走进美工区

好的图画书画面极具美感,小读者们阅读的同时也是在欣赏美,甚至会因此而萌发艺术创作的冲动。如低幼绘本《嘟嘟小宝贝》中,主人公嘟嘟把鼻子丢了,然后是袜子、帽子、耳朵、胳膊,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红色的小按钮,可是当按动这个红色小按钮时,嘟嘟又回来了!这样一本跟孩子玩视觉游戏的图画书,能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一个有趣的形象是怎么在一个小小的圆的基础上一步步 “变”出来的。过程式的呈现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组合的奇妙,还会让他们自然地了解构图、打开想象的翅膀——把其他故事里的某个形象去掉一点、再去掉一点,最后剩下什么呢?或者找一个形状,往上加啊加,会变成什么呢?

2.学习之用——走进益智区

幼儿园的数学学习一定是在感知、体验、操作中进行的,所以需要准备符合学习内容的环境和材料,供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学习。但还有一种不需要准备复杂的操作材料的途径,同样能让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有趣,那就是借助图画书!

《数一数:有几只鸟?》里,1只公鸡叫醒了2只笼子里的爱情鸟,天空中出现了3只展翅的野鸭……有趣的故事情节背后藏着对比和加减的概念。让幼儿一边读故事一边玩,还需要担心他们不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吗?《会数数的虫子》呈现了虫子小威的“智慧”,同时也展现了数字在生活中的妙用,对应的不正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这一目标吗?受此类图书的启发和引导,幼儿还可以在班级和家里找一找有用的数字。

3.建构之用——走进建构区

孩子们进入大班以后,在掌握了基本的围合、垒高等搭建技能后,他们进入建构区不是创作一栋栋“宏伟”的建筑,就是将三两块积木随意摆放后开始各种“攻击战”。如何让他们的建构水平更上一层楼呢?与其通过一次次的集体活动去探讨,不如投放两本适宜的图画书。

绘本《老房子的新邻居》是东方娃娃杂志社出品的“美丽中国:建造智慧系列”绘本之一,它讲述了传统徽派民宅的构造和建筑艺术,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组成与结构。这种不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完成的建筑方式,正是大班幼儿建构区所需要的。幼儿在阅读之后深受启发,还把它拿到建构区作为“工作参考书”。

4.感知之用——走进小厨房/生活区

每周两次的小厨房活动,教师总要提前思考带孩子们做什么,这对厨艺不佳的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可是每次和孩子们讨论,他们给出的答案往往是炸鸡、冰淇淋等。也不能次次都做这些啊!恰逢冬至将近,孩子们从家人的言行中了解到冬至的习俗,于是提议在小厨房中包一次饺子。可是饺子要怎么包呢?《东方宝宝》2021年第8期的“小厨房”栏目对包饺子的步骤做了图文并茂的介绍:调馅儿——和面——揉团——切面团——擀皮——包饺子。于是我把它投放在班级的生活区。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轻松掌握了包饺子的过程及方法,并通过讨论完成了分工。看,这就是图画书的魅力!

诸如此类关于“吃”的绘本还有《我要吃西瓜》《南瓜汤》等,每一本都深受孩子们喜欢。

5.解压之用——走进私密空间

在我们班级,有这样一个角落,浅粉纱帘围出一个小小的空间,与外界相对隔离,就像一个迷你的“世外桃源”,幼儿在里面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被打扰。常常有幼儿约了好朋友去享受片刻的宁静,有时候不高兴了他们也会躲在里面慢慢平复。对藏在里面的孩子來说,随意打扰有些突兀,那老师如何于无声无息间给予抚慰呢?无意之间我看到绘本《寻找丸子》,小狗丸子和男孩小尊因为波斯菊而惹出矛盾,然而台风来临时,他们心系彼此,一人一狗的友情竟让我泪流满面。这样的绘本放在这一方私密空间,恰好能为孩子们的小小情绪找个出口。

6.无为之用

有人说,你所读的书里,80%~90%都是没有用的,但是它们就像一块块砖,单独看好像无用,可是当高楼建成时,每一块砖都发挥着作用。图画书的投放亦是如此。有时候,它出现在班级的某一个区域、某一个角落里,并没有很明确的意图,或许只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许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它静静地“立”在那里,可是在幼儿注意到的那个瞬间,它便开始发挥作用。

二、关注兴趣,图画书“走”出原区域

一天,悦悦和婉婉在阅读区里看到了《乔治和新热潮》一书。故事中,大森林里掀起了收集明星扑克牌的热潮,为了创造更多的玩法,乔治号召大家把扑克牌聚在一起,搭成高高的纸牌塔。两个小女生看到书中那高高的纸牌塔开心极了:“哎呀,你看,好好玩啊!”“他们好厉害啊!”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久久不愿翻过去。

看到之后,我拿了一副纸牌放过去。两个小姑娘兴奋地合上书去建构区的桌面上搭属于她们自己的纸牌塔。她们尝试了几次,发现要像书中那样搭起一座纸牌塔有些难。于是我试着引导:“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倒?要不洒点水?”听了我的建议,她们用水把桌面擦湿继续尝试。然而几次下来,纸牌依然会倒下。悦悦提议用胶把纸牌固定在桌上,我提出用胶的话桌子会不好清理,婉婉说:“我们可以把胶粘在牌上,就用一点点!”于是大家找来胶继续尝试……

本应摆放在阅读区里的绘本,因着孩子们的兴趣来到了建构区,促成了三个小家伙的初次尝试(小洁被吸引而来)。短短的30分钟里,她们讨论、合作,尝试了多种让纸牌塔立起来的方法。

悦悦是一个较为内向、胆怯的女生,以前面对我的各种“打招呼”,她的回应往往是“腼腆一笑”。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她自信而又欢快地向小伙伴和我提议,还主动小心翼翼地将纸牌放好。

她们的游戏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是兴趣一直不减,还吸引了多名幼儿的关注。因此,我趁热打铁,在活动评价时邀请她们分享经历,之后,越来越多的幼儿加入了搭建“纸牌塔”的大军,还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搭建方式。让图画书“走”出原区域,收获的又何止是惊喜!

三、跟踪需要,图画书适时“出现”

一段时间后,“搭纸牌”掀起的热潮慢慢冷却,桌面建构区也变得冷清。就在这时,两个男孩有了新的发现:将一张纸牌对折出一个角度,成为一个稳定的底托,此时把一张纸牌轻轻放在上面,然后再放一张折出角度的纸牌,上面放一张完整的牌……

有了这个发现,他们很快就开始分工:我有一个好办法,你来搭这个,我来搭这个,然后我们合起来。一开始“工程”非常顺利,但随着“塔”越搭越高,保持稳定成为一个难题。此时,其中一个男孩提议:“下面放7片,中间放5片,上面放3片,然后又是1片。这样就能保持平衡。”

他们用到了“平衡”一词,这让我很意外。但是很快我发现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平衡,也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怎么办呢?我从阅读室借了《神奇的平衡》一书,里面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平衡小故事,让幼儿了解了关于平衡的知识,掌握了保持平衡的技巧。

多次阅读之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激起了幼儿的挑战欲望,他们自发地开展了一个个“挑战平衡”的小游戏,踩圆管、过“小桥”、走绳索、旋转大陀螺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跷跷板相当受欢迎。幼儿园里没有跷跷板,他们就把小小的运功器械当作跷跷板,甚至用轮胎和安吉梯拼成一个跷跷板。每次坐上去一上一下地来回动,他们总是开心到尖叫。

“跷跷板真是太好玩了!”这是孩子们在游戏中情不自禁发出的感叹。突然有一天,他们试图“把肖老师翘起”,但这显然有些困难。有没有什么办法呢?从绘本《跷跷板的小秘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他们即将做的事情。

随着挑战的不停升級、新话题的出现等等,幼儿的需要也会有所变化。当他们需要支持与帮助时,适宜的图画书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就像成人会查字典、看书籍翻资料一样,让幼儿自己通过图画书主动寻找答案,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岂不妙哉!

四、图画书进区域,未来如何做

1.幼儿为主,始终追随幼儿兴趣

图画书“走”进游戏区,其根本目的是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所以它的主体在幼儿,这一点无论何时都应牢记,这样活动才有了意义。教师作为第二主体,需要做的是观察、记录、识别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适时地在区域中提供合适的图画书,回应幼儿的需求,推动幼儿探究活动的开展。

2.收录汇总,合力建设绘本投放资源库

班级的绘本会根据主题的更换适时调整,每一本绘本因其情节、画面等的不同而被投放在不同的区域,教师可将其进行汇总,以主题为划分,形成“区域游戏中图画书投放一览表”,并根据可投放的区域、可开展的活动、幼儿实际运用等进行记录,最终以年级为单位汇总成图画书投放资源,并收录进电子资源库。如此一来,经过几轮的收集、整理、汇总,对于不同主题下每一个区域中适宜投放的绘本,就会有一个基础的书目。教师可以结合前人的经验,根据当下幼儿的需求适时地调整。

3.家园合作,让阅读融入每一“区”

让图画书走进区域,是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从书中查询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家长让绘本进入家庭的每一个“区域”,鼓励家长在家中同样指导幼儿运用绘本、玩转绘本。

猜你喜欢
纸牌图画书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神奇的图画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纸牌塔的无限可能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窥见图画书的门道
建构游戏玩不够
立在纸牌上的水杯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