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2021-01-07 11:24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幼儿园
天津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心理健康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幼儿园 李 颖

一、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可行性

由于受到国际上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家园教育理念成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幼儿园是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国家与政府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和健康监护管理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根据资料显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已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幼儿园的健康管理工作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使幼儿处在教育环境之中,与教育者多接触。联合国的相关教育部门还指出,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也是促进幼儿身心教育的一个方法,并且逐渐被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所借鉴。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的合作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幼儿教育提出了幼儿园和家园共同教育的教学新理念,同时还进行了有益的拓展,在不断研究与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家庭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深刻影响,以及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不能只把家长看作是完成幼儿园教育计划的协作者,也不能把对家庭的教育看成是对家长的教育,而是要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现在的家长开始主动地参与幼儿园活动,不仅为幼儿所在机构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在精神上也会提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意见,并且还对幼儿所在教育机构的教育方案进行参与,对教育活动进行积极的评价。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身健康发展的问题

(一)幼儿园与家庭没有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重视

从我国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状态来看,没有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给予高度的重视。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没有融入日常的生活当中,这也是大多数家长没有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引起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讲,对幼儿心理教育方面的系统还不完善,导致大多数的幼师缺少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所以,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只能依靠自身积累的经验,而不是专业的理论知识,长期下去,不但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还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幼儿园与家庭没有针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良好的沟通

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上,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家长的想法是,把孩子交付给幼儿园就完全不管,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于幼儿园。有的是为了节省时间,有的是认为幼儿园是一个专业的教育机构,会比自己更有能力去培养好孩子。正是这种依赖的心理,使大部分的家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没有给予重视,盲目信任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因此,在智力开发和知识教学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基于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和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的沟通上就产生了分歧,二者都忽视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对他们以后成长的重要性。

(三)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

到目前为止,家园合作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幼儿教育模式,并已经推广和实行。然而,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育仅仅局限于在表层上,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统一高效的长期管理体制。若只是小规模的或者是单方面的教育合作,不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优势,只有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交流,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交流模式,才能为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幼儿教育理念的改变要从多个角度着手。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幼师进行相关课程与知识的培训,引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帮助幼儿教育工作者树立一个正确的、全面的幼儿教育理念。其次,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通过育儿平台或者是论坛为家长普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并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要对家长的育儿理念进行提升,要以多样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与家长进行深度的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流于表面。幼儿园应加大思想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幼师与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在陶行知先生的经典语录中,他提倡要让孩子的手脚以及大脑得到充分的释放,让他们从无拘无束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并且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设计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并且要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生活性与教育性,还要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

(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和家庭环境不同,在心理发展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需要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都细心地观察,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不同的孩子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对不寻常的幼儿更要密切地关注和关心,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相互沟通和交流,进而达成共识,使家园共育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保证每个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建立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要经常开展一些以幼儿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依据现代心理专家的认定,幼儿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并且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有一个差异性的心理过程,表现在不同的活动和心理承受能力上。幼儿在实际行动上,会以不同的行为特征表现出来,而且在每一个心理发展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幼儿不同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来制定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幼儿心理健康行为做好防御教育。其次,要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来带动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在节日的时候还可以利用节日举行庆祝活动,让家长和幼儿都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心理健康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