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在临终关怀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1-01-06 04:52陈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2期
关键词:同理护士护理

陈玲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一区,广东 湛江 524000)

0 引言

为了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可将同理心与临终关怀相互渗透结合,充分运用到护士与临终患者的每一个沟通环节,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爱与理解,尊重其权利与人格,提高临终关怀的质量,体现生命伦理原则的关怀与照顾。已有研究数据表明,同理心在护患沟通中的运用,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配合度,有效改善护患关系[1]。为了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我们尝试将同理心与临终关怀相结合,从两者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临床上的运用评定和其在未来医疗机制中的发展进行探讨。

1 同理心在临终关怀中的运用

1.1 从护生出发

改变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是困难的,我们可以从小开始去推动大方向的发展。所有新事物的普及都是一个渐进的状态,发展教育先行。医学生是未来运用同理心进行临终关怀的主要力量[2],医学教育机构应该重视相关课程教育的设定。但在现阶段中,大多数研究调查过多关注和探讨临床护理工作者,临终关怀教育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全国仅有2%的医学院设置成必修课的数据显得微不足道[3]。许多学校注重培养技术层面而忽略了伦理观念的培育,课程开设繁杂却缺乏系统。

新生代是未来的发展力量,改变传统的护理方式前提是要改变护理人员的传统思维。学校培养人才要意识到知识与技术不可割裂,但同时要塑造具有有效沟通能力的学生。据调查显示[4],医学生与临床护士的同理心相比,前者的水平更高于后者,而临终关怀的能力是后者比前者更优越。学生在未进入临床工作之前,一腔热血与和对职业的完美向往是一定的影响因素,对于死亡仍缺乏一定的认知;临床护士则因为临床工作的忙碌和生活阅历的丰富,对临终关怀更有感触的同时忽略了对患者的同理感知。临终关怀仅靠义务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所以在校园教育的过程中,应趁早进行同理心和临终关怀的教育。抓紧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临床工作的体验,通过使用邱志军编译的杰弗逊护生同理心量表(JSPE—NS)评估调查[5]医学生的同理心现状,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临床实习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临床的真实性。同理心课程的设置和对专业的满意度同样影响护生对同理心的掌握,在今后的教育要着重发展这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同理心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6]。护生作为未来护理工作的主力军,有资料显示,如果护士自身不能正确看待死亡和理解患者对待死亡的态度,一直采取回避谈论死亡的方式,将会使临终护理显得苍白无力,护理工作将会变得无意义反而成为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7]。所以,树立学生正确的死亡态度有助于帮助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对死亡的接受态度越好,面对临终患者的心态自然会淡定,就能更好地帮助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1.2 从临床出发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者大部分能够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会考虑其感受,尽量考虑对方的需要;沟通要有比较真诚的态度,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想法表露出来,能让患者觉得被理解与被包容。同理并非同情,同情心在人文关怀中会促生一种问题:护士处于对患者的同情心,将患者作为一种弱势群体,在进行健康宣教时会事无巨细地指导患者,而并没有考虑到患者的实际需求,从而阻碍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学者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者应该运用同理心而非同情心去关怀患者[8]。临终护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同理心的运用同样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为患者进行护理,两者的相辅作用更要求护士不可将其割裂去运用[8]。同理心的运用能在正确认识自身情绪的基础上,去认识他人,并能有效将共同交流者的情绪表达给他人[9-10]。在临终护理的过程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要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沟通,运用同理心去看待患者的心理态度变化,减少同情的成分,将心比心,用心去体会临终患者此时此刻的需求,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才能到达良好的沟通效果[11]。

在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优先考虑患者所需,再去给予,尤其面对临终患者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首先从护士自身出发,将耐心、关心、细心和同情心转变为耐心、细心、责任心和同理心。对处于不同态度期的临终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例如eCASH浅镇静策略就是提出缓解因为疾病带来的疼痛再去解决患者的其他需要,确保患者的临终舒适度[12]。在沟通的过程中,护士不要采用有引导性的提问,也不要限制于是与否的选择回答,可以适当提问开放式的问句,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知道自己可以拥有一个暂时的空间,不被批判,只有接纳,护士不仅需要仔细倾听患者诉说的内容,更要理解患者索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把自己放在患者的位置上来思考,鼓励其宣泄面对死亡的不安心态。护士尽可能理解临终患者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面对死亡的态度等,尽可能容纳患者的认知能力、人格特征等。例如:面对一个年轻的临终患者和一个年长的临终患者,护士需要根据他们的角色变化和心态变化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而不是模版式地进行临终关怀,忽略临终患者的实际需求。为此,护士应不断提醒自身是否从患者的角度看患者问题,是否设身处地地理解了患者,是否真正做到了共情。

我们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自身对患者的情绪感同身受,做到共情,除语言表达以外,还可以通过非语言表达,如目光传递、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等,这样有助于促进双方的情感沟通,护士若能准确对患者的情感进行反应,则使患者能深切体会到被人理解的感觉,促使患者更深入地表达自己。理解临终患者情绪的同时要学会限定自身情绪投入的界限。根据调查,护士在执行临终关怀护理时,会存在个体忧伤的心理,表达出对临终患者的悲伤同情情绪[13]。面对患者即将走向死亡的问题,终究得患者自己面对,护士应把握情绪的投入程度,以免过度陷入悲伤;且护士身为临终关怀的主要执行者,自身消极情绪会在护理过程中传染给患者,负性情绪会扰乱患者的心理、生理功能,使病情恶化,死亡进程加速。

对于临终患者的家属,护士在对临终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同样要使用同理心理解到家属的悲痛心情,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死亡态度,推动临终护理的进行。医院则要注重医务人员的同理心培训,使用安秀琴编制的中文版JSPE量表(JSPE-S)对我国临床医务人员的同理能力进行评估,设定针对不同人群的同理心培训,将研究重点放在注重同理心能力和临终护理的干预性研究,减少过多的调查性研究。

除了从护士自身出发,护士长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科室的领导核心,要管理好整个科室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一个科室的氛围会对护士造成外在的工作动力,关系处理融洽,能使护士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动机。而且护士长的共情能力越高,其管理领导能力越得到护士的认同,也同样一定程影响度了护士的同理心水平[14]。

1.3 从社会出发

因为受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和对死亡的恐惧[15],社会对于死亡的态度都是躲避的。正是因为谈“死”色变,才使得临终关怀迟迟不得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临终关怀应成为医疗事业关注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推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2017年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次制定了安宁疗护实践指南、标准及规范,从根本规范化管理。针对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设立临终关怀的机构,即使存在临终关怀病房,但也只是在部分发达地区医院的情况,政府应给予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协助地方建立临终关怀机构或者将部分慈善机构发展成具有临终关怀能力的组织;可以考虑将临终关怀部分项目列入医保,这能有效引起民众的关注。

英国皇家护理学会认为,临终关怀护士应该拥有交流技能、业务知识、科研能力和支持能力[16]。但因为护理人员进行临终护理时存在场所的限制,不能有效波及到患者家属,所以应建立相关的专业培训机构,培养专业社会工作者,调动社会的力量,鼓励更多的义工和志愿者加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17]。

在培训人员方面,国内的临终护理经验不足,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临终关怀护理,比如建立具有社会服务力的丧亲服务小组,去帮助失去家人的家庭走出痛苦的境地。临床调查研究表明,过度悲伤和长时间沉浸在悲痛情绪里易引发疾病,同时还会降低工作效益和生活能力,严重者还会引发自杀,危害社会[18],所以更要有丧亲服务小组去协助护理,扩大临终关怀的影响力。灵性护理在国外应用非常广泛,而在我国还未有推广[19]。我们可以通过灵性护理去解放患者的痛苦,即让有同样宗教信仰的人群去为患者祈祷从而获得慰藉[18]。接触安慰即让临终患者接触自身熟悉的事物或人物,让患者产生安全感,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有积极的效果[20]。这些方式在我国都还未有大力的推行,临终事业正处于萌芽发展时期,他的茁壮成长还需要全民动员去护航。

2 展望

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让他们没有遗憾和痛苦地离开是我们护理人员对临终患者仅剩不多的生命的尊重。人文关怀是我们在整体护理中一直强调的原则,临终关怀事业是发展了百年的事物,但在将两者结合运用的探究上,我们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护理工作的系统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去做出新的改变,为维护患者的健康提供新的护理理念,真正地从技术操作性护理转变为人文关怀性护理。

面对老龄化的社会进程,我们要把握新兴力量去改变社会医疗服务制度。培养护生掌握有效的关怀方式,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前提。在紧抓学生操作技术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学生的观察与同感能力,从根本去改变临终护理方式与理念。临床中,不断渗透同理心的护理氛围,潜移默化地去改变临床护士的传统护理观念,逐步改善人文关怀的环境。面对护士临终关怀知识了解来源途径有限的问题[21],要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的活动,不断强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孝文化的宣传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改变人们谈“死”色变的心理,愚孝不再是我们追求的糟粕文化,让老人家安享晚年,免受疾病的折磨是新时代面对死亡的坦然态度。鼓励整个社会共同参与临终护理的善后工作,临终关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患者离世后的一段时间同样会对其家属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或心理辅导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丧亲家庭早日走出悲痛环境,开始新的生活。在一个新事物处于方兴未艾的时候,要勇于尝试与挑战,我们要去积极探寻出适合国情的临终护理方式,制定出具有同理心的临终护理模式,为临终患者提供生命最后的优质护理,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同理护士护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善良的战争: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建立同理心
老来更明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