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Nl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作用

2021-01-06 14:19曹程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广东佛山5283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目标值计划性胃管

曹程(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 528300)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留置胃管为常见的护理操作,其主要功能在于对患儿实施管饲喂养,另外针对不同情况的胃肠减压同样可以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1]。在临床实际工作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胃管非计划拔管现象,很多患儿不得不重新插管,不但对医疗资源产生了一定的浪费,同时由于反复插管也会对患儿鼻、咽及食管黏膜带来一定损伤,增加患儿痛苦,更易诱发并发症的出现[2]。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若患儿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不但会对其住院时间造成延长,同时还会进一步提高病死率以及感染率,对患儿自身及其家庭都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将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有效降低,本次研究将利用评估安全管理方式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入组时间为2019年4月-2019年6月,研究对象共计纳入322例,均为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前留置胃管的NICU患儿。其中男性患儿共计160例,女性患儿共计162例,胎龄在28周到35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0.25±0.71)周。另在品管圈管理活动后选择198例留置胃管的NICU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共计100例,女性患儿共计98例,胎龄在28周到34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0.84±0.82)周。所有患儿的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别,P>0.05。

1.2 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品管圈管理方式:①品管圈小组的建立:组内成员包括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以及护士,共计8人,由护士长担任总指导。②选定主题:首先建立五项备选活动主题,并利用评价法针对活动主题进行打分,最终确定以“降低NICU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为此次主题。③拟定活动计划:品管圈活动共计5个月(20周)。④现状调查:针对NICU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拔管例数进行统计,并分析发生的具体原因。其中以导管固定不规范以及护士习惯位置固定分别为占比较大因素,其次为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胃管固定图示与规范胃管的固定工具。⑤设定目标: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降幅=(现况值-目标值)/现况值×100%。通过以上两个公式对本次研究的目标值进行设定,本次研究的目标值为11.6%,降幅为59.0%。⑥实施阶段:第一,针对导管固定不规范的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从规范留置胃管固定方法、选用3M固定胶布,改进固定方法以及每班检查胃管刻度,评估并记录,执行相关护理措施等内容开展。第二,针对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完善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拔管预防措施以及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等内容开展。第三,针对护士习惯位置固定的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从强化护士技能培训、建立新胃管固定法的考核机制开展。

1.3 观察指标 对此次研究结果进行效果确认,主要包括对比实施前后NICU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拔管率情况以及改善幅度。

1.4 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经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NICU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拔管率变化情况 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之前,在纳入研究的322例患儿中,共计有91例脱管情况,在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以后,198例入院接受诊治的患儿共计有17例出现脱管情况。两组研究数据经过对比研究,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实施后NICU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拔管改善幅度 通过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NICU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从最初的28.3%改善至目前的8.6%,通过运用降幅=(现况值-目标值)/现况值×100%的公式结果进行计算,改善后的降幅明显较降幅目标值11.6%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非计划性拔管也被称作意外脱管,主要是指导管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导管拔除或因意外而导致脱落的常见护理问题,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拔管事件的发生。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以后,不但容易增加感染的患病风险,同时还会对患儿机体带来一定的损伤,因而对其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3]。

品管圈管理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从运用PDCA循环法、鱼骨图等方式对现阶段医疗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服务缺陷出发,由点及面,逐层剖析,从外界因素以及内部因素进行分析,并将问题出现的原因加以总结,从而制定出根据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此方法能够促使护士主动参与到管理工作之中,从被管理的状态逐渐转变到主动自我管理的状态,不但能够将护理人员的管理潜能充分调动和挖掘,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4]。由此可见,通过应用品管圈管理活动,能够将临床护理工作的固定式思维模式有效创新,进而实现护理工作更具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实现对患儿人性化护理。因此对促进护患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临床工作开展中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前相比,NICU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拔管率在接受品管圈管理活动后,其结果显示明显降低,且降幅较目标值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采取品管圈管理活动,能够对降低患儿胃管非计划性发生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目标值计划性胃管
外科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工具应用的研究现状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ML的迭代学习过程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挖掘“小专业”赢得大市场
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