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与人民: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

2021-01-06 08:07何锡辉
探索 2021年4期
关键词:依靠人民江山人心

何锡辉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人心向背对政党发展、获取和巩固政权、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党扎根于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1934年毛泽东就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1]139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获得的。针对落后国家与西方国家的斗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毛泽东指出:“问题是不能用钢铁数量多少来作决定,而是首先由人心的向背来作决定的。历史上从来就是如此。”[2]327因此,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时特别强调人民的决定性力量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这一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3]。正是基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人心向背”的政治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心向背”话语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出现。尤其是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3]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4]这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反复强调人心向背这个问题。由此,本文试图探讨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蕴含的核心要义及其重要价值。

1 “人心向背”的研究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人心向背”是中国古人对过往历史现象的一种经验总结,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与王朝兴衰更替或者当政者得失的关系,类似的说法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对于善于学习历史、总结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人心向背”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学术界围绕人心向背相关问题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意义。这为我们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奠定了基础。

1.1 “人心向背”的相关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心向背”吸引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目前学术界对“人心向背”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这两类研究都可以看出“人心向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执政的重要意义。

第一类是与人心向背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人心向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问题,如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研究等。具体而言,一是基于中国历史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和执政规律。学者们认为,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国共产党建构了一套以人民概念为核心的人民话语体系[5]。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要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全球化背景下党要找出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党内力量、人民力量和国际力量来推进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者们认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而言,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代表全人类社会的利益诉求,才能成为历史体认方式的主体[7]。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倾听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赢得人心。三是基于时代变化研究新时代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学者们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助于化解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助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动力[8]。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必须真心实意依靠人民群众,这也是习近平强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原因所在[9]。因此,新时代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既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全心全意办好小事,使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与人民是不可分割的[10]。

第二类是直接研究人心向背的概念、理论及其意义。一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大历史观探究人心向背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学者们认为,人心向背是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视角,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生死伦理关系,同时也表明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将人心向背作为衡量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11]。二是从历史启示和现实需要等维度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需要重视人心向背问题。学者们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建立新的政权,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即民心所向[12]。这充分证明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历史道理[13]。从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人心向背问题,因为人心向背决定了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14]。所以,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只有高度重视人心向背问题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永远立于不败之地[15]。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我们理解人心向背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既有研究也存在着可进一步扩展的空间。第一,人心向背的间接研究多而直接研究少,人心向背的内涵解释有待深化。因为人心向背是正与反的辩证统一,不仅要求广泛的凝聚人心,以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还强调背离人心的后果,使我们能够全面认识人心的特殊作用。这与其他相近概念的“单项式”的研究存在不同,需要我们树立辩证思维,紧密聚焦人心向背进行研究。第二,人心向背的历史研究多而现实研究少,需要深入探讨为什么到了新时代习近平还如此强调人心向背的问题、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的问题。从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人心向背的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都有相关论述,学者们对此也有较多研究。但对于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的研究还不充分。这就需要我们将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置于中国共产党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与时代问题中进行系统研究。立足这两个大局,准确把握当前党和国家的形势,才能真正理解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 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的理解维度

话语是观察社会的工具,一定的话语体系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的实践特征。因此,准确理解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的深刻含义,可以从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与问题导向中加以理解,回答习近平为什么特别强调人心向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的问题。

2.1 时代背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在新时代如此强调人心向背问题,是因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6]29。为了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如期实现,中国共产党需要妥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顺应时代和人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本身就是一部党不断探索社会主要矛盾、带领和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17]在准确研判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妥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出发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妥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来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实现历史使命要广泛凝聚人心,引导人民团结奋斗,以便更好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是凝聚人心、依靠人民。习近平强调:“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3]中国共产党需要调动一切力量参与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来,使党能够汇聚磅礴的人民力量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此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同样需要最广泛的凝聚人心。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16]41,因此党必须最广泛凝聚人心,获得人民的广泛支持,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2.2 理论基础: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8]287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中的基本构成部分,是社会历史发展最主要的承担者,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就深刻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19]57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建设,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从事社会生产活动,推动着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诠释了人民群众与历史、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奠定了人心向背这个历史规律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构成了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基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20],“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1]169。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秉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中国共产党需要顺应人心,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篇章。

2.3 问题导向: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4]这对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必然要解决党长期执政的能力问题。习近平指出,“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把党建设成为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6]165。在这个过程中,从内部来看,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需要解决“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问题。同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面临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显性与隐形、一般与重大的风险交织呈现,更是考验着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从外部来看,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面临国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尤为重要,成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涉及多个方面,除了加强党自身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推进反腐败斗争之外,一个根本的途径和方法是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倾听人民声音、回应人民诉求、解决人民提出的问题,增进党与人民之间的沟通,使党扎根于人民,增强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和认同度,从而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民心基础。因此,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要“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2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党需要高度重视人民的诉求,找准改革的难点、痛点、堵点,围绕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重大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改革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需要高度重视人心向背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出发点、以解决人民关切的问题为着力点,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长期执政的支持力、拥护力。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力量。

3 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的认识框架

人心向背的核心指向是“江山”与“人民”的关系,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来理解时就涉及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人民这三种关键要素。其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依托,人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三者的有机统一确保人民的江山“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对此,习近平从地位、作用、表征、目的等维度对人心向背作出重要论述,全方位展现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

3.1 地位之维:决定中国共产党前途命运

习近平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23]12这说明人心向背对政党与政权具有特殊作用。从中国的政治历史演变来看,蕴含着一条规律:顺应民心能保持政权稳定,背离民心则会人亡政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多少朝代起初都是因为顺应人心而兴旺,最后又因为背离人心而走向失败,以此循环往复,形成了“历史周期率”。习近平深刻洞悉中国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强调“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就出不了大问题,我们就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24]。跳出“历史周期率”,就是顺应人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发展史也证明人心向背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苏联是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的典范。然而,苏联由于过度重视发展重工业,致使苏联的经济结构失衡,满足苏联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的轻工业产品一直处于匮乏状态,人民的生活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并且苏联共产党不注重作风建设,长期脱离群众,引起苏联人民的强烈不满。这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习近平指出,苏联解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执政党背离人民,也会损害现代化成果”[25]。习近平高度重视苏联给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留下的历史教训,并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阐释中国共产党怎样顺应人心的问题。习近平以“三个不能”来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迹:“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26]17这是中国共产党牢记人心向背的时代诠释。

3.2 作用之维:依靠人民推进伟大事业

习近平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27]128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肩负着领导和团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事业[28]。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进。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党之所以能够从弱小到强大、新中国之所以能够从落后到富强,根本上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29]。正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才向人民交出了优异答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需要广泛团结各方力量,将其汇聚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只要把这么多人团结起来,我们就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力量。”[27]13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这个过程,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坚定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调动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依靠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大危机,迎接重大挑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成就。因此,“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30]4-5。人心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伟大事业最为持久、最为深厚的力量,有了人民的支持,党就能够领导和团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3.3 表征之维:体现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

习近平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31]23持之以恒地改进党的作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党的作风建设,其核心命题是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历史与现实来看,当党的作风得到改进时党群干群关系便会得到好转,人心会更加顺畅;党的作风涣散则会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引起人民群众对党的不满。进一步而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团结人民群众和获得人民支持,即抓住人心;而党风不正或忽视党风建设,则不利于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可和拥护,即偏离人心。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中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通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来凝聚党心与民心,形成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和推进伟大事业前进的强大力量,可以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败。

抓好党的作风建设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习近平告诫全党:“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32]145腐败是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紊乱或被颠覆的“催化剂”。因而,反对腐败的目的不在于反腐本身,而在于通过反对腐败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最终是要赢得人心。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这么强力反腐,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32]145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强烈的忧患意识出发,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已经表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顺党心、合民意,对改善人民群众对党的评价有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21]190这可以看出,人心向背与党的作风建设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

3.4 目的之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之本,也是抓住人心、稳定民心、巩固政权的关键。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33],通过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一个个突出问题,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心与民心是紧密相连的,进而增进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支持和拥护。从政治实践来讲,政党认同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厚植党执政基础的需要[34]。加强民生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也就有利于党赢得人心,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民心基础和支持力量。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4],因此加强民生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目的和使命。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心向背,也在于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领导人民向更美好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在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中,首要的是解决贫困问题。贫困是困扰人类千百年的难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也是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难题。当今世界因贫困导致的社会动荡、民族冲突、国家分裂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其视为一项意义深远的民生工程,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2020年中国共产党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厚实基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35]除了扶贫工作之外,习近平就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民生问题都作了明确指示,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做好“暖心工程”,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解决一件件关系民生福祉的事情中,践行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理念,既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赢得了人心,夯实了党长期执政的基础,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追求人民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4 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心向背问题,一方面阐明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作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和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政权的基础,决定国家和政权(江山)的稳定与发展;另一方面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要夯实长期执政的民心基础,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人心)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不断防范化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艰难困苦、重大风险、重大挑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道出了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的真谛,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根本问题。

4.1 价值立场:坚持人民之心与红色江山的辩证统一

人心向背表明江山与人民是辩证统一的。要想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就必须要守好人民的心,使人民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拥护人民政权。为了守好人民的心,也就需要守好红色江山,使红色江山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一方面,守好人民的心就是守好红色江山。党的百年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以守好人民的心为出发点,领导和团结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的衷心认同和坚决支持,巩固了人民政权的领导核心与民心基础。所以,人心向背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消除一切背离人心的因素,守好人民的心,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为坚强有力,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坚持守好人民的心,有利于“充分发挥‘将心比心’的情感治理模式的独特情感力量,将融硬实力、软实力、信心力于一体的人心政治形态,贯穿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之中,进而开创人类政治形态发展的新境界”[36]。因此,守住、守好人民的心,使党能够有效汇聚人民力量,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另一方面,守好红色江山就是守好人民的心。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人民长期处于被侵略与被压迫的状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根本无从提及。为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属于人民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等基本制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建立和保护人民的江山。人民的江山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人民幸福生活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守好这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这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指出:“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37]红色江山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江山,它凝结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没有红色江山的存在,就不可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守好红色江山,也就更好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凝聚人心。这正是习近平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含义。

4.2 价值基础: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的信心与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打江山、守江山,是在不断克服重大困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中不断前行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重大胜利,根本原因在于获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化解重大风险与危机而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信心之基和勇气之源。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局部地区的摩擦、冲突、对抗呈现出扩大态势,一些西方国家极力遏制并破坏中国的和平发展,折射出“世界权力格局的重大变化和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38],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巨大挑战。以及内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带来的全局性、长远性的深刻影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就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内国际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面临着重大风险与重大考验,把人心向背摆在重要位置也就成为解决时代问题的必然选择。

任何一种社会都必然存在着社会风险,特别是现代社会所处的特殊背景、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紧张,使我们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作为一项持久战[39]。习近平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40]7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作为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但最为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将人心向背视为根本遵循,带领和依靠人民的强大力量来化解重大危机、抗击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人民群众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这些伟大斗争,也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顺应人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凝结人民智慧和力量。顺应人心、抓住人心,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成败的关键所在。事实表明,面对重大风险和重大挑战,中国共产党敢于担当历史使命,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决维护人民利益,有力化解了历史与现实中的重大风险与危机。因此,中国共产党从人心向背这个历史规律出发,广泛获取人民群众的强大支持力量,使中国共产党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防范化解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既是国内国际大局变动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反映,也对认识两个大局变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4.3 价值取向: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民心基础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的目的是顺利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成为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核心和关键。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民心基础也就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4]因此,人心向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关键问题。这就需要不断解决人民诉求,获取人民支持。在“现代政党政治中,几乎所有政党在政治实践中都要争取群众,尽力获得群众认同”[41]。中国共产党更是如此。在争取群众与获得群众认同之间,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犹如一道桥梁连接着二者。也就是说,重视人心向背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能够消除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隔离感,密切党群干群之间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人心向背出发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民心基础,还在于在党内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观念,即党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的政治价值观。形成这种党内政治文化观念,使“执政党或政府能够以人民为中心来制定大政方针,人民能够认同和支持执政党或政府的政策。两种力量相互支持,彼此合作,齐心协力可以无坚不摧”[42]。在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中,代表人民利益、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等话语多次出现,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从百年来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因为敢于担当追求人民幸福、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而赢得了人心。重视人心向背,也就要求中国共产党敢于担当历史使命,完成好历史和人民群众赋予的中国共产党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使命。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不断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的道道难关,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初心与使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敢于作为,以真心换民心,从而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民心基础。

4.4 价值追求:回答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根本问题

人心向背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在于回答“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抓住了人心、掌握了民心。习近平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33];“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16]143。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为什么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靠什么人”就是一切依靠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一大法宝和根本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性的重要体现。在这个意义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政治理念、价值追求和终身课题[43]。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系统回答了“为什么人、靠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

人心是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中的核心概念,只有赢得人心才能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红色江山。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一方面强调赢得人心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阐明背离人心的严重后果,要求全党认真算好人心向背这笔账,要求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尽管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绝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绝不能变,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绝不能变,务必牢牢记住党的初心和使命。因此,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贯穿着一条主线:紧紧依靠人民。在过去,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放眼未来,中国共产党继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形成强大的历史合力。一言以蔽之,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深刻回答了“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集中阐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

5 结语

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人民利益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精神,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初心与使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山与人民是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一方面红色江山代代相传需要中国共产党从关系政权前途命运的高度重视人心向背问题,切实提升依靠人民群众推进伟大事业的能力,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需要秉持初心使命的担当精神,正视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加大民生建设,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心更加顺畅,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民心基础。将人民的心守好,才能够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地位。因此,习近平关于人心向背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守护红色江山与守护人民的心之间的关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立场、价值基础、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党心与民心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指引。

猜你喜欢
依靠人民江山人心
如诗如画的江山
试论大别山精神中的人民性
醉了江山醉了我
枫桥经验的法治内涵
愿得一人心
人民性: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
打动人心的琐碎
绘一纸江山,醉一场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