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进展

2021-01-07 09:40天津市东丽中医院300300翟加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痹证熏蒸通络

天津市东丽中医院(300300)翟加岩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原因是机体内代谢功能紊乱,临床主要特征是高血糖。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则是糖尿病病程进展中由于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产生障碍,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为了降低DPN疾病带来的致残率,临床应当给予DPN患者积极治疗,保证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10年,会伴随着较为明显的DPN疾病症状[1]。在中医当中并没有DPN的定义,根据DPN的病症以及临床指征,可将DPN归属于“血痹”、“痹证”、“消渴”等范畴,通过中医药治疗DPN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降低患者的截肢率具有重要作用。

1 DPN的发病机制

中医:在中医当中,DPN的范畴为“血痹”、“痹证”、“消渴”等,其临床表现多为感觉异常、疼痛等,在《备急千金要方》当中有相关记载:“消渴之人,……两脚酸、心烦热”;在《普济方》当中也有相应的记载,认为DPN患者会伴随着“手足烦疼,肾消口干,眼涩阴瘘,小便数”等临床症状。有学者认为:消渴痹证的原因多为消渴病程长久,伤津耗气,血稠液浓,气阴两虚,血行不畅。阳气不达,肢体经脉失氧导致;消渴痹证的主要病机在于“痰瘀阻络,气血亏虚”,疾病的根本在于气血亏虚,其标在于痰瘀阻络,故气血两虚为消渴痹证的病理基础。针对DPN患者的临床治疗,应当以活血化瘀、滋阴养肾的中药方为主[2]。

西医:目前世界医学对于DPN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多数学者普遍认为:DPN的发病与糖代谢异常、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以及高凝状态等因素有较大的关联,其中糖代谢异常包括蛋白糖基化异常、高糖毒性作用等,其他因素也包括C肽缺乏、低血糖发作、自身免疫因素以及神经纤维营养及保护因素缺乏等[3]。有临床研究提出:对DPN患者的治疗,调节NOX4表达、NF-kB炎症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新靶点。

2 中医药治疗DPN的内治方法

2.1 中药汤剂治疗 现代医学家针对DPN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主要以古经方作为治疗基础,从活血通络、益气养阴等角度出发,根据医学家自身的临床经验自拟汤药方剂,可获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4]。临床学者在研究中对DPN患者应用痛麻杞宁方进行治疗,药方组成有当归、黄芪、红花、鸡血藤、丹参、熟地、桃仁、赤芍、牛膝、苍术、黄柏、桂枝、白芍、桑寄生与枸杞,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坐骨神经病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5]。另有学者在DPN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甲钴胺胶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优,临床效果显著。可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DPN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6]。

2.2 中药复方制剂 复方制剂是指多种不同类别药物混合而成的制剂,相比于单方药物而言,复方制剂具有药物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用药费用低等优势,将中药复方制剂应用于DPN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常可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7]。临床研究表明:对DPN患者应用通络糖泰方联合甲钴胺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药方组成为生黄芪、玄参、水蛭、冰片、川牛膝、当归、蚕砂、地骨皮、赤芍、白芥子等,经治疗后患者的尺神经、腓总神经以及正中神经的SNCV水平与MNCV水平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效果[8]。此外,将甲钴胺联合应用木丹颗粒治疗DPN患者,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木丹颗粒的药方组成有红花、丹参、赤芍、川芎、苏木、黄芪、鸡血藤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能有效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9]。

3 中医药治疗DPN患者的外治方法

3.1 针灸推拿 从中医的角度上看,DPN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血瘀气虚,针灸这一治疗方法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之功效,将针灸应用于DPN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收效较为显著。临床有研究表明:相比于甲钴胺治疗,对治疗组的DPN患者应用针灸治疗,选择患者的三阴交穴、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等穴位作为针灸穴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0]。这些穴位在DPN患者的针灸治疗当中也是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在针灸治疗中,以患者的足三里穴与三阴交穴作为治疗核心,配合背俞穴与阳明经穴可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11]。DPN患者的针灸治疗中,主要的穴位选择为上述穴位,归经主要为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配穴主要是以病变四肢取穴,针灸辨证论治需要将主穴与配穴充分结合,最终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2]。除了针灸之外,推拿也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推拿选穴主要为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胃俞穴、太溪穴、血海穴、悬钟穴、八风穴、阳陵泉穴、解溪穴等,相比于应用甲钴胺治疗的患者来说,联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更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以及血浆黏度[13]。

3.2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是中医药外治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借助药力与热力的双重作用,将熏洗方剂趁热进行熏蒸,在温度适宜的状态下进行局部淋洗,属于中医药治疗当中的温热疗法,对周围神经与毛细血管有刺激作用,能够促使四肢端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起到活血止痛、疏经通络以及调整气血的作用[14]。临床有学者在DPN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药熏蒸方法进行治疗发现,在DPN患者的常规降糖、改善微循环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熏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总有效率有明显的提升,且临床治疗的安全性较高[15]。在患者的中药熏蒸治疗当中,其中药方主要有红花、当归、川芎、桂枝、透骨草等,多数均属于通经活血的药物。

3.3 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是指使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制成中药水进行足浴,在热力作用与药力作用的双重作用下,药物的有效成分可渗透进皮肤被足部的毛细血管吸收,从而进入到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中药足浴在我国有较为悠久的历史,通过中药足浴不但能够改善足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能达到疏通筋骨的作用[16]。有学者在对DPN患者的治疗中,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为中药方的中心思想,自拟桃红痛痹汤作为足浴中药方,药方组成有红花、黄芪、桃仁、益母草、鸡血藤、赤芍、桂枝、延胡索等,将中药放入搪瓷盆当中,加入2500ml水,浸泡10min~20min之后采用文火煮沸,煎0.5h之后使用纱布过滤残渣,药液离火之后熏蒸足部,待药液的温度降低到38℃~42℃时进行足浴,浸泡0.5h,每天1次,患者连续接受4周的治疗之后观察其效果[17]。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中药足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局部麻木、腾涌等临床症状。除了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为中药方的中心思想之外,还可应用益气活血通络的组方作为足浴房,可达到益气活血、通经舒络的功效[18]。

综上所述,针对DPN患者,其发病原因目前还暂未明确,对患者的中药方治疗可通过内服与外敷两种方式进行,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认为DPN的发病机制为气血两虚、痰瘀阻络,因此其临床治疗应当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为中心思想,通过中成药口服、复方制剂口服、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以及中药足浴等方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痹证熏蒸通络
关于粮食熏蒸安全距离问题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熏艾草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甲醇和乙醇熏蒸法对直喷柴油机气体和颗粒排放的影响
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研究进展
陈昆山治疗痹证验案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