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分析及开发利用策略

2021-01-06 07:48汤晓辛李柏株潮2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型紫云种数

董 溪,汤晓辛,郭 娟,李柏株,张 潮2,*

(1.贵州师范大学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550001; 2.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实验室, 贵州 贵阳550001; 3. 贵州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贵州 贵阳550001)

观赏植物是能够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和丰富人们生活,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其美学价值是通过植物的花、果、叶、枝和茎等器官及其相互配置构成的整体视觉效果体现的[1]。其中生长在野外,还没有被大量引种驯化或商业开发的植物称为野生观赏植物。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观赏植物的需求越来越多,常引进外来物种以丰富园林。虽然引进外来物种短期提升景观作用明显,但其价值却有限。首先,各地引种的外来植物往往种类相似,容易产生千篇一律的感觉;其次,外来植物对光热水土等条件的需求较为严格,观赏性状易退化,也可能在本地种的竞争下导致死亡。因此,开发本土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更为便捷、高效。

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已经对当地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本土野生观赏植物适应能力、抗逆性强,观赏性状稳定,可以根据地方环境造景,增加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因此,了解当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摸清紫云县观赏植物资源的基本情况,重点对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为本地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本底资料,为野生观赏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贵州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良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利于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2]。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隶属安顺市管辖,地处东经105°55'~106°29',北纬25°21'~26°3'。地貌为石灰石岩溶峰丛,山脉纵横交错,地势较为复杂,土地主要由洼地和谷地组成,山地占85%,丘陵占13%,平地及水面面积仅占2%[3]。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位于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部,横跨火花、四大寨两个乡镇,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及黔西南州贞丰县、望谟县接壤。境内平均海拔1000~1300 m,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3℃,无霜期288 d,年日照时数1440 h,年均降水量1337 mm[4]。2019年6月5日,在第48个世界环境日举行了“黑颈长尾雉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及总体规划启动仪式”,系统地对黑颈长尾雉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动植物资源研究。

1.2 调查方法

通过20 d的调查,我们记录了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与紫云县城区、公园、乡镇小道等处的被子植物资源、裸子植物资源以及蕨类植物资源的海拔、经纬度、生境以及分布数量等基本信息,并进行植物采集,利用《中国植物志》[5]、《贵州植物志》[6-7]、《中国高等植物图鉴》[8]等工具书鉴定所采集的植物标本并确定植物生态类型。通过查阅资料,鉴定植物观赏特点,确定其观赏性并编制保护区观赏植物名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观赏种子植物资源概况

通过整理调查资料,结合紫云县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相关的资料查阅、标本查证与鉴定,初步确定该地区共有观赏种子植物138科354属587种(含亚种、变种,下同),占紫云县种子植物总科数的91.39%,总属数的57.47%,总种数的59.96%。其中被子植物共有132科348属580种(双子叶植物111科286属482种,单子叶植物21科62属98种);观赏裸子植物包括银杏科、松科、杉科等共6科6属7种(见表1)。

表1 紫云县野生观赏种子植物资源概况

紫云县的观赏种子植物中,具有5种以上的(含5种)有38科,共包含397种植物。含25~30种的有3科,分别为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桑科(Moraeeae)、蔷薇科(Rosaceae),共有82种,占观赏种子植物中总科数的1.99%,总种数的8.38%;含10~24种的科有樟科(Lauraceae)、禾本科(Gramineae)、百合科(Lil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菊科(Asteraceae)、茜草科(Rubi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唇形科(Labiat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榆科(Ulmaceae)、天南星科(Araceae)共计12科156种,占观赏种子植物中总科数的7.95%,总种数的15.94%;含有5~9种的科有苏木科(Caesalpiniaceae)、鼠李科(Rhamnaceae)、葡萄科(Vitaceae)、五加科(Arali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山茶科(Theaceae)、金丝桃科(Hypericaceae)、木犀科(Oleaceae)、菝葜科(Smilacaceae)、薯蓣科(Dioscore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芸香科(Rutaceae)、报春花科(Primulaceae)、姜科(Zingiberaceae)、山茱萸科(Cornaceae)、壳斗科(Fagaceae)、锦葵科(Malv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兰科(Orchidaceae),共计23科159种,占观赏种子植物中总科数的15.23%,总种数的16.24%。由此可见,紫云县观赏植物较为均衡的分布于各科中,对于当地进行引种栽培、就地保护等提供了便利与选择。

2.1.1 被子植物观赏性分析

观赏植物或具有优美的花朵,或具有形态奇特的叶型,或具有色彩艳丽、形制饱满的果实,或具有气质特殊、风格迥异的整体外形。根据野生观赏植物的主要观赏器官与观赏特性,将其划分为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和观形植物4种[9](见表2)。其中观叶、观花植物种类较多,占比较大。有些植物种类兼具观叶、观花价值,或既可观花观果、又可观叶观形,所以许多植物既可以点缀园林绿化,又可以奇特的姿态美化室内环境,它们在绿化和造景上的运用各具特色。

表2 紫云县野生观赏被子植物观赏性统计

观花植物是以花的形、色、香、相作为观赏特性,而观果植物是以颜色艳丽、形状奇特、大小迥异的果或者果序作为观赏特性。二者是构成庭院、景区、公园等多种景观的要素[10]。在观赏被子植物中,观花植物共87科191属306种,占紫云县观赏种子植物中科的63.04%,属的53.95%,种的52.13%,占比较大的科有蔷薇科(Ros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锦葵科(Malvaceae)等。观果植物共60科121属220种,占紫云县观赏种子植物中科的43.48%,属的34.18%,种的37.48%。观叶与观形植物因叶色、叶形的多样性,或因其枝条、叶片、果实等组合构成的整体姿态、气质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而得名。在该地区观赏被子植物中,观叶植物共88科220属409种,占该地区观赏种子植物中科的63.77%,属的62.15%,种的69.68%;观形植物共57科123属186种,占该地区观赏种子植物中科的41.30%,属的34.75%,种的31.69%。

2.1.2 观赏被子植物生活型分析

观赏植物生活型一般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四类,紫云县某些植物种类的生活型既有灌木又有小乔木,如仪花(Lysidicerhodostegia);且有些植物种类生活型既有攀援灌木又有藤本,如皱果崖豆藤(Millettiaoosperma)。经过查阅《中国植物志》[5]、《贵州植物志》[6-7]、《中国高等植物图鉴》[8]等相关资料,我们将紫云县观赏植物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灌木或乔木、草本、藤本攀援灌木或藤本6类,并进行分类统计(见表3)。结果表明,观赏被子植物中乔木共有131种,占观赏种子植物总种数的22.32%,种类以樟科、榆科最为丰富。观赏灌木共有133种,占观赏种子植物总种数的22.66%,其中杜鹃花科、金丝桃科、鼠李科较为丰富。观赏草本植物共192种,占观赏种子植物总种数的32.71%,占比最大,以毛茛科、报春花科、菊科最为丰富。观赏藤本植物共75种,占观赏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2.78%,以葡萄科、防己科最为丰富。生活型为灌木或乔木的植物共49种,以樟科、蔷薇科、苏木科中较多,占观赏种子植物总种数的8.35%;而生活型为攀援灌木或藤本植物仅有皱果崖豆藤(Milletiaoosperma)、当归藤(Embeliaparviflora)2种,占观赏种子植物总种数的0.34%。

表3 紫云县野生观赏被子植物生活型统计

2.1.3 观赏裸子植物资源分析

裸子植物起源古老,由于其大孢子叶未形成心皮,因种子裸露而得名。某些裸子植物种形似塔、体如鱼鳞,在园林绿化或盆景栽植时可配合整体树形,视作观果观形植物以美化环境。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有些种类的孢子叶球(球花)相当于被子植物花的功能,其花型优美,园林中可作观花植物栽植(见表4)。

表4 紫云县野生观赏裸子植物资源

紫云县野生观赏裸子植物共有6科6属7种,占紫云县观赏种子植物中科的4.35%,属的1.69%,种的1.19%。仅有短柄垂子买麻藤(Gnetumpendulum)为藤本植物,其余6种均为乔木。其中某些种类为我国特有种,如叉孢苏铁(Cycassegmentifida)、银杏(Ginkgobiloba)、黄枝油杉(Keteleeriadavidiana)等,另有树种为古树名木资源,如银杏(G.biloba)、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可栽种形成观赏景观以创造旅游价值。

2.2 观赏蕨类植物资源概况

观赏蕨类虽然没有鲜艳的花朵,但它们以其古朴、典雅的线条、和谐的韵味而独树一帜[11]。通过调查发现,紫云县共有蕨类植物25科45属69种,这些蕨类植物分布在山坡、岩石上、石缝、林缘、山谷林下阴湿环境中,且其叶型优美,均可作为观赏植物,其中含1属的科有14个,共有24种,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31.11%,总种数的34.78%;而含2属的科有7个,共14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31.11%,总种数的28.99%;包含3属的蕨类植物仅有1个科3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6.67%,总种数的5.80%;含蕨类植物5属的科有2个;共10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22.22%及总种数的23.19%(见表5)。

表5 紫云县蕨类植物科属种组成

2.2.1 蕨类植物生态类型分析

经查阅资料,结合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分析,紫云县观赏蕨类植物可分为土生草本、石生草本、附生草本、土生藤本、土生灌木或乔木五类(见表6)。其中土生草本蕨类有16科26属34种,分别占该地区蕨类植物中总科数的64%,属的57.78%,种的49.28%,占比最大;石生草本蕨类有9科12属23种,占该地区蕨类植物中总科数的36%,属的26.67%,种的33.33%;附生草本蕨类有4科8属8种,占该地区蕨类植物中总科数的16%,属的17.78%,种的11.59%;土生藤本只有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曲轴海金沙(Lygodiumflexuosum)两种,它们隶属同科同属,仅占该地区蕨类植物中总科数的4%,属的2.22%,种的2.90%;紫云县内生态类型为土生灌木或乔木的蕨类植物仅有桫椤(Alsophilaspinulosa)一种,它体型较大,可作为庭院观赏树木,有“蕨类植物之王”的美誉,是少见的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其茎中空直立,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园林栽植颇有气韵。

表6 紫云县蕨类植物生态类型统计

3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价值讨论

紫云县野生种子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其中裸子观赏植物6科6属7种,被子观赏植物达132科348属580种,种子观赏植物较为均衡的分布于各科中,对于当地进行引种栽培,就地保护等措施提供了便利与较多选择,是优良的种质资源库。园林中可根据观花植物的不同花期搭配栽植,春季气温渐暖,许多花在这时开放,如樱桃(Cerasuspseudocerasus)、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glabra)、尖连蕊茶(Camelliacuspidata)等;而四季海棠(Begoniasemperflorens)则胜在四季开放,它的花朵成簇,花色丰富,既适应于庭园、花坛等室外栽培,又是室内家庭书桌、茶几和商店橱窗等的装饰佳品;该地区许多观果植物果形别致、颜色艳丽,如皂荚(Gleditsiasinensis),其褐棕色荚果为条带状,被白色粉霜,悬挂枝头别致有趣。而紫珠(Callicarpabodinieri)的果实则是光滑饱满的深紫色圆球形,果粒不大但色彩鲜艳,美丽多姿,在引种栽培时可根据观果植物果实的不同色彩与形状混植。

结合紫云县不同种子观赏植物的生活型,创造风格各异的园林绿化造景风格。紫云县种子观赏乔木主要代表种有猴樟(Cinnamomumbodinieri)、黄丹木姜子(Litseaelongata)、檫木(Sassafrastzumu) 、榉树(Zelkoraschenidieriana)等,这些物种可用作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树等。灌木树种耐修剪整形,是园林造景的主要树种,主要种有锦绣杜鹃(Rhododendronpulchrum)、映山红(RhododendronsimsiiPlanch)、尖萼金丝桃(Hypericumacmosepalum)、栽秧花(Hypericumbeanii)、牯岭勾儿茶(Berchemiakulingensis)等。观赏草本植物占比最大,如还亮草(Delphiniumanthriscifolium) 、点地梅(Androsaceumbellata)、三脉紫菀(Asterageratoides)、山蟛蜞菊(Wedeliamontana)等,可与乔木、灌木间种,创造错落有致的观赏景观。该地区观赏藤本植物主要有三裂蛇葡萄(Ampelopsisdelavayana)、异叶爬山虎(Parthenocissusheterophylla)、俞藤(Yuathomsonii)、大叶地不容(Stephaniadolichopoda)等。这些植物不仅易造景,而且占地少、生长快,可借助建筑物及花架等设施进行垂直绿化,构建多层次的立体景观,实现环境质量与园林造景同步提高的目的[12]。

随着园林事业的迅猛发展,蕨类植物的栽培将成为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3]。紫云县蕨类观赏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共计25科45属69种。可根据该地区蕨类植物不同生态类型,营造不同的园林景观。如土生草本蕨类可栽种于天桥下、墙边等绿化带等,许多石生蕨类可与不同类型的山石搭配,制造假山盆景、奇石绿植等观赏景致。如小区庭院的假山、石墙上都可以用不同观赏蕨类植物来点缀,这样可以增加层次感,供大家欣赏[14]。

4 保护及开发利用建议

4.1 开展野生观赏植物评价的研究,建立保护策略

野生植物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须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针对保护区开展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种类、分布、数量和开发现状的调查,通过深入评价对资源进行总结归类,确定开发利用的策略和规划。如根据保护区观赏植物资源不同的物候期和花色品种,结合地理环境与季节变化开展研究分析,以达到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同时,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建立资源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策略,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

4.2 开展野生观赏植物引种与驯化栽培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圃

实现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开展引种驯化。可将野生观赏植物就近开展引种,例如在紫云县范围内划定相关区域,直接采集种子、幼苗或枝条进行栽培实验,利用气候、土壤等条件的相似性,进行引种驯化,研究规模化快速生产,满足园林建设对园林绿化植物的需要。尤其是珍稀名木古树种质资源,对保护植物进行重点引种栽培,同时兼具就地保护措施,确保珍稀物种不减少,在当地建立繁殖培育基地,以进行经济性、效率性的引种与驯化栽培研究。从长远来看,要将本地野生观赏植物推广到其它地区,需要考虑生态位和历史分布情况的差异,通过循环渐进,有针对性引种,逐步驯化,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基础数据积累,构建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圃,为技术推广及应用积累详实的资料。

4.3 开展野生植物科普宣传和监管,促进生态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良性发展。通过开展野生观赏植物的科学普及,让当地群众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对资源加深认识和了解,积极参与到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来。在资源保护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发与繁殖并进,确保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15]。此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涉及多个部门,通过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和形式,提高社会各界保护资源意识,通过加大监管方面资金、人员、场所、仪器的投入,提高管护人员的水平;同时,严守底线,通过提高地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现象。

猜你喜欢
生活型紫云种数
游贺州紫云洞
黑湾河-太平河沿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初步研究
紫云格凸河
武威职业学院校园及周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我国儿童读物量化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论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数学模型
云中山南岭栲群落的生活型与叶特征研究
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群落特征及演替趋势分析
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几点思考
绝句(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