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实施任务驱动的策略与方法探究

2021-01-05 07:50李良机
考试周刊 2021年9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信息技术

摘 要: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触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通过任务驱动,能够让整个教学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文章主要对任务驱动及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策略;方法

一、 引言

进入信息化发展时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从而也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必须要找到一种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任务驱动教学概述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使得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日益加快,信息技术课程创造性、实践性较强,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发展特征。教育部明确指出,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要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接触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對快速更新和变化的信息技术,也为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若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则很难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设计学习任务,通过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对其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将学习活动与问题和任务相结合,还能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更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常都是由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处理任务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实现由易到难、由简到难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同时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教师而言,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有帮助。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一)能够充分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由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和学习相关知识,这样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通过完成信息处理任务,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需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二)能够对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进行培养

学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的过程,其实就相当于通过自主发现和探索,从而完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任务驱动属于问题推进式教学模式,学生只有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探究,才能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与此同时,任务驱动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多交流和探讨的机会,这样更加有助于协作式学习的开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展现自己的思维发展过程,通过参考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方向进行调整,这对于学生创新及探索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三)与信息技术课程特征相适应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到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技能和知识,一个应用软件,学生只要掌握其功能的20%就能够解决很多现实问题。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能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与此同时,任务驱动教学还与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和层次性相适应,能够为学生提供由简到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除此之外,由于很多计算机软件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对于任务内容与软件衔接不够密切的问题,只需要将任务当中的相关操作流程变化即可,这样不仅能够弱化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符合课程改革需求

首先,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以往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问题,从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其次,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能够强化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而这也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再次,能够改变以往死记硬背、被动学习以及机械化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深入探究,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最后,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能够改变以往课程评价过程中,过分注重选拔与甄别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程评价在提高教师能力与水平、促进学生发展、改善当前教学现状等方面的作用。

四、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任务设计和实施步骤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成功实施的技术和前提,如果教师所设计的驱动任务过于简单,那么通常很难凸显学生的训练价值,若教师所设计的任务难度过大,则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任务无法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对驱动任务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确保其难度适中,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基础等进行全面衡量,筛选出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任务。另外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不同难度的任务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对“复制与粘贴”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驱动任务进行设计,如“将蜜蜂移动到花朵上”让学生对编辑菜单当中的复制、粘贴以及选定等命令进行掌握,完成将图形移动操作,掌握图形复制粘贴技巧。这样的驱动任务难度适中,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对于平时接触计算机较多的学生,他们往往会更加习惯通过鼠标的右键完成复制粘贴操作,对于这一操作教师需要给予认可和肯定,但同时也要更加强调编辑菜单的应用,在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之后,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具有指向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创设情境,呈现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应用能否成功,与教学任务的呈现效果息息相关,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考虑,通过不同模块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划分,同时还要通过建立情境对驱动任务进行呈现,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学习水平,立足于生活中常见现象提出任务,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对任务有所了解之后,再由教师拟定任务实施方案,例如,在对“Outlook Express”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就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建立驱动任务并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每逢佳节,人们通常会习惯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照片的方式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联络情感。在创设好情境之后,教师需要下达相关的任务要求,而学生要想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首先要明确如何申请注册电子邮箱,之后再循序渐进地学习如何进行相片发送等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既有助于提升任务驱动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信息技能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都比较欠缺,因此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及时做出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要学会互帮互助,以提高任务完成效率。例如,在对“添加文字”进行学习时,在明确了为图片添加文字的驱动任务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分组,结合相关技术要求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做好巡查,明确各小组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点,通过这种方式,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習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大幅度提高了驱动任务完成效率。

(四)通过任务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完成任务之后,并不意味着任务完全结束,任务评价十分必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经常会增加操作阻碍,因此必须要强化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在实施任务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同时也可以由教师将评价表列出来,学生对照这一表格进行自我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做出综合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指点。

例如,在对“访问网站”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主要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历史记录和收藏夹对网站进行访问,同时还要对主页设置的相关方法进行了解,在完成相关驱动任务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任务评价。首先可让学生畅所欲言,例如,有的学生说到相比于收藏夹,通过历史记录访问网站更加便捷,还有的学生说到在学会收藏的同时学会整理收藏夹也很必要,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学生可提出疑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还要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之,通过任务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确个人的不足和优势,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围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究。任务驱动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它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掌握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能对学生合作精神、语言交流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进行培养,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蕾.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系统设计——以文字内容排版及展示的课堂教学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2]李艺鑫.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准实验研究——以广州某小学为例[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7.

[3]林秀燕.任务驱动 体验成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2013(9):151.

[4]沈兵.随“境”潜入课,“任务”细无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施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4(5).

[5]朱俊德.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神州,2019(11):174.

[6]赵志坚.整合资源,任务驱动,提升水平——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7):88.

[7]曾旭.问题引导 任务驱动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17(76):861-72.

[8]万雪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策略——苏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案例与反思[J].小学教学研究,2020,54(30):15-17.

作者简介:李良机,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小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