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甘蓝型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

2021-01-07 21:39刘卫华赵东风项小敏章心惠刘慧琴李朝森郭勤卫
上海蔬菜 2021年1期
关键词:甘蓝型两用中耕

刘卫华 赵东风 项小敏 章心惠 刘慧琴 李朝森 郭勤卫 张 婷

(1.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浙江 衢州324400;2.浙江省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衢州324000)

双低甘蓝型油菜是指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低于3%、菜饼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低于30μmol/g的油菜品种。双低甘蓝型油菜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蔬菜作物,薹期摘取主薹可作蔬菜用,成熟时收获菜籽供榨油用,可一菜两用。双低甘蓝型油菜的薹和叶片色泽鲜绿无苦味,主薹口感脆甜,富含VC和钙、硒、锌等营养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改善便秘等功效,是冬季蔬菜市场的主要品种之一。浙江省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的试验研究表明,油蔬两用油菜在采收菜薹增加收益的同时,通过摘薹还可促进油菜植株二次分枝,从而增加菜籽产量,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双低甘蓝型油菜一菜两用栽培是一项高效高产的油菜种植新技术。

1 选用良种

选用适应性广、抗病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的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如镇油3号、浙双72号、杨油6号、福油4号、华油双3号、青杂5号等。

2 播前准备

选择肥力较好、土层深厚、土壤结构良好、排灌方便、前茬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种植。清洁田园,均匀撒施商品有机肥2 000 kg/667 m2、氮磷钾复合肥(15-15-15)50 kg/667 m2、磷酸二铵20 kg/667 m2、硼砂0.5~1.0 kg/667 m2作基肥,深翻20~25 cm,耙平地块,使肥土混合均匀、土壤细碎,筑畦,畦宽约2.2 m,沟宽30 cm,沟深25 cm左右。

3 育苗

3.1 苗床准备

采用苗床或50孔穴盘育苗。苗床育苗的,苗床与大田面积比为1:(5~7)。选择地势较高、土质肥沃、疏松透气的旱田作苗床,均匀撒施商品有机肥1 000 kg/667 m2、磷酸二铵50 kg/667 m2、氯化钾5~6 kg/667 m2,按1.5 m宽分厢开沟,要求厢面平整、土块细碎。穴盘育苗的,用商品有机肥和基质按1:3配制营养土,在营养土中拌入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 kg/m3。

3.2 播种

一菜两用油菜一般于9月10~20日播种。播前精选种子,淘汰病粒、瘪粒、小粒。选晴天晒种2 d后,将种子放入纱布袋,置于50℃温水中浸泡20 min,再用16 mg/kg硼砂和80 mg/kg尿素溶液浸泡5 h,将种子捞出后沥干水分待播。苗床育苗的,在种子中拌入种子量3倍的细土或草木灰,均匀撒播,用种量400~500 g/667 m2;穴盘育苗的,每穴播2~3粒种子,播后覆盖基质、浇透水。

3.3 苗床管理

出苗前每天至少浇水1次,齐苗后及时间苗,做到叶不搭叶、苗不靠苗,同时拔除杂草。苗床育苗的,3叶期进行定苗,留苗间距10 cm,密度约130株/m2;穴盘育苗的,及时间苗,每穴留1株壮苗。移栽前7~10 d,喷洒15%多效唑(用量40~50 g/667 m2,兑水50 kg)和尿素(用量5~7 kg/667 m2,兑水1 000~1 500 kg)。

4 移栽

一般10月中旬,苗龄30 d左右、植株长有5~7片叶时移栽。畦宽2.2 m栽5行,株距20~30 cm,每穴栽1株,土壤肥力较弱的田块应适当密植;为提高产量,可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技术,即畦宽2.2 m栽5行,穴距38~45 cm,每穴栽2株,种植密度5 000~8 000株/667 m2。移栽后及时浇透水,确保活棵。定植后留栽一部分苗进行同样的水肥管理,以备补苗。

5 大田管理

5.1 查苗补缺

秧苗返青成活后及时踏田检查,缺苗处及时补种备用苗,以保证苗量,提高产量。补种后浇透水。

5.2 中耕除草

中耕松土不仅可锄灭杂草,还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通气性能,提高土温,利于根系生长。移栽成活后进行第1次中耕,以浅锄为主,中耕深度4~5 cm;越冬前进行第2次中耕,先撒施尿素10~15 kg/667 m2、钾肥5~10 kg/667 m2,中耕时将肥料掺入土中,同时壅根培土;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到3℃以上时进行第3次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促进油菜根系生长。

5.3 合理施肥

(1)提苗肥:定植后10~15 d,用尿素5~8 kg/667 m2兑水1 000 kg根外追施。(2)腊肥:越冬前撒施尿素10~15 kg/667 m2、钾肥5~10 kg/667 m2。(3)喷施叶面肥和根外追肥:翌年2月下旬,用硼砂50~100 g/667 m2兑水50 kg叶面喷施。喷洒前先用40℃温水将硼砂溶解后再用水稀释,或用适量硼酸兑水50 kg选晴天喷洒叶片。角果发育期,用1%尿素和0.1%~0.2%磷酸二氢混合溶液100~200 kg/667 m2进行根外追肥。

5.4 适当灌水

冬春季节干旱少雨,应及时浇水,促进双低油菜正常生长。浇水时,将水灌至沟深2/3处,待畦面湿润后排干积水。春季及时清沟排渍,确保田间无渍水,减少病虫害发生。

6 适时摘薹

科学掌握摘薹标准和时间,做到薹不等时、时过不摘。当薹高25~30 cm时,摘薹15~20 cm,留薹10 cm;先摘主薹,后摘分枝菜薹。摘薹时间最迟不宜超过2月10日,否则影响菜籽产量。采薹后,追施尿素10 kg/667 m2。

7 冻后处理

油菜的抗寒性较强,正常情况下可安全越冬,但遇冷空气会发生冻害。叶片、蕾薹受冻后,选晴天高温时用刀割除冻薹,清除冻叶。结合中耕培土追肥2次,每次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5 kg/667 m2、尿素5 kg/667 m2。冻害较轻的田块,根外追施适量1%尿素和0.1%~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8 病虫害防治

8.1 病害

油菜菌核病为油菜常见病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如开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等。植株抽薹后至初花期为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防治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50 g/667 m2或25%咪鲜胺100 g/667 m2兑水30 kg喷施防治,每隔5~7 d喷1次,连防2~3次。使用机动喷雾机喷药,重点喷洒植株中下部茎秆和上部枝叶,防治效果好。

8.2 虫害

油菜虫害主要有菜青虫和蚜虫等。为保障菜薹的食用安全,虫害防治应以物理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可利用蚜虫的趋避性,在油菜田悬挂中号黄色黏虫板诱杀有翅蚜,悬挂密度30~50片/667 m2;化学防治应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用10%吡虫啉20 g/667 m2兑水20 kg喷雾灭杀蚜虫,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喷雾灭杀菜青虫。

9 适时收获

终花后30 d左右、全株2/3角果呈黄色、主轴基部角果呈枇杷色时,表明植株已进入黄熟期,为油菜最佳收割时期,此时收获的菜籽其产量和含油量最高。将收割后的油菜植株堆垛后熟5~7 d,抢晴天摊晒脱粒,晒干扬净后装袋。

猜你喜欢
甘蓝型两用中耕
大连海大两用船建造项目初步设计获批
Bna-miR171g提高甘蓝型油菜耐渗透胁迫能力的功能鉴定
基于Hyperworks的手扶式白菜中耕机模态分析
晴雨天两用鞋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InDel连锁标记开发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以六倍体(AnAnCnCnCoCo)为桥梁创制抗旱新型甘蓝型油菜(AnArCnCo)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