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2021-01-06 08:46吴显亮
学理论·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开,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社会道德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以立德树人为背景,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

中圖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12-0094-03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表明,教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而是让教育回归到育人的本原,并进一步强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中国特色的教育观,重中之重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这就要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承担起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责任,理解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并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其上升到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其重要性可见一斑。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方案,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立德树人必须以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为抓手,关键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培养有理想、有素质、有道德、有技术的大学生,显得尤为关键。因此,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这就赋予了立德树人鲜明的时代印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的核心是道德教育,产生于对生命意义的反思,植根于教育和生活的实践中。

立德树人所立之德,就是要立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孕育我国现代教育理念的源头活水,立德树人的中华文化基因主要体现为世俗性、超越性与政治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采用兼容并蓄的方法,既要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思想,又要将现代道德规范融入课堂教育中,将现代道德教育理论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对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不合理之处,如片面灌输、重教条轻生活等进行改造,使其焕发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的生命力。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孤立的,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其中“德”的发展包括高尚的道德品质、富有社会责任感、心怀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这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由此,立德树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着个别国家的种种限制,特别是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领域,这就决定了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要具备全球竞争力。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党和国家的事业绝对忠诚,愿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立德”要求教育必须以道德教育为核心,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备高尚的道德和品行;“树人”要求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社会培养有创新精神、有责任担当、有进取精神、对社会有用的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的与归宿,立德树人突出了“立德”和“树人”的整体性,表明了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紧密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行,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种历史新起点和新机遇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新技术,更要具备爱国主义精神。高校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整个育人的全过程,规范高校学生现有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高校学生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

2020年伴随着新冠疫情的大爆发,少数国家为了转移国内危机,对中国企业使用了包括技术在内的多种制裁手段,限制中国的发展。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开展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变得尤为关键。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拓宽国际视野,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时局紧密相连,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危机意识,树立牢固的是非观念,能够抵御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向世界传递中国正能量。

(三)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的核心是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长期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理论教育和宣传活动。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也是所有高校专业教师的任务,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相呼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引导和熏陶大学生热爱祖国、勇担使命,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其家国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当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爱国主义教育认知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需要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长期以来,高等院校通常是通过课程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的质量。受教育者通过考试的标准就是卷面的分数,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只关注知识和技能,不重视德育教育。虽然有些学校设置了德育分数,但是基本以参加学校活动为评判标准,没有将德育教育真正融入考核中,這就造成了大家对德育教育认识不够的局面。

其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泛化。价值观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概念,镌刻在人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这就导致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中,个别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只是泛泛而谈,使学生无法将爱国主义应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该考虑学情的不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如果教育工作者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差异性,采用统一的教案和教学内容,势必造成爱国主义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使教学效果打折扣。

(二)一些大学生本身的爱国主义观念薄弱

中国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部分大学生更加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爱国主义观念。受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生渴望通过所学专业找到心仪的工作,但是现实的经济环境,使得一些学生找到高薪工作的愿望落空,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不良的网络信息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在新时期,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的不断涌现,造就了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宣传阵地。然而,很多大学生对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难辨真伪,无法正确判断互联网上的某些热点话题,伴随着从众心理的本能,容易认同他人的某些观点或意见。这些情况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发表不当言论或者从事非法活动,影响了安定团结的大局,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同时,一些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将反动、腐朽的观念传输到我们国家,妄图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的途径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者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决定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党性修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传播者,应该积极提升党性修养,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思想观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指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大力弘扬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应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一方面,高校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将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个年级的教学课程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内化到所有学科中。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也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应用到实践中去,如组织学生在五四青年节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举办相关主题演讲或者座谈会等。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提高。家国情怀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高校教师应该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为支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学情的不同,意味着教学方法的改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高校教师应该结合国内国际形势,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破解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首先,提升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时代的变化,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有了新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将这一变化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强化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内容,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当前,中国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社会经济秩序全面恢复,因此,必须将国家发展的时代背景融入教学内容中,特别是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以此激发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正是由于这些无私奉献的科学工作者和白衣天使,才让我们取得了这次抗击疫情的胜利。现在应该把这些榜样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他们为祖国奉献的信念。

其次,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由于各个年级学生在认知水平、对待事物的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有必要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精准育人。例如,对于知识储备不足、思想不成熟的大一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有了一定的爱国主义理论,缺乏实践经验的二、三年级学生,可以多开展一些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提升爱国主义热情。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四学生,可以在职业生涯培训方面融入爱国主义思想,将他们个人职业选择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使其树立为国家、民族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

(三)借助网络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

当前,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在宣传领域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需要在网络上广泛宣传爱国主义题材的文化作品,让互联网充满爱国主旋律。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传播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能够克服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有吸引力。此外,对抗击疫情材料的正面引导,有助于让恶意抹黑中国的谣言不攻自破,打赢互联网上的意识形态保卫战,捍卫国家利益。

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就要利用互联网不断扩大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使爱国主义教育能更深入人心。首先,强化网络课程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所有课程基本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协同发展,依托先进的在线教育平台,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应该将爱国主义专题教育纳入教学内容,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爱国主义精神,这将大大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其次,应加强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开发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平台,将爱国主义素材整合到一起,形成爱国主义宣讲资源库。学习强国App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将党的发展历程中所有信息整合到一起,内容丰富翔实、形式新颖。由此可见,一个好的网络宣传平台,会极大地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愛国主义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典型事例唤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理论创新提升大学生的理论认同,以互联网为载体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家国情怀是“血缘家庭”和“家国一体”的情感体现,展现了家庭与国家共同发展的关系。家国情怀教育是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主题。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和报国之心,将家国情怀更好地融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首先应提升学生的祖国意识。作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情感联系纽带,是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投射,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深深融入高等教育之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优秀文化的热爱。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家庭的爱与关怀延伸到国家、同胞,实现真正的“育德、育家、育国、育天下”。高校通过开设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深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课程的引导强化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感。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可以组织多种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如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就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生动的实践课。广大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次实践课,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宣传抗击疫情的英雄事迹,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进而构建起大学生爱国爱家的价值体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参考文献:

[1]高地.立德树人:文化基因、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2]王建国,赵亚楠.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基本内涵和践行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0(1).

[3]李青梅.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和践行[J].学理论,2019(3).

[4]卢杨,段旭东.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及其实践[J].当代青年研究,2020(5).

收稿日期:2021-09-1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新商科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项目引领、三维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ZJB142108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显亮,讲师,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