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探索

2021-01-06 08:46侯小天
学理论·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成逻辑话语体系实践探索

侯小天

摘 要:对于思想理论的话语阐释是中国共产党动员群众、获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武器。回溯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经历了从诞生到壮大的过程,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建构出了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等形式各异的话语体系。在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实践逻辑中,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遵循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依托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话语体系得以成功建构的重要原因。回顾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对于我们把握当前变局、推动话语体系的发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生成逻辑;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12-0070-03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话语传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武器。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建构不断向前发展,其话语传播体系从最初格式单一、内容简单的口号、标语、演讲、政论文逐步演进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内容体系。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建构最早可以追溯至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党的领导人不断开拓《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话语传播阵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话语传播体系的基本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的革命话语成为主要话语方式。改革开放后,冲破“两个凡是”、刚柔结合等党的话语不断诞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严治党、维护国家安全等新型话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心。回顧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演进脉络与历程,探究其发展逻辑,有助于我们掌握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基本原理及科学规律,进而发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有效路径。

一、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建构脉络

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建构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过程,按照话语的演变脉络与历史发展来看可划分为革命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以及改革话语体系。

(一)革命话语体系

中国社会的革命话语体系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题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第一种话语形式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种思潮论战的话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就中国社会改造展开论战,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组织也围绕革命、东西文化等展开论战,这种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论战的方式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话语斗争的初始形态。第二种话语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武装革命话语,192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时就明确指出必须以斗争来保证权利,出现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武装革命”“枪杆子里出政权”,大大振奋了革命激情。第三种话语形式围绕抗日战争展开,中国共产党将话语的核心转移至抗战的斗争话语,20世纪3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1]三大口号,成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与国家利益斗争的话语代表。1941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党内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任务”[2]等许多重要观点,点明了党的未来发展方向。194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3],生动地呈现出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决心与信心。第四种话语则围绕延安整风运动展开,核心为“批评与自我批评”[4],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纠正错误立场、确立正确方向的思想斗争。最后一类话语则是围绕解放战争展开的,面对长时间遭受战争的中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5]等标语成为鼓舞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重要革命话语。

(二)建设话语体系

建设话语体系为1949年至1977年这一期间,围绕三大主题展开。首先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话语,即彻底消灭国内残余反动势力,在于大力巩固经历千难万险诞生的人民政权,维护国家的主权不受到侵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清剿残存的反动势力,中国共产党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5]的话语,这一话语不仅包括解放全中国、剿匪除恶、土地革命等,还囊括了城市内部打击非法投机资本的内容,如上海的“银圆之战”。在“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话语下,又产生了许多细分的话语,如“不要四面出击”“既团结又斗争”等策略鲜明的话语。第二则是“坚决捍卫主权”的话语,自朝鲜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话语,面对美国插手台湾地区、印度侵略领土、苏联侵犯主权等重大事件,也提出了“打倒美帝国主义及一切走狗”“打倒社会帝国主义”等系列话语。

(三)改革话语体系

改革话语体系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体系的内容相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突破了“两个凡是”束缚,不断拨乱反正,“在全党的范围内展开了对于真理标准的讨论”[6],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方针。在此话语指导下,党在追求真理、修正错误上实现了飞跃式发展。第二种话语则是围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展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等维度越发繁荣与多元,但精神领域内浮现出危机,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在精神领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性话语。第三种话语是面对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刚柔并济的外交话语。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外交领域实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外交策略,却遭受到西方国家“中国好战论”“中国威胁论”的曲解与误读,对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必须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7]的话语,表达守护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与信念。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步入一超多强的新格局,面对巨变,中国共产党提出“谁也压不垮我们”的话语,向中国与世界表达坚定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获得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也产生了许多新时代特色话语。首先是全面从严治党基础上的自我革命话语,以每位党员为基本单位展开严厉的自我反思、批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话语,坚决打击不正之风。其次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的话语,在整体和平的环境下大国博弈、局部摩擦时有发生,维护国家主权、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

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诞生、完善与发展背后有一套严密的逻辑,深入探析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所蕴含的必然性与规律性,对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脉络具有重大意义[8]。为此,我们必须要不断梳理近代中国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各方面特点,理解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演进的本质特征。

(一)围绕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以动态形式存在,事物间相互作用永不停歇,事物间对立关系的特殊状态——矛盾,也持续存在,且根据社会发展表现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也一直存在,并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断转变之中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纵观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矛盾的眼光看问题,精准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此作为制定党的方针路线的根本所在,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目标,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强调从主要矛盾着手探索解决之道,挖掘改变中国社会现状的有效路径。1921年至1949年,中国社会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复杂社会性质在长时间的战争中越发复杂,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旧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9],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武装斗争为中心的话语体系,强调通过武装反抗消灭封建主义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积极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尝试农业、工业、国防技术等多方面的现代化发展,这一时期我国的主要矛盾在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0]。以此为背景,产生了以社会主义革命为中心的建设话语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矛盾演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1],以此为基础,改革话语体系也应运而生。由此看来,以矛盾的眼光看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依据与现实来源。

(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话语建构均有规律可循,矛盾是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逻辑之一。特别是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上,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这具体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翻身做主人、解决人民填饱肚子的温饱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定人民的主体地位,并落实人民的主权。

在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只要是不符合人民中心的内容、违背人民本位的方式方法,都将成为重点解决的领域并成为斗争的对象,人民与党也越发亲密,支持党的工作、拥护党的决议。党的话语体系与人民紧密联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认为是建立在实现人民利益的基础上,党的话语体系也得以不断完善、确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蕴含着党发展的力量源泉、最终的目标指向,蕴含着“党从哪里来”“党到哪里去”“党代表谁的根本利益、为谁而斗争”等核心命题,蕴含着对人民群众负责、谋福祉的愿景,遵循人民本位主义的核心理念。

(三)聚焦党的中心工作

党不同阶段的话语策略与斗争主体均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的。党的中心工作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历史阶段有所不同,主要是起到主导性作用的工作,对其他工作能够发挥积极领导、正面影响的功能,以确保党在这一个时期内的工作能够朝前推进。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建党中话语体系始终围绕各阶段的中心工作进行积极调整,立足于整体与全局,解决该时期内的重要问题。

中共一大,党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这一革命色彩鲜明的斗争性话语,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回自主权利。中共七大提出“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各革命阶级联盟与各民族自由联合的新民主主义联邦共和国”,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联合所有能够联合的力量、实现革命胜利的中心工作。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话语,国家经济建设成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提出了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话语,积极对应着新时代的到来。

从这一脉络中可以明显观察出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在围绕中心工作时所做的改变,在国际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唯有将核心战略作为话语体系的中心内容,保持发展定力,才能实现中国的纵深化进步。

三、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话语演进的思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建构从无到有。虽然当前传统的国家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质疑,然而只要在社会需求与思想需求上给予必要的引领,坚守中国共产党话语建构的逻辑、创新政党话语体系的引导格局便能够建构一个内涵丰富的话语体系,引导人民群众。

(一)坚守中国共产党话语建构逻辑

建构新型话语体系的前提是坚守中国共产党自身话语建构逻辑。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建构话语体系的原因在于解决其他利益集团攻击的“挨骂”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来协同创新,其中最主要是拥有强大的国家实力,而国家实力的增强则是一个长期、综合性问题。但建构这一体系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前提,因此必须迅速。

当前,虽然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与西方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中国的话语权与话语体系在这一格局中的位置正在不断上升。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在于,“政治性意涵、学理性支撑、哲学性思维、大众性表達以及有效性传播,涉及到立场、观点、方法、表达、传播等不同层面”[12]。这些要素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囊括了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体系,建构中国共产党的新型话语体系必须从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展开。

(二)建构体系完善的政党话语体系

中国共产党在强化自身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同时,还必须重申政治理念,回应民众的各项需要,进一步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建设。中国共产党必须改善原有自上而下的宣传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吸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占据意识形态与道德的制高点,引领大众。

此外,形成完备的话语体系也是中国共产党以自身能力引领国际社会各种话语发展的现实召唤[13]。中国作为世界性的大国,必须为世界的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这首先依赖于理论自主创新的中国表达,必须在认识中国社会的基础上建构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政党传播话语体系,有效传递中国的信息。

(三)创新政党话语体系的引导格局

当前,新的传播技术与新的媒介蓬勃发展,舆论生成机制不断出现新特点,信息传播形式与影响机制也发生了转变。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勃兴导致了广大人民群众在进行观点表达时,更易受到多元、次生舆论的干扰,表现出摇摆与不确定,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传播带来了极大挑战,需要在新传播环境之中创新政党话语体系的引导格局。

首先需要强化党管媒体,不断完善互联网传播体系,制度化规范化网络秩序。其次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不同舆论场,政党话语要进行及时回应与释疑解惑,使广大受众自觉接受政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最后还需要政党积极改变话语方式,积极迎合不同媒介类型所造就的话语体系[14]。以民众认可的表达方式,传播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所建构出的政党话语体系便会成为公众思想的沟通平台。

四、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主要矛盾也不断发生变化,政治领域多种思想的激荡以及社会利益的多元格局不断侵袭着大众的认知。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不断革新主导思想,积极解构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强化党的话语体系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影响力。当前,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社会发展的自主性进一步加强,话语的生成模式与运用场景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多元的话语体系也随之诞生。对于这样一种新环境与新模式,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更应当积极起到引领作用,切实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1921年7月—2021年6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时文生,杨晓玲.“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的形成过程——以《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的传播为中心考察[J].毛泽东研究,2020(6):76-85.

[4]张书林.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思考[J].理论探索,2014(1):57-62.

[5]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6]陆魁宏.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J].江汉论坛,1988(7):4-9.

[7]劉华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论要[J].党的文献,2007(2):23-31,46.

[8]高中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演进的历史逻辑[J].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8(6):12-18.

[9]刘雯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11]刘海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思想基础[J].唯实,2018(1):25-28.

[12]周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8.

[13]杨茹,魏波.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必然与路径选择[J].新疆社会科学,2015(1):7-11.

[14]姚朝华,谷超.有声的中国: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变迁及发展探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3):129-140.

猜你喜欢
生成逻辑话语体系实践探索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