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策略研究

2021-01-06 23:24谢紫悦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华图书馆资源

谢紫悦,陈 雅(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而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延续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精准论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多部相关的意见与改革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图书馆不仅作为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集合地,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在肩负文献存储、资源建设以及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同时,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结合时代要求,通过自身服务创新和策略革新来助力“两创”方针的实现与发展。

1 图书馆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的动因

1.1 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概念界定与价值意义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清晰的概念界定是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的科学辨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凝聚其精神与气魄的重要思想文化,在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延续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讲话确立了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基本方针。其中,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3]。

只有以长盛不衰、兼容并包、自我革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才能谱写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华美篇章。准确明晰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有助于传承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有重大意义。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深刻践行,是激发传统文化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选择。

1.2 图书馆的使命与时代文化定位

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图书馆实现其服务创新、彰显使命的重要抉择。不论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其丰富的馆藏资源、高层次的科研水平、先进的学科技术和坚实的经费基础均为“两创”方针的落实提供了有利环境。此外,其服务对象范围广泛,在为高校师生等科研团体提供资源与科研平台的同时,还能以主流价值文化引导者与教育者的身份对其进行思想导引与人格教育;在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参考咨询和阅读推广等服务之外,还为加速外来人口社会融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空间与资源保障。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下,图书馆将以互联、高效和便利为主要特征[4],发挥其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完成其文化、教育、信息服务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文化自信之“根”,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必由之路。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充分发挥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5]。图书馆发挥职业功能助力“两创”方针的落实与发展,提高中华优秀传统的创造力与融合力、推动文化自信,是其政治、文化、社会和历史价值的彰显,符合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定位。

2 图书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

2.1 图书馆本体职责路径

从图书馆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可从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和空间利用三个途径入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充分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与融媒体平台,建设特色馆藏专题数据库,加强馆员素质培育,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服务,革新服务观念,完成现有空间的再利用与文化空间再造,实现“两创”方针的精准落实。

(1)图书馆技术优势路径。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受众广泛,文献资源类型丰富、内容包罗万象,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资源老化且冗余失效等现象。在落实“两创”方针的过程中,可借助于数字化多媒体和融媒体平台等技术,提高馆内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存储。图书馆针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整合与剔除之外,还应重视地方古籍文献的目录整理与灰色文献的采集开发,实现对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区域性珍贵文献资源的系统化建设[6]。实现现有馆藏资源数字化与特色数据库或网络平台的建设是图书馆盘活已有文献资源的重要途径,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图书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利用与推广的必然选择。其建设主题囊括馆内现有特色主题文献、地方特色文化的史料记载与古籍文献,主要表现形式涵盖按主题梳理构建的目录数据库、实现全文数字化的全文数据库、视听融合的多媒体专题资源网站。如,上海图书馆基于现有特色馆藏,从2015 年起已有四批馆藏家谱数字资源建成并投入服务,还开发形成了家谱知识库原型系统,为用户提供家谱全文浏览的同时,还以时间与地域为划分类别,向研究型读者提供多维分面的可视化展示[7];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将对其共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之特殊历史时期内的人物访谈素材、历史影像资料和书籍报刊等进行协同收集与数字化处理,建立了以史料记载与古籍文献为主题的“西南联大史料特色数据库”[8]。

(2)图书馆员路径。培育图书馆员重视相关文化资源的建设与宣传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服务是实现馆藏资源服务大众的重要路径。图书馆员是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者,也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线工作者,因此,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技术专业特长,更要对图书馆事业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充满热情。2016 年,佛山市图书馆开展了“导师制”图书馆员培训项目,聘请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的专家教授作为馆员导师,辅助其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其日常工作的指导和职业道德的培育[9]。

(3)图书馆物理空间路径。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不再是单纯的馆藏存储地,而是向以思考、创新和交流为目的的“第三空间”发展变革,因此应对图书馆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布局需进行再次设计和开发。以深圳图书馆的“南书房”服务区为例,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学术沙龙和经典诵读环境、提高整体审美价值的同时,充分利用馆内空间发挥其社会价值[10];海南大学图书馆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地方文化,打造了“文化人类学实验室”与“海南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厅”,在室内装修上参照博物馆格局,陈列展示各类民俗文化实物资源,在设计上主动融入黎族元素,形成独特的馆内人文风景[11]。利用图书馆馆内空间实现文献资源、实物资源与空间资源的紧密结合,深度拓展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载体形态与内容形式,是图书馆实践“两创”方针的创新尝试。在实现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的同时,拓展其活动范围同样值得关注。如,首都图书馆联合多位北京本土名人大家打造了“北京阅读季·书香行走·名家带你逛北京”的创新阅读模式[12],利用“书香跑”活动带领读者游览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地标建筑,促进群众深入了解北京地方历史,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无论是图书馆内的展厅布置还是借助文化活动延伸其服务空间,都是通过对图书馆空间的再规划与创新,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举措。

2.2 社会协同路径

随着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与发展理念的转变,图书馆合作发展不再是仅仅基于资源共享这一原始目的,更是为追求图书馆事业的使命与核心价值,实现其社会效益。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针的落实过程中,图书馆相较于其他组织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专业的人员与稳定的财政支持,可借助多种科学合作模式或路径来实现协同发展。

2.2.1 文旅融合的行业融合路径

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于2018 年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并于2019 年提出“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实现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充分融合。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事业在精神和内容层面的引导[12],而图书馆承载着文化收藏、传承、传播等职责,是城市文化事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场所,理应把握“文旅融合”的发展契机,实现其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职能的延伸。图书馆的建筑空间与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保障其文化权益的同时,还是文献遗产及其蕴藏的思想和创造力的主要储存库,应深入挖掘所属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成为引导读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文化要素参与旅游系统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借助当地旅游资源的“图书馆+书院”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以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为例,尼山书院原址位于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之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而山东省图书馆以地方文化资源为基础,开设了“奎虚书藏”“奎虚射圃”“国学讲堂”等系列传统文化教育公益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3]。红色旅游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有力举措,而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一批彰显红色文化元素的主题图书馆纷纷建立。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于1996 年底建成,作为湘潭大学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信息中心珍藏了多部毛泽东著作与原件,作为旅游景点先后举办了数次经典文化展览[14],不仅实现了图书馆与地方旅游资源的深入结合,还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社会精神文明培育。

2.2.2 商业营销的跨业界推广路径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 年转发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出,鼓励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15]。对图书馆而言,深入发掘馆藏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工作,一方面是对本馆乃至本地区特色文化的宣传与塑造,另一方面则是对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延伸,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

我国已有部分图书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虽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的普及,但其成果颇为乐观有效。国家图书馆于2017 年携手百余家图书馆共同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打造大型文创IP。国家图书馆将古籍特藏、诗词书画等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研发,如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美洪与曹阶铭合作的“翰墨书香”文具盒等,并依托淘宝平台进行销售,有效扩展了文化创意产品与相关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16]2019 年,该联盟携手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品牌发展计划”[17],旨在通过联盟品牌的建立深挖图书馆特色典藏资源,改变读者对于传统图书馆的认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融合,盘活文化遗产资源服务大众。赋予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或所属地区传统特色文化更多的展示空间与时代价值,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2.3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区域文化带国家战略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而制定的重要战略[18],同样也是乡村地区在新时代寻求地方文化底蕴、丰富传统文化资源并以文化资源为资本实现创意性和商业性转化的重要契机。图书馆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服务宗旨、职能定位和发展理念又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通过图书馆馆际合作或图书馆联盟建设能有效连接相同地理环境或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区域特色文化资源,解决文化共建目标下的乡村地方文化贫困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通过不断强化某一地区相似文化所产生的文化效应,从而形成区域文化带或区域文化圈,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效助力。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统筹协调大运河沿线八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其视为线性文化遗产,推进其辐射范围内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19]。2020 年 1 月 1 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正式施行,成为我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20]。在国家政策与地方性法规的指导下,以大运河为主题的阅读行动计划从通州开始全面启动,沿岸18 个城市相继开展阅读接力活动,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扬州市图书馆邀请一批对大运河沿线地方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文化名人和机构组织,针对运河与扬州地方历史文化开展主题讲座、诗朗诵和文化沙龙等活动,以构建大运河文化带为抓手和载体,推进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2.2.4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图书馆国际化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 年9 月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共同打造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利益、命运与责任共同体。而图书馆作为多元文化兼收并蓄、无所不包的融合体,是“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过程中的文献信息中心、文献交流共享中心、智库中心和文化遗产中心[21],更应把握此契机与沿线图书馆建立合作互惠关系。借助创新管理运行模式、加强馆员培养计划、建设特色馆藏与资源共建共享等具体举措,使沿线国家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贸易商品形成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国际价值升级。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图书馆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式,可选定省市内的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积极采取措施实现国际合作交流。以上海图书馆为例,据统计共与“一带一路”沿线28 个国家40 余所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依托“上海之窗”项目与沿线国家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参考咨询服务,并通过达成特色数据库共建协议,实现信息资源门户与数字化平台的共享[22]。此外,图书馆还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工具或VR 与3D 技术,实现丰富的馆藏资源可视化呈现,推动不同学科的融合发展与各研究机构间的深化互助。“一带一路”倡议所强调的不仅是经济之路的发展,更是将沿线国家共通的文化记忆得以延续,实现中国文化贸易向文化创意过渡,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实现图书馆国际化发展趋势。

3 图书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策略

3.1 顶层设计纵向深入,明确职能,加强监管

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主要依靠政策法律作保障、发展规划为基础与评估定级来督促[23]。因此,图书馆在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发展过程中也应遵循从政策法规出发,以顶层设计纵向深入,明晰图书馆各部门职能、人力资源或经费流程管理。① 出台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政策的高度着手,引导图书馆充分调动内部各类资源,加强全体馆员的理论学习,在对内路径的落实过程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存储与开发。紧跟科技进步与时代需求,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利用。② 引导图书馆与社会组织充分合作,拓宽对外渠道,加强跨系统、跨界与跨区域的广泛合作,并为如高校图书馆等无权限进行商业经营的机构提供健全合法的改善措施,给予充分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③ 图书馆助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充分调动各部门群策群力,更需要充足的资金以支持长期发展。当前,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提供一定的专项资金,该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图书馆作为试点单位的资金困境,但随着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的不断攀升,还应主动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作为图书馆的上层管辖机构,文化部门可通过出台相关指导意见,鼓励图书馆采取创新投融资方式,资金来源可以是专项基金、股权投资、银行信贷、版权交易、文化担保等多种形式[24],以社会资本加快图书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充足的资金储备与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为发展奠基的同时,经费阳光管理与透明化公示的措施应紧跟其后,只有更加透明公开、公正高效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图书馆文化创意产业的长足发展。

3.2 理论与实践并重,打造图书馆的主体优势

仅凭借通俗商业手段打造出的浅层次、低创新性图书馆外观设计、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文旅融合旅游线路等只能成为图书馆营销过程中的噱头,使读者忽视其创新服务的社会职能和文化价值,不利于图书馆品牌形象的树立,更不利于实现图书馆助力“两创”方针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作为文化的承载实体,其文化资源支撑力与文化价值引领力是吸引用户、落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图书馆必须将注意力放在文化资源挖掘、建设与价值提升上,以形成高品质系列品牌活动,进而为实现持久有效的创新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对外路径的文旅融合跨系统合作过程中,形成由图书馆牵头与地域范围内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类旅游景区密切联系,借助地区内历史资源或地方特色文化,与读者用户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互动。图书馆不只是旅游线路中的“网红景点”或是“打卡景点”,将图书馆迁入旅游景区也未尝不是一种创新选择。同样,在与商界的跨界合作中,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与营销也应更关注产品带给消费者情感方面的触动,好的文化创意产品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的结合。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文献储备与文化底蕴的先天优势,以历史、传统、文化三大元素为灵感,为文化创意产品注入灵魂,从而触动消费者情感共鸣、文化共鸣[25]。

3.3 区域文化横向合作,多元合作提升服务效能

随着国家图书馆牵头的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的成立,为图书馆突破现状、创新图书馆服务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目前的行政体制下,不同层级的公共图书馆归属于不同行政主体的管辖范围,因此在地方文化资源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通过形成同一地区不同层级的图书馆纵向联盟,以促进基层优质地方文化资源的向上输送与顶层建设计划的向下落实。由于不同文化机构的职业分工不同,其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各有侧重,但基于同一地区内文化同根同源,理应形成不同类型文化机构的横向合作集合,共同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社会力量也是图书馆需要拓宽的重要合作对象之一,是加强服务创新、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资源。图书馆在“两创”背景下形成以地方传统文化为基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为路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需要寻求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共同完成。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重要历史见证,其主要由民间收藏家或已由某些商业性组织所有。因此,图书馆可以从资源建设角度出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及时建档,引导社会力量共同打造种类广泛,内容详实的影像、文字等资料库。

3.4 文化与经济双赢,弘扬中华文化与图书馆本土化服务魅力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15]。因此,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要跳出过度依赖财政拨款的框框,通过运营文化创意产品、形成品牌文化等方式为图书馆增加资金来源,拓宽自主服务创新的经费渠道。近年来,我国文化文物单位中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出色,兼具图像授权、合作开发、品牌授权、出版品授权等多种开发营销模式。图书馆可借鉴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合作开发模式中的成功经验,在进行设计授权、制作授权、图像授权、出版品授权、品牌授权的同时[26],还可以借助淘宝店铺、微店、微博等线上平台,增加多种推广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网络运营与线下实体商店相结合的互动营销。需要注意的是,在图书馆进行文化与经济共建共赢的过程中,必须时刻谨记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教育性质远远大于商业性,其目的在于创造图书馆的延伸体验,体现图书馆藏品的附加价值[27]。

猜你喜欢
中华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