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在1938年正式提出纪念党的成立

2021-01-07 02:44冀宇超
时代人物 2020年34期
关键词:周年纪念纪念活动纪念日

冀宇超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100088)

“开天辟地”这四个字用在了形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上就已经说明这件事情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作为一件在后来的实践发展中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了近代中华民族发展方向和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事件。毛泽东对它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就是其中之一。厘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也是梳理中共对一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态度,同时,中共又是如何纪念自己的生日呢?我们又是否能从中看出中共的逻辑与目的呢?

在探析中共为何以及如何确立纪念日之前,必须略谈中共建立日的确立这个源头问题,因为当事人的回忆与档案的欠缺,甚至连中共成立时间这样的问题都不那么确定。先厘清建党的具体过程与时间是探讨问题的基础。

提出纪念党的成立的背景

关于建党具体时间的争论

提到纪念中共成立的方式,就不得不提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体的成立日期甚至都是一个争论的学术话题,中国共产党究竟是在哪一年成立,成立的标准是什么?由此而产生了三种关于中共建立的观点:一个是认为中共建立于1920年陈独秀发起的早期组织上海共产党,一个说法便是认为中共建立于1921年7月,这里要把纪念日与成立日区分开来。还有一个说法是认为中共的成立是一个过程,即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二大乃至三大才算彻底建立了起来。

关于建党的具体时间,即中共一大具体的开幕日期,有6月、7月、7月23日和7月底等说法。有趣的是,真正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具体时间确定的工作却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基本认为是7月1日,这是因为延安时期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是一大的亲历者,他们记不清具体日期,只好定位月首为纪念日。1979 年在中央党校集中了一批史学工作者研究大致肯定“一大”召开日期在 7 月下旬,具体是在23日,这个确立过程不容易,不过即使确立到了23日,仍然存在23日午后4时还是晚8时举行第一次会议等争论问题,太过细节,不复赘述。

在一大召开不久,党中央在上海遭到一次破坏,以致包括一大档案在内的中央档案资料全部遗失,使得这段历史的研究缺乏资料,之所以产生争论也与此有关。实际上在一大召开的一年之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在1920年的夏季建立起来的,名字就叫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的环龙路渔阳里2号《新青年》杂志社陈独秀住所里举行了成立会,陈独秀任书记。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的作用,起草了党的主要文件,创办了党的机关刊物,也叫《共产党》。长沙和济南被指定的代表甚至在应邀参加中共一大时办理了入党手续,参加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完成组织手续。 苏联的一些书中也曾说党诞生于1920年。

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李大钊为书记。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先后建立起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在欧洲和日本,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的先进分子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关于1920年的上海共产党是否算是已经建党有很大分歧,甚至有学者认为因此陈独秀没去参加一大。

不光是在一大前一年之久,就在一大之前几个月也有存在争议的会议,即三月代表会议。针对是否在党的一大前存在一个三月会议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党的成立日期是不是比7月更早这个重要情况。许多学者认为,确实客观存在这个会议,但它的性质只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改组会议,更重要的是。党的成立不光要看开不开会,更要看开的是什么内容和级别的会议。

关于提出“纪念建党”的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党内并未组织过纪念活动,但不代表没有人提及党的成立这段历史,1936年陈潭秋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在6月写了《回忆党的一大》以纪念中共的成立。

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米夫也下了《英勇奋斗的十五年》,王明1936年7月共产国际举行的纪念会上写下《十三年来的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在 1937年7月1日这一天召开党的活动分子大会,做的报告题目是《十六周年的中国共产党》,报告的内容大致是概述了我党发展过程,总结了经验教训,最终号召大家肩负抗日统一战线的任务。

虽然他们都提出了纪念党的成立,但在党内没有形成效应,更没有形成制度。纪念的契机和作用就是要统一认识,总结经验,厘清思想,最终实现党的内部的高度团结统一。

党中央结束长征时只剩经万里跋涉靠肩膀挑来的两箱子文件,其中并无“一大”的材料。1937 年中央进入延安后环境稳定,加上需要在全国扩大影响并凝聚全党,1938 年春毛泽东决定举行建党纪念,并将“ 一大”召开定为党的正式诞生日。

毛泽东确定“七一”为建党“纪念日”,却未说是“诞生日”。毛泽东还曾经提及中国共产党是在6月建立的,后来又改了,邓中夏、李维汉等人也曾持有这样观点,因为当初上海的中央通知的是6月30日,但是来的人不多,才改为7月。

1938 年 5 月,毛泽东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指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出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

在毛泽东提到党的纪念日后一个月,1938年6月14日陕甘宁边区召开联席会议商定7月1日到7日开展抗战一周年及中国共产党建立17周年活动,1938 年 6月24日,为纪念党的生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中共十七周年纪念宣传纲要》,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发布要在7月1日纪念建党十七周年的文件。

自这之后,纪念建党在党内形成效应,纷纷得到回应。《新中华报》在6月30日第三版发表署名齐华的《纪念“七一”“七七”与我们的任务》一文,第四版刊登陕甘宁边区各界各团体致中共十七周年纪念的三封贺信。该报还于 7 月 5 日第三版刊登了7月1日至4日延安各界的纪念活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在7月1日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特辑”中发表了洛甫写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林伯渠写的《伟大的七月》和陈伯达写的《我们继续历史的事业前进——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而作》。

不过在1938年的七一这天并没有举行庆祝建党的活动,毛泽东只是在参加完欢迎世界学联代表团的会议后,在《解放》周刊发表的《抗战一周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特刊》上批语“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一年后的1939 年,为纪念“七一”党的生日,《解放》半月刊在7月7日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周年纪念特辑”中发表了洛甫的《在民族自卫战最前线的岗位上》和《论共产党的阶级立场与民族立场的一致》两篇文章。而毛泽东则忙于写《再论持久战》,值得注意的是,1938年6月,抗大掀起了迎接“七七”抗战一周年的竞赛运动,7月7日当天更是举办了盛大的追悼会,毛泽东冒雨出席。1939年的七七中央则提出了《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

1940年,为纪念党的生日,重庆出版的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在7月1日发表了《中共成立十九周年纪念》的社论,《群众》杂志在 7 月 7 日出版的第四卷第 18 期也发表了《庆祝中共十九周年纪念》的社论,其中指出:“今年 7 月 1 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九周年纪念日。”而毛泽东则为中共中央起草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的宣言。

从 1937 年起,中共中央连续4年都在7月1日这天纪念党的生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共中央于 1941 年6月建党二十周年来临之际,发出正式文件《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这个指示明确规定把7月1 日作为党的生日来纪念。要求各抗日根据地在“七一”采取多种方式举行纪念活动, 这是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关于纪念“七一”的指示。

直到1941年“七一”确立的前后,对于党的成立日具体时间,中央还是决定不予改变。“七一”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保留下来,23日成为党的“诞生日”,区分开了纪念日与诞生日。毛泽东提出纪念建党后,中央开始成规模的庆祝建党,但毛泽东本人则更加重视纪念七七胜过纪念七一。

可以确信,中国共产党的“七一”纪念到1941年已经确立了起来。不过,从1921年到1938年,漫长的17年里,中国共产党既有挫折的时刻,也有胜利的时刻,可是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开始纪念党的成立呢?

毛泽东为什么要在1938年提出纪念党的成立?

纪念抗战与建党:团结全党的精神和认同感

必须承认的是,建党之初是缺乏举办纪念党成立各项活动的条件的,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由于斗争的残酷,不得不转入地下工作,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便开始了国内革命战争,在1927年遭到反革命政变后,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斗争,特别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长途奔波,实现万里长征,在落脚陕甘宁边区后也是夹缝中生存,直到西安事变后初步形成抗日统一战线之前,都是没有条件来纪念党的生日的。

在中共成立到长征前,中共曾有过多次举办纪念的经验,包括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孙中山逝世等,中共开始了对于自身建设的纪念却是在中华苏维埃政府于1935年7月11日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定位8月1日,这是中共对重大事件的纪念开始,基本形成纪念活动的程序规范。

由于当时的纪念活动主要局限于陕甘宁边区,因而形式单一、规模较小。直至1941年中共中央发出《纪念指示》,里面指出:“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来纪念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全党范围的纪念活动由此拉开帷幕。

自此,“七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固定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借助“七一”纪念,通过媒介宣传和组织动员的形式,使得“七一”纪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功能。

相比纪念建党,毛泽东更加重视抗战周年日,为抗战纪念写文章、出席活动。在1938年的抗日战争爆发一周年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在提出纪念抗战的同时提出纪念党的成立,结合中共之前的庆祝纪念日的经验,有很大程度的目的是要凝聚和团结全党的精神和认同感。更是要在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时刻,统一党的意识,宣传党的主张,增强党的凝聚力。

在1938年6月的《中共关于十七周年的纪念》里面特别提到“中共在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最后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十七年中,是坚强与壮大起来了。它的基本主张的正确是为十七年来中国的革命史所证实了,它已经在全国人民中,取得了极大的威信。”毛泽东又在1940年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中说“现在是中国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我们不应当隐蔽这种危险与困难,中国共产党认为自己的责任是向全国提醒这种危险与困难,并指出:全国应该加紧团结起来,克服这种危险与困难。”将抗战的使命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起来。

确立党的纪念日,并且举办活动庆祝,在那个人心动摇、战局动荡的年代为增强信心和认同起了很大作用。评价纪念活动的重要标准就是它带来的意义,通过纪念党的成立,团结了全党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提升了毛泽东的个人地位。

在1949年7月1日北京举行的解放后第一次纪念纪念党的生日上,彭真讲话里指出了“要做一个毛泽东的好学生”朱德总司令则说“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领导的伟大胜利。”

是受到了苏联的影响吗?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离不开苏俄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得到了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的帮助。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他们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和陈独秀,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并帮助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这是在组织上对中共一大的帮助。

苏俄对于中共的帮助是多种形式的,很难说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不参考苏联的形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在道路上选择“以俄为师”,在具体建党的组织构建上也得到了苏俄的支持,那么,中共建党的活动有受到苏联的影响吗?

简单地看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分为几个阶段:1898年3月成立时称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8年3月改称俄国共产党(布),简称俄共(布);1925年12月更名为苏联共产党(布),简称联共(布);1952年10月则改用“苏联共产党”的名字。因为这样的变更,所以苏联党的历史很难厘清源头在哪里。

中共是根据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确立,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898年3月13日—15日在明斯克秘密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总共只有9人,他们代表着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和叶加特林诺斯拉夫的“斗争协会”以及崩得和基辅“工人报”小组等6个组织。大会通过了建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决定,井选出了由3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宣告党的建立,但事实上,党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是因为代表大会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党纲、党章和策略,有许多地方还不能令人满意。

俄国社会民主党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主要任务是“在《火星报》所提出和制定的原则和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政党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并制定了党章。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党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直到,1925年12月18日—31日在莫斯科大克里姆林宫举行。苏联共产党(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大会批准了新党章。大会通过了更改党的名称的决定,它从此改称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10月5日,苏共十九大举行,对过去13年的实践与斗争做了总结,决定更改党名为苏联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是如何庆祝建党的?苏联共产党的文件里很少提及,现在可以看到的苏联庆祝建党资料很少,1938年前后的苏联也没有举行盛大的庆祝建党活动,更多的是纪念十月革命,以及二战后纪念卫国战争的活动,对中共的纪念建党影响不大。

党的纪念与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可以肯定的是,中共的纪念与党的建设必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成立纪念日成了一件全体党员参与、全民关注的政治仪式,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借助在党的纪念会上,是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系统阐述的时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进步。

首先是庆祝党的成立这个仪式本身,能让广大党员在这一天更加关注党的自身建设。仪式,首先是社会群体定期重新巩固自身的手段,纪念仪式就是在纪念活动中,把纪念符号以区别于日常行为的方式进行组合和表演,从而酝酿出一种预期的现场氛围。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庆祝党的生日?方式是什么?梳理开始庆祝以来的纪念活动,可以从中看到,作为一种党内文化的载体,纪念仪式一直在向党员甚至非党员传递信息,这个信息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党组织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期望和要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另一方面又以生动的形式让广大党员切身有认同感、参与感、建设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自豪心,从而不断地加强党自身的建设。

在“七一”纪念活动过程组织之中,分为“逢十”和历年纪念方式,有的时候规模大,有的时候规模小,这与政治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关,七一纪念常态化后,作为党的节日它的庆祝规模之大、形式之多样、影响之深远, 是除“十一”建国纪念日以外其他各类特殊日纪念活动难以比拟的。作为符号的设置,党旗的作用被烘托,党旗党的是一种象征,鲜艳的红色和镰刀锤头,以及誓词,更是一种对党员鼓舞与鞭策,仪式中调动党员自身认识到自己所应该肩负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 ,也是一种政治象征,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举办的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具有政治动员、推进党的建设和总结党的历史的作用。

建国以后,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注意自身的理论建设和形象建设纪念大会是“七一”纪念的主要仪式提出许多新的理论成果,阐述党的发展历史和辉煌业绩, 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多是通过“两报一刊”进行宣传,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七一”则被赋予政治含义,1981年的“七一”党中央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纪念建党的方式向全党全国发出信号,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问题,拨乱反正,将精力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1983年的“七一”《邓小平文选》出版发行,2001年的7月1日江泽民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借助“七一”所开展的一系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纪念活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共纪念活动的政党认同功能也是纪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是相一致的,沿着建党时的初心与使命,不断开创新的事业,才是对“七一”建党最好的纪念。

对于话语的把握是中共宣传的特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20世纪是“开头劈地”的大事,但是这个划时代的“成立”究竟是怎样被建构起来的,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学术价值。我们可以看见,在中共召开一大的前前后后,都存在着许多因素。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纪念党的成立?又为什么要在1938年这个节点提出呢?结合当时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结合党的传统,结合党内的思想情况,似乎纪念党的成立,成为一个可以凝聚共识,宣传理论,获得认同的契机。

注释

[1]李芳清.中共一大近期研究成果综述[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3(08).

[2]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日期的初步考证[J].党史研究资料丛刊.1979(01).

[3]曾长秋.对中共一大目前尚有争议的几个问题的考证[J].孝感学院学报.2001(02).

[4]齐霁.中共一大二十年研究回顾与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3.

[5]《毛泽东年谱》(中卷)第79页.

[6]邵维正.七一的由来[J].党史博采.1997.

[7]李桂华.七一作为建党纪念日的原因及其确立过程[J].北京档案.2016.

[8]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北京党史纪事[M].人民出版社.2012.

[9]童小彪.“七一”纪念与党的建设[J].云梦学刊.2009.

[10]胡国胜.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探析[J].党史教学与研究.2008.

[11]陈金龙.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的社会功能[J].教学与研究.2011.

[12]胡国胜.七一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7.

[1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

猜你喜欢
周年纪念纪念活动纪念日
抗战胜利纪念日
又是名牌、又多功能,声音又好听 Mark Levinson No.5805DAC/功放一体机 Focal Spectral 40周年纪念版音箱
不想纠结,只为音乐 Pro-Ject(宝碟)Ortofon Century 100周年纪念黑胶唱机
110周年纪念版,支持8K,再度升级与优化 DENON(天龙)AVC-A110 8K环绕声功放
奥斯威辛为何在大屠杀纪念活动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有魔力的音箱 Rogers LS3/5A 70周年纪念版
我也来两圈
50岁
新月历
受邀者 安倍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