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设计

2021-01-05 02:55金诗怡
纺织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下层肌理双层

金诗怡,周 赳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

提花-印花织物[1]是将织花特征与印花特征整体性结合的织物,通过精准定位的印花[2]技术实现提花与印花的一体化设计,使织物兼具提花的肌理感与印花的丰富色彩[3]。但目前提花-印花织物效果单一,提花优势无法在结合之后突显出来,同时提花织物种类繁多,剪花[4]、烂花[5]等特殊结构的提花织物无法使用现有的提花-印花织物设计方法,提花-印花织物也无法达到最佳效果。提花-印花-剪花织物[6]是将提花-印花织物设计方法与剪花织物设计方法相结合,使织物兼具织、印、剪的美感。

本文在构建提花-印花-剪花(JPC)织物创新体系的同时,结合双层效果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提出具有双层[7]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创新设计机制与方法,通过对图案色彩和组织结构的设计研究,实现双层、提花-印花与剪花3种效果相结合的织物,并通过设计实践进行验证。

1 提花-印花-剪花织物设计体系

本文将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设计分为提花层、剪花层和印花层3个部分进行研究,各部分既需要独立设计也要整体构思。对3个部分分别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剪花轨迹设计、纹样设计的拓展后,可得到完整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设计体系。

提花层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实现数码提花[8-9]。剪花层对沉在织物背面和浮在织物表面的浮长线进行修剪轨迹设计,修剪后的浮长线需与织物整体相配合,达到最佳提花-印花-剪花效果。浮长线有3种主要处理方式:完全剪去、不完全剪去和完全不剪。在印花层对设计好的图案进行精准定位并印花,印花位置可分为印在剪花部分(即浮长线层)和非剪花部分(即提花层)。其中提花层需进行数码提花织造,剪花层需进行浮长线修剪,印花层需进行精准定位印花,最终形成提花-印花-剪花织物。提花-印花-剪花织物设计框架见图1。

图1 提花-印花-剪花织物设计框架Fig.1 Design framework of JPC fabric

根据提花-印花-剪花织物设计体系,可衍生出多种设计方法和创新织物,双层结构可细化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提花层。根据设计框架,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设计方法为:提花层组织浮长线浮于织物表面、剪花层浮长线完全剪去、印花层将图案印在提花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设计机制与方法。

2 双层效果织物设计机制

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双层部分具有上印花下织纹的对比效果。织物的双层结构不出现表里换层的情况,表层结构始终在上,其经、纬纱称为表经和表纬[10],里层结构始终在下,其经、纬纱称为里经和里纬。双层结构一侧由连接点连接,另一侧在提花织造后经修剪形成开口,制备可翻页的双层织物结构。

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设计主要分织物连接层、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织物上层包含剪花层、提花上层和印花层,织物下层包含剪花处提花下层和非剪花处提花下层。剪花层由纱线浮长线组成,修剪后可形成独特的绒簇肌理。另外,剪花层纱线也可向下与剪花处提花下层的纱线合并形成纬重组织,此时剪花层无纱线浮长线,不会形成簇绒肌理。印花层定位图案的位置,用于突显印花的色彩感和图案效果。由于印花工艺在提花工艺之后,因此印花层只能位于织物上层位置,与提花上层区域重合;提花上层是印花部分的载体,不体现提花肌理;剪花处和非剪花处提花下层突显提花肌理效果,同时部分隐藏在印花层之下,形成双层织物效果。织物连接层、剪花层、提花上层、印花层、剪花层、剪花处提花下层和非剪花处提花下层这6部分在图案设计和组织结构设计中,既要独立的构思和设计也要进行整体考虑。最终在织物表面呈现4种静态组合效果为:①双层翻页效果;②印花丰富色彩效果;③提花肌理效果;④剪花修剪效果。3种动态组合效果:①当印花层未翻起时,印花层、提花层与剪花层形成以丰富色彩为主的图案效果;②当印花层半翻起时,印花层与非剪花处提花下层形成提花肌理与印花色彩的对比碰撞效果;③当印花层完全翻起时,织物下层形成以提花肌理为主的织物效果。动态效果①、③均可形成整体性较强的图案设计,不会因为剪花线的存在而产生较强的割离感。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结构见图2。

图2 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结构Fig.2 Structural sketch of JPC fabric with two-layer effect

3 双层效果织物设计方法

根据双层效果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设计机制可知,提花层、印花层和剪花层三者在设计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影响。提花层分为提花上层和提花下层,对提花上层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对提花下层进行剪花处提花下层组织结构设计和非剪花处提花下层组织结构设计,提花层通过数码提花技术织造成双层提花织物。剪花层需要在双层部分进行浮长线修剪轨迹设计,其轨迹受到提花上层的约束和影响,一般情况需沿着织物上层的剪花线进行修剪,对双层提花织物进行浮长线修剪后形成双层效果的织剪结合织物。印花层的图案设计范围限定在提花上层区域,着重表现印花的丰富色彩感,对双层效果织剪结合织物进行精准定位印花后,得到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设计流程见图3。

图3 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设计流程Fig.3 Design process of JPC fabric with two-layer effect

由于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区别于独立的双层织物和提花-印花-剪花织物,因此在图案设计与组织结构设计上也需要区别于一般设计方法,本文提出的适用于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设计方法,主要包含图案设计方法与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3.1 图案设计方法

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图案排列方式见图4。可以看出,图案排列方式主要分为散点排列和连续排列,二者共同点是提花上层只有一侧需要设计连接组织连接上、下层织物,因此在图案设计步骤中,确定元素的连接边并预留出形成织物连接层的一定宽度,是实现双层效果的关键。

图4 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图案排列方式Fig.4 Pattern arrangement of JPC fabric with two-layer effect. (a) Scatter arrangement; (b) Continuous arrangement

散点排列将提花上层图案以散点分布的形式进行布局,双层效果部分呈小块面分布,可翻页部分较小。散点排列中图案元素的外轮廓通常较随意,在确定元素的连接边时,需紧贴其轮廓作最小矩形以确定元素与矩形相交的参考点,沿元素轮廓确定任意一条连接2个相邻参考点且适应整体织物的连接线,根据整体图案效果,向外延伸一定宽度形成织物连接层。确定连接边形成织物连接层步骤见图5。

图5 确定连接边并形成织物连接层步骤Fig.5 Step diagram of forming fabric linking layer

提花上层的图案连续排列方式呈上下、左右或斜向连续贯通布局,双层效果部分图案块面大且连续。可翻页部分贯穿整块织物。连续排列图案中的元素通常只有2个边能够作为连接边,且2个边相互独立,因此在确定元素的连接边时,只需选择其中1条边并根据整体图案效果,向外延伸一定宽度形成织物连接层。

织物上层的图案设计以印花图案为主,图案设计时因侧重表现图案的丰富色彩和多变造型,凸显印花工艺优势。

在织物下层的图案设计中,通常分为2种设计方式:一种是将剪花处提花下层和非剪花处提花下层图案进行有界设计,即分界线为提花上层(印花层)和剪花层的分界线,此时提花上层(印花层)与非剪花处提花下层图案刚好重合,二者面积相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剪花处提花下层和非剪花处提花下层的图案存在分界线,但提花下层的图案还是需要有完整性,不可有明显的割裂感;另一种是将剪花处提花下层和非剪花处提花下层图案进行整体设计,即整个提花下层为1个图案,无需考虑分界线的设计。提花下层的图案以突显提花肌理为主,色彩数不必过多。剪花层通常在织造后进行浮长线和双层效果的修剪即可达到剪花效果,无需设计剪花图案。

3.2 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组织结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织物层的效果,进行不同方式的组织设计。织物连接层处的组织是表经表纬和里经里纬共同形成的组合组织;提花上层是印花层的载体,无需体现提花肌理,其组织结构一般为较简单的基础组织(如平纹、缎纹等),又因提花上层后期需印花,故其织物应以白色、米色等较浅的色彩为主,在纱线的选择上也有一组浅色的经纱或纬纱作表经或表纬。提花下层着重表现提花肌理感,需根据设计图案进行突显提花肌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可运用蜂巢、透孔等特殊肌理组织、暗花纹理体现织物光泽感,也可加入花式纱线体现提花材质肌理等。剪花层则需根据不同的织物效果进行不同的组织结构设计。实现双层效果的剪花特征,需着重对剪花线附近的组织进行工艺设计。本文配合不同织物效果需求,提出3种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1)表经表纬全浮长线。表经表纬始终在上层,且在剪花层处,表经始终提升,不与表纬进行任何交织。里经里纬始终在下层,相互交织形成剪花处提花下层的提花肌理结构,此时表经表纬在剪花层处形成大片经纬浮长线,且织物始终呈现双层状态。织物修剪时,需沿剪花点组成的剪花线(即图6黑色实线部分)将剪花层的表经表纬剪去,剪花点设定在表纬与提花上层界定框的交界点,后2种方法也这样确立剪花点。第1种组织结构设计方法纬向剖面图及织物实物截面图见图6。

图6 第1种组织结构设计方法纬向剖面图 及织物实物截面图Fig.6 Horizontal cross-section and fabric section diagram of firs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design method.(a) Horizontal cross-section; (b) Fabric section diagram

2)表纬全浮长线。表经与里经在剪花处提花下层,组合成1个经纱系统,与里纬进行交织,形成剪花处提花下层的提花肌理结构。此时,提花上层与非剪花处提花下层为双层状态,剪花处和非剪花处在织物表面形成一条交界线,表纬在剪花层处形成大片纬浮长线。织物修剪时,需沿剪花点组成剪花线(即图7黑色实线部分)修剪,使提花上层与非剪花处提花下层一侧分开形成双层翻页效果。第2种组织结构设计方法纬向剖面图及织物实物截面图如图7所示。

图7 第2种组织结构设计方法纬向剖面图 及织物实物截面图Fig.7 Horizontal cross-section(a) and fabric section diagram(b) of seco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3)表经表纬无浮长线。在非剪花处区域,表经表纬始终在上层,里经里纬始终在下层,织物始终为双层状态。在剪花处区域,表经与里经组合成1个经纱系统,与表纬里纬进行交织,表纬背衬在里纬之后,不对表面提花效果造成影响,形成剪花层提花下层的提花肌理结构。此时,剪花层没有经纬浮长线,剪花处与非剪花处形成交界线,剪花处提花下层为非双层状态。织物修剪时,需沿剪花点组成剪花线(即图8黑色实线部分)修剪,使提花上层与非剪花处提花下层一侧分开形成双层翻页效果。第3种组织结构设计方法纬向剖面图及织物实物截面图见图8。

图8 第3种组织结构设计方法纬向剖面图 及织物实物截面图Fig.8 Horizontal cross-section(a) and fabric section diagram(b) of thir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实际应用中,第1种设计方法易在剪花修剪前造成提花上层边缘脱线,且修剪时需自行控制修剪轨迹,无法沿交界处直接裁剪,耗时较长。第3种设计方法无剪花簇绒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种织物的艺术表现效果。因此一般选用第2种设计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第2种和第3种设计方法中,剪花线处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只适用于连续排列的图案,散点排列方式的图案会造成最终织物的连接线封闭,无法进行织物修剪形成双层效果。

在组织结构设计完成后需要运用数码提花技术织造成提花织物,之后对织物进行浮长线修剪,再对提花织物进行精准定位印花,印花层位置一般与提花上层位置重合,最终形成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

4 设计实践

本文实践设计图案及图案分层示意图如图9所示。图案排列方式为连续排列,斜向连续图案块面为双层部分。确定图案块面左边为连接边,延长一定宽度形成织物连接层。将设计图进行分层,分为提花层、剪花层和印花层,提花层又分为提花上层和提花下层。本设计实践以中国传统典故“鲤鱼跃龙门”为创作灵感,将提花下层的图案进行有界设计,以连续图案块面右侧边缘为分界线。提花上层的浅黄色部分为上层斜向块面,用于后期印花载体;提花下层图案为龙藏于云层之间,突显提花肌理感;剪花层的灰色部分为需进行修剪纱线浮长线区域;印花层为色彩丰富的鲤鱼流水图,且图案的位置大小可以与提花上层部分相重合。

图9 设计图案及图案分层示意图Fig.9 Design patterns and layered pattern

对提花层进行织物组织结构设计,提花上层运用平纹组织,提花下层根据织物效果进行部分影光组织设计,突出提花肌理效果。剪花层附近运用第2种组织结构设计方法。经数码提花织造后得到提花织物,将纬浮长线沿着剪花线进行修剪,得到具有双层效果的织剪结合织物。在印花层进行精准印花。将在江水中激流勇进的鲤鱼的图案与米黄色块进行重叠定位印花,得到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3个阶段处理后的织物实物图及最终效果展示见图10。

图10 3阶段处理后的织物实物图及最终效果展示Fig.10 Three kinds of fabrics after three-stage treatment and final effect. (a)Jacquard fabric; (b)JPC fabric with two-layer effect; (c)JPC fabric with two-layer effect; (d)Final effect

图11 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4种静态结合效果Fig.11 Four static combination effects of JPC fabric with two-layer effect. (a)Two-layer page turning effect; (b)Rich color effect; (c)Jacquard texture effect; (d)Clipping effect

同时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 4种静态组合效果如图11所示。双层翻页效果使印花与提花重叠呈现,当双层部分翻动时形成印花与提花对比碰撞的趣味感;印花丰富色彩效果是由不翻页时的印花层体现的,通过图案色彩的丰富性、对比度、晕染感来形成独特的印花效果;提花肌理效果是由翻页后的提花下层来体现的,本设计实践通过加入影光组织来体现提花肌理的过渡,通过运用深红金银丝来体现提花的闪色肌理;通过纬浮长线修剪后的簇绒效果来体现剪花肌理,本设计实践将大部分纬浮长线剪去,仅在交界处留出约2~3 mm的长度,这样处理既不会挡住织物的主体部分,又能在提花连接层处形成簇绒效果,使织物极具观赏性。

5 结束语

本文构建了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创新设计体系,并将提花部分细化,提出基于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设计机制与方法,并总结出 2种适用的图案设计方法:散点排列法与连续排列法。得出剪花线处最佳组织结构设计方法为“表纬全浮长线”法。在提花-印花的基础上,使织物集双层、剪花、提花、印花4种效果于一体。与普通提花-印花织物相比,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提花特征通过双层效果和剪花效果来体现,不易被印花效果所掩盖,且具有独特的双层异样和动态翻页效果。本文提出的创新设计机制与方法,可实现织、印、剪三者优势相结合的双层织物创新效果,为多种类织物效果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借鉴。

猜你喜欢
下层肌理双层
双层最值问题的解法探秘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墨尔本Fitzroy双层住宅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双层巴士”开动啦
积雪
陕西横山罗圪台村元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次级通道在线辨识的双层隔振系统振动主动控制
有借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