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学文本分析有效提高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的教学实践

2021-01-06 04:08邱宝芹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读后续写教学案例

【摘要】 讀后续写的协同效应指输入文本和输出文本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情境和语言两个层面的协同一致。读后续写的促学效果在于促进理解和产出之间的互动协同,让学生以优秀语言为范本习得语言知识。本文以北师大版新教材Literature Spot部分的文学名著简写版进行读后续写写作指导,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促成续写部分和原文在情境和语言两方面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读后续写;协同效应;分析文本;教学案例

【作者简介】邱宝芹,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强师工程)项目“新高考背景下微型语料库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0ZJK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 引言

自2016年浙江新高考启用新的写作题型后,读后续写这一题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读后续写是一种将语言输出与输入紧密结合,旨在加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任务设计简单易行,只需将一篇文章的结尾抹去,让学生阅读截留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续写,补全内容。读后续写既考查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也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阅读理解到写作表达,学生会自然地向阅读文本靠拢,基于阅读材料提供的语境进行创造性模仿,写与读之间趋于连贯和协同,即产生协同效应(alignment effect)。教师对学生进行读后续写指导时需大力促进协同效应,加大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读后续写的促学功能。

二、 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

Pickering与Garrod提出了互动协同模式(interactive alignment model)。据此模式,协同源于互动,是人际对话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交谈双方在对话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适应,动态调整,以致双方大脑表征出现趋同或协同。这样的协同既发生在语言层面 (语音、 词汇、 句法等),也体现在情境模式(situation model)层面。交谈双方在互动中相互协调情境模式,由此引发语言层面的协同,进而导致对交流信息的理解。读后续写中的协同效应是输入文本与输出文本之间的互动协同。输入文本是学生阅读的故事,输出文本则是学生续写的故事。为了达到输出文本与输入文本在情境和语言方面的高度统一,学生必须与输入文本有紧密的互动,也就是需要先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然后在回读、模仿原文的基础上完成续写。读后续写的评分点为:续写内容和开头句的衔接程度、续写部分与原文情节和语言风格的一致程度,也就是要求两个文本之间产生协同效应。具体来说,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情境协同和语言协同。情境协同包括人物、情感、情节等方面的协同;语言协同包括语言风格、语言形式等方面的协同。

三、 读后续写的促学作用

王初明教授指出,读后续写的主要促学优势是:1.释放创造力和想象力;2.融入读物提供的语境学习语言;3.语言可模仿,内容则要创新;4.顺着语篇续写,学习连贯表达;5.补全的是语篇,而非单词或短语;6.语言理解与产出结合紧密,显著提高外语学习效率;7.对外语教学和学习几无负面影响。根据协同效应的理论可知,读后续写就是用高质量的语言输入作为范本,促使学生的产出和阅读理解互动,在输出语言的过程中反复回读原文,并且让自己的语言尽量向输入的语言靠拢、模仿,最终习得高质量的语言。这个互动协同的过程就是不断拉近输出语言与输入语言之间差距的过程。学生在进行读后续写的过程中,综合锻炼了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读后续写之所以促学,主要是因为它比较充分地遵循了语言学习规律:提供语篇情境,撩起表达意愿,将阅读理解与写作产出紧密结合,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紧密结合,内容创造与语言模仿紧密结合,创造有依据,模仿有样板,互动有读物。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读后续写训练时要充当外力的作用设计具体的步骤引导学生就情境和语言两方面和阅读文本进行互动,最终不只是产出高质量的续写部分,更是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模仿、应用并最终习得语言知识。

四、促进协同效应的读后续写教学案例

基于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的两个方面——情境协同和语言协同,笔者用北师大版新教材必修一的“Literature Spot”部分设计了一节读后续写的写作指导课,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课的阅读和续写文本是狄更斯的著名小说《圣诞颂歌》(Christmas Carol)的简写版,语言比较简单,故事情节有趣,蕴含的思想丰富、有深度,很适合进行深入的阅读分析,学习语言知识和发挥想象力进行续写。

故事讲述了对人冷漠无情的吝啬鬼斯克鲁奇(Scrooge)在一个圣诞夜被三个圣诞精灵造访的故事。精灵让他看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些场景,最终唤醒了他人性善的一面。考虑到这是高一学生第一次尝试进行读后续写,笔者设计的续写任务和高考题目的要求不完全一致。笔者抹去了斯克鲁奇(Scrooge)第二天醒来后的部分,只留下一句话作为线索:Scrooge felt different。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1.促进情境协同。

(1)设置悬念,启发思维,引起阅读期待。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人们庆祝圣诞节的视频后进行了以下对话:

T: From the video, can you tell what Christmas is all about?

S: Showing love and thanks. / Exchanging presents. /Enjoying the time with family.

T: How can you describe Christmas atmosphere?

S: Warm, sweet, happy, exciting ...

T: Can you imagine anyone who doesn't enjoy Christmas at all?

S: No!

T: If there is someone who hates celebrating Christmas,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he/ she is?

S: A lonely person. / Someone who doesn't have friends. / An unfriendly person.

T: 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a story about such a person, who doesn't like Christmas.

【设计意图】

用问题引导学生对不喜欢过圣诞节的人的个性的思考,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留意故事主人翁的性格特点,为下面的学习活动做准备。

(2)梳理人物角色信息促进人物协同。教师让学生阅读故事,整理出故事里的人物角色、他们对主人公所做的事和主人公Scrooge的反应等细节信息。

【设计意图】

教师让学生阅读一遍故事,归纳出本文的主要人物、他们的行为和主人公对他们的态度,明确在续写部分需要做到人物协同,并为后面的情感协同和情节协同做准备。

(3)设置问题链促进情感协同。根据以上归纳的内容,教师就主人公情绪的变化以及对待金钱、他人和圣诞节的态度追问学生。以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表层信息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态度,并根据情节和主人公情感的变化推断后续情节的发展。问题链中的问题如下:

How can you describe Scrooge's personality according to what he said in Table 1?

How did he feel when he said “Stop! Show me no more!”?

What about when he said “Can't we do something to help these children?”?

When Scrooge saw that nobody was unhappy when he died, how do you think he might feel?

Why do you think nobody was unhappy about his death?

Why did his friend Jacob Marley came to help him?

What is his terrible destiny?

What about Scrooge's attitude towards money according to what he did and what he said?

Why did he refuse all the people in Table 1?

Why didn't he like spending Christmas with other people?

On the next day, Scrooge felt different. How different did he feel?

根据上述归纳的内容,以及教师追问得出的信息,可把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归纳为:cold — sad —sympathetic,人物的性格特点是:only thought about money, was unfriendly to people, hated Christmas。

【设计意图】

根据归纳的文本层信息让学生深度思考并分析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话语来表现他的情绪和性格,续写部分也需要以同样的方式来展现主人公的变化,以达到情感协同和写作手法风格一致。

(4)利用plot diagram促进情节协同。教师先给学生讲解plot diagram的功能,然后让学生再次阅读故事,按故事情节完成本故事的plot diagram。最后根据以上所有环节归纳的信息,把故事情节、人物和人物的情绪变化等所有内容都归纳到plot diagram里,得出圖一。其中打问号部分就是学生需要创作的部分。

图一

【设计意图】

让学生重读故事和回顾之前所归纳的信息,把故事的人物、情节和情感等零散信息结构化,引导他们从情节、人物情绪和“圣诞”这一主题的三方面思考如何对续写内容进行创造,以达到通过情节最终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目的。

2.促进语言协同。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通过何种描写来推进故事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的。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故事主要是以描写直接对话为主。教师让学生画出故事中的对话,并总结出直接引语的形式。本文使用的是主语后置和主语置于话语中间的形式,没有使用主语前置的形式。所以学生在续写过程中也应和前文的风格一致:对话采用主语后置和主语置于话语中间的形式。

教师重点指出以下对话,让学生关注句式的异同:

“Stop! Show me no more!”he cried.

“I am the 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 Look at me!” said the second ghost.

“What a wonderful pudding. Merry Christmas everyone!” said Bob.

“Can't we do something to help these children?” he asked the ghost.

“Why sir? It's Christmas Day”, replied a boy in the street.

经学生观察、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学生得出了结论:如果主语是代词,则用正常语序(he cried、he asked),如果主语为名词则用倒装语序(said the second ghost、said Bob、replied a boy)。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读故事,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保证续写部分的语言风格和原文保持一致,并让学生学习直接引语的正确用法。

3.写后活动继续和原文互动。第一课时深入分析文本后,第二课时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并在小组内利用评价表对同学的作品进行互评。该评价表从情境协同和语言协同两方面来设计评价项目,它既是评价标准也是写作要求。

学生对作文进行互评后,教师把故事的原文结尾发给学生让学生再把完整的故事看一遍,并把打问号处的信息补充完整。教师最后让学生对故事里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学生完成了所有课堂教学活动后,教师再统一批改作文。

【設计意图】

写后的重读活动旨在继续加强学生和原文的互动强度并从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两方面对比自己的作文和原文,并最大限度地吸收原文的精华,最终达到以读写任务促学的目的。

五、结语

本节课基于阅读文本的深度分析,从情境和语言两方面引导学生在续写部分和原文保持协同互动。从学生完成的作文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能较好地达成。学生创作的情节符合原文故事的发展,合情合理。语言方面,以生动的对话来表现主人公的情绪和性格。读后续写写作指导重点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从人物、情节、情感、语言几个维度去深入分析文本,发挥想象创造故事情节,语言则可以参考和模仿原文。另外,续写过程中语言学习的关注点宜选取最典型的例子,宜精不宜多。王初明教授提出外语学习的有效路径为:互动→理解→协同→产出→习得,所以读后续写的重点不仅是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而且在创作过程中向优秀范文学习、模仿,拉平理解和产出的差异最终习得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初明,亓鲁霞.读后续写题型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707-718.

[2]贺佳欣.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探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2):44-48.

[3]Pickering M J, Garrod S. 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014(2):169-226.

[4]王敏,王初明.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4(4):501-512.

[5]王初明.读后续写何以有效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5):753-762.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读后续写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视角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写作试题的评析与教学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全域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效应
蓝黄两区建设的协同效应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