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陶瓷新产品研发浅论*

2021-01-07 03:20胡宝宁
陶瓷 2021年3期
关键词:陶瓷产品质感陶瓷

胡宝宁

(江苏拜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宜兴 214221)

前言

陶瓷产品耐久、美观、润泽,质感丰富,古往今来广受欢迎,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其中,我国建筑陶瓷从无到有,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世界首屈一指的陶瓷大国,让人自豪的同时却又有所遗憾。虽说每年各式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其中具备原创理念、美感、质感的产品占多大的比例?多少企业的研发是模仿国外或国内企业优秀产品,相互抄袭,拿来主义当道,而没有建立自己的基础研发理念和审美,做出来的所谓新产品缺少灵魂、没有辨识度、千篇一律,最终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境地。

所以,具备核心审美和理念指导的新产品研发,才是建筑陶瓷企业有追求的目标。纵观各类媒体,关于新产品研发具有指导性理论和方法的资料少之又少,深感同业对此大多讳莫如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格局和气度上的缺憾。

陶瓷产品的本质是什么?新产品研发的本质又是什么?新产品研发的目标和原则有哪些?有哪些具体有效的研发思路?笔者在从事建筑陶瓷外墙新产品工艺研发近20年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地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1 陶瓷新产品定义

与现有产品相比较,具备以下特征的可以称之为新产品:

1.1 新功能

包括环保、节能、轻质保温、健康、智能、信息或其他领域超出传统陶瓷所具备的单一功能的复合功能。

1.2 新装饰美感

在不背离陶瓷产品基本装饰美感基础上的丰富和变化,最终体现为更具生命本质力量的艺术之美。

1.3 新体验

由单一的陶土或石材质感的体验和联想,扩大到对其他材质的感知,如皮毛、木、金属、土、石、水、水泥等天然材料上。

1.4 新生产方式

大胆革新现有的生产工艺,突破现有材料、方法、工具的约束,找到更科学合理、更便宜、更环保的要素并合理运用,实现生产革新。

1.5 新理念

传统的陶瓷理念仅将陶瓷作为一种人造装饰壁材,文化诉求并不突出,而主要集中在基本功能上。现在很多对其他领域产品的新思维,都应大胆引入到陶瓷领域中来,比如玩具思维、能级思维、数字思维,整体思维等。产品定义和思维一旦变化,则产品要求和方向应立即转换,研发方向明晰,市场通路将畅通无阻。

以上新产品定义,可作为极具实践性和有效性的新产品研发目标和指导原则。

2 新产品分类

2.1 全新产品

应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具有新结构、新功能的产品,能开创全新市场。

2.2 改进型新产品

在旧产品基础上改进,使产品在结构、功能、品质、花色、款式及包装上具有新特点和新突破。改进后的新产品,其结构更合理,功能更齐全,品质更优异。

2.3 模仿型新产品

企业对国内外市场上已有的产品进行模仿生产。

2.4 降低成本型新产品

以较低成本提供同样性能的新产品,主要是指企业利用新科技,改进生产工艺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产品成本,但保持原有功能不变的新产品。

2.5 重新定位型新产品

企业的旧的产品进入新的市场则称之为该市场的新产品。

3 建筑陶瓷产品的本质

做任何事,都应直抵本质,找到第一性原理。埃隆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在电动汽车和火箭研发中的成功应用,令人震撼。我们一定要在逼近开发思维极限的程度上去理解和把握建筑陶瓷产品的本质,找到建筑陶瓷产品的第一性原理,明确研发的核心目标,新产品研发才可以达到较高境界。

从微观看建筑陶瓷产品,其本质是一定尺度内不同大小和不同种类的颗粒堆积。

4 新产品研发的本质

新产品研发的本质,是在综合了陶砖产品的趋势及需求、材料及工艺设备、相关的文化美学观念之后,以最为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构建了全新的颗粒堆积组合方式,并获得以下方面的新的对比:颜色、光泽、质感、尺寸、形状、结构、时间等,从而最终实现了新的外观、功能、美感体验。

对陶瓷产品来说,当组成产品颗粒的大小由毫米提升到微米,产品品质就能有所保证;而当产品组成颗粒大小由微米提升到纳米,则产品的质感和功能必然发生飞跃。一般建筑陶瓷产品的外观研发,不过是在相对较小的尺寸(厘米到微米)范围内,对组成产品的颗粒的大小、颜色、温度、成分、比例、结构进行了重新组合。

5 建筑陶瓷产品的趋势和需求

(1)功能性。防污、耐候、抗热震、保温、隔音、静电、发热等。

(2)安全性。使用强度、破坏强度、耐久性、抗冻融能力等。

(3)节能环保。去甲醛、负离子、抗菌、自洁、调湿、低辐射、亲和性等。

(4)美观性。文化、风格、审美高级、潮流、圈层、心理等。

(5)经济性。价格符合预期,交期快。

(6)生产快捷。稳定施工方便,降低客户成本,节约时间。

6 陶砖文化美学

所谓文化,即一群人共同拥有的故事。文化有古今中外之分,不同文化,塑造不同艺术和建筑形态。好的公司一定有自己的独特的故事,好产品也同样如此。

所谓美学,即一定范围内对美的标准和原则的共识。美学超越一切而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产品好不好,必经美的尺度衡量。凡是伟大的公司的产品,必然具备相对较强的文化审美,否则行而不远,难以打造品牌和附加值。企业应不遗余力塑造自己的文化优势,从而实现产品研发上的降维打击。

7 研发思路例举

笔者列举一些在长期的研发生涯中行之有效的研发思路模型:

7.1 物理颗粒堆积

精选特定大小、颜色、光泽、成分、烧成温度等具备差异性的颗粒,合理堆积组合,实现以下对比:光泽,立体,手感,颜色,透明,明暗,实现质感之美等。

7.2 化学变化

利用成形、干燥和烧成过程中的化学因素,实现难以预料的变化,如还原烧成,各类分相和结晶花釉,展现随机变化之美等。

7.3 数学规律

利用数学规律,实现颜色、形体等要素的和谐对比,展现数字特有的节奏之美。

7.4 科技应用

借助创新科技及思维,对产品进行全新的系统设计,打造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新生产方式,实现产品生产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质感变化更多,从而展现科技之美。比如利用互联网思维,尝试对现有建陶产品生产或营销进行颠覆。

7.5 历史视角

从建筑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轻薄、高强、多功能、多变是建筑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高度的历史自觉高度来看,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代表最高美学和科技标准的陶瓷,秦砖汉瓦,元明青花,当代又应该是哪一款?

7.6 创新美学

美学种类很多,在此推荐一种最为陶砖产品所适合的审美风格:侘寂之美——Wabi Sabi。这是一种源自日本的审美,其根源来自禅宗。

不追求永恒、完美,而追求自然、质朴,保留自然痕迹,接受一切自然的缺陷,追求一种时间、风霜雨雪在物体表面的沧桑记忆,并以此自然形态作为美的最高准则。如此色差、杂质点、窑变、残缺磕损等,一如官窑和哥窑产品的开片裂纹一样,对缺憾加以审美升华,从而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境地,这就是文化观念的优胜和高级之处。

7.7 哲学视角

哲学是一切知识的原点,最为产品设计所推崇的哲学是极简主义。一如宋代的官窑,极致审美,简简单单,却韵味无穷,远胜庸人自扰的繁复装饰,令人叹为观止。

8 结语

总之,新产品研发应以现代科技为工具,自觉贯彻文化审美原则,顺应时代潮流,以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目标,持续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改进,从而普遍提升新产品研发的品味,彻底甩掉模仿主义的帽子,为中国陶瓷行业的辉煌复兴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陶瓷产品质感陶瓷
数字媒体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VR技术在工业陶瓷产品展示中的应用*
浅谈模块化设计在陶瓷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能打造光泽透亮质感的妆容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陶瓷艺术作品
室内环境中的陶瓷产品设计分析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