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约束下河北省奶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1-01-07 07:40安达李彤祝丽云
中国乳品工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奶业乳制品粪污

安达,李彤,祝丽云

(河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0 引言

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2018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做大做强民族奶业。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河北省委省政府把重振奶业作为一项政治责任,河北奶业迅速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奶业竞争力,2018年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加快奶业振兴行动计划》,发布了《河北省奶业振兴纲要(2018-2025年)》。2019年1月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河北省委书记再次强调河北省把实施奶业振兴作为全省农业工作的重点来抓,7月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由此可见,河北省奶业正在面临着新的机遇,现已进入重要转型期。但在对河北省奶业经济长期的跟踪调研过程中发现,一方面奶业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约束问题,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紧缺和饲草饲料资源的制约等,另一方面奶牛养殖产生的粪污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种种问题制约了奶业的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奶业振兴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河北省奶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奶业振兴背景下河北省奶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河北省奶业发展现状

1.1 奶牛养殖现状

1.1.1 养殖规模

河北省作为全国的奶业大省之一,如表1所示,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奶牛存栏量由2008年的167.46万头增长到2014年的198.08万头,2015年-2018年期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8年存栏量105.9万头,同比下降15%,2019年存栏量114.8万头,同比上升8%。牛奶产量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2009年同比降幅最大,2014年牛奶产量恢复至487.77万t,随后几年从整体上看也呈现出下降趋势,2018年为384.81万t,同比增长1.0%,2019年产量上升至428.7万t,同比增长11.4%。河北省奶牛养殖场以中大型规模为主,规模化养殖水平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2018年全省有876家奶牛养殖场,其中,300头以上规模占比91.19%,500头以上规模占比85.56%,万头牧场11家,存栏量为18.6万头[1]。

1.1.2 养殖区域分布

河北省有4个主要的奶牛养殖区,分别是张家口、石家庄、唐山和保定,奶牛存栏量和生鲜乳产量占据全省总量的七成以上。除此之外,沧州、衡水、邢台和邯郸也是奶牛养殖不可忽视的区域,尤其是沧州的黑龙港地区,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奶业发展也有了很大进步。

1.2 乳制品加工现状

1.2.1 乳制品产量

河北省紧邻北京、天津,人口众多,乳制品消费市场广阔,是全国的乳制品生产大省,连续五年(2014年-2018年)乳制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如表2所示,2009年因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乳制品产量较2008年所下降,2010年-2015年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2017年增长趋于平稳,2018年后产量略微下降。其中液态奶产量基本保持连年增长,仅在2012年和2018年之后出现略微下降。干乳制品的产量极不稳定,产量高的年份可达25万t以上,产量低的年份少于8万t,近五年保持在10万t左右,与产量最高的2012年的32.9万t相差甚远,2019年为9.1万t,同比增长12.76%。截至2019年,河北省乳制品产量为356.8万t,其中液态奶产量347.7万t,占全国总量的13.7%,干乳制品产量9.1万t。河北省奶粉产量自2010年到2019年,年产水平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5万t左右。主要乳制品企业有蒙牛、伊利、君乐宝、三元、完达山,主要分布在石家庄,张家口,保定和唐山等地。

1.2.2 乳制品经营状况

根据2019年河北省奶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河北省具有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43家,其中君乐宝8家,蒙牛7家,伊利4家,三元3家,完达山2家。截止2018年底,河北省乳制品企业总资产212.03亿元,净利润达12.61亿元。君乐宝作为河北省的地方乳企,2015年以来销售额逐年增长,五年间销售收入增长了2.51倍,2019年营业额为163亿元。

近年来河北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知耻而后勇取得一定进步,增强了人民对我国奶业的信心,但仍然面临土地资源、水资源紧缺,饲草饲料资源不足和干乳制品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的资源约束问题,以及奶牛粪污造成的水、土、空气污染和日益糟糕的环境对乳制品的不良影响,使得环境约束日益紧迫。上述问题都极大地制约了河北省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河北省奶业发展的资源约束

2.1 土地资源约束分析

河北省的国土面积不足全国2%,土地资源比较紧张。地表总面积18.77×104km2,地形以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为主,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最大,占全省总面积的42.2%,平原面积占全省35.5%。奶牛养殖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太行山山麓和河北平原地区,而这些地区也是人口聚集、工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众多人类活动都在极大的占用着土地,使当地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根据河北省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6年末全省耕地面积652.07×104hm2,实际经营的林地面积(不含未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的生态林防护林)293.96×104hm2,实际经营的牧草地面积(不含天然草地面积)91.58×104hm2。农业、林业占据了城市活动以外留给第一产业发展的大部分土地资源,而奶牛养殖作为畜牧业中的重要环节,分得的土地少之又少。

表1 2008年-2019年河北省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变化

表2 2008年-2019年河北省乳制品产量变化 万t

奶牛养殖离不开土地,且土地成本与养殖规模呈正相关,规模越大成本越高。2007年-2013年,大规模养殖环境下,土地成本快速上涨,年均增幅达21.68%[2]。2016年我国小规模奶牛养殖场一头奶牛的平均土地成本为50.24元,地广人稀的奶业大省内蒙古和黑龙江分别为18.25元和16.36元,河北省为34.76元,而与河北省相邻且土地资源更加紧张的河南省土地成本为38.44元。由此可见,紧俏的土地资源影响着奶牛养殖的土地成本。土地成本上升造成原料奶价格增高,乳企生产的乳制品价格也会水涨船高,使河北省奶业缺乏竞争力。稀缺的土地资源也限制了奶牛场进一步扩大规模,是河北省奶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2.2 饲草饲料资源约束分析

河北省奶牛养殖的饲料供给主要是苜蓿、燕麦和全株青储玉米,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以上。河北省稀缺的土地资源不仅影响着土地成本,还影响着奶牛养殖所需的饲草饲料资源。河北省北部有辽阔的坝上草原,适合种植苜蓿、燕麦等牧草,提供了大量奶牛养殖所需的饲草资源。但在河北省中部和东南部的平原地带为城市聚集区,其余地区多为山地和丘陵,总体上土地资源紧张,可供种植饲草的土地更加稀缺。2018年河北省青储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2.33×104hm2,全省收储量逐年上升,青储玉米在奶牛养殖的饲料占比也逐渐提高,但是苜蓿和燕麦的种植和需求情况不容乐观。2018年河北省商品苜蓿种植面积约为2.27×104hm2,干草产量为27万t。其中,苜蓿干草产量为24.41万t,而全省奶牛养殖需求量为38.38万t,缺口高达13.97万t[3]。燕麦种植面积2.33×104hm2,且基本用于种植农户自家生产需要,用于出售的燕麦干草仅为8.32万t,而全省需求量为24万t,缺口为15.68万t。因此,河北省每年都会从其他省调配购买和从国外进口大量苜蓿和燕麦。2018年全国进口苜蓿总量138.36万t,其中从美国进口115.89万t,占总进口量的83.76%,进口金额为38 335.384万美元。2018年全国燕麦进口29.36万t,全部从澳大利亚进口,进口金额7 972.62万美元。由此可见,紧张的土地资源会导致饲草的种植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奶牛场大量购买饲草饲料,使饲料成本上升,奶价也随之升高。饲草饲料受到供货商的牵制,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导致供应链断裂,会极大地影响奶业可持续发展。

2.3 水资源约束分析

河北省2018年水资源总量164.1×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5.3×108m3,地下水资源量124.4×108m3,全省年用水总量182.4×108m3,水资源总量能满足其总需求的89.97%。奶牛养殖过程中对水的需求很大,奶牛每生产1 kg的牛奶,就需要饮用3.5~5 kg的纯净水,饮水充足的奶牛比缺乏饮水的奶牛体重增长速度快50%[4]。此外,牛舍的清洁、挤奶大厅的清洗和奶牛洗澡都需要一定量的水。在奶牛的养殖成本中,水费也和养殖规模呈正相关,规模越大,水费越高。2016年全国小规模奶牛养殖场一头奶牛的平均水费为38.18元,河北省为22.82元。与另外两个奶业大省相比,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奶牛平均水费39.25元,而黑龙江省拥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奶牛平均水费仅为18.66元。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奶业发展最好的区域就是其东部与黑龙江省相邻的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流域。由此可见,水资源空间分布决定了我国奶业的整体布局,区域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率决定了当地奶业的规模[5]。河北省的奶牛养殖场如果想扩大规模实现更大的发展,需要克服水资源的制约,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4 科技创新资源约束分析

目前,我国的奶牛养殖规模和乳制品产量虽位于世界前列,但仍为数量型、外延型增长。与奶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奶业发展存在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传统乳品市场日趋饱和、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的问题[6]。这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奶酪等高端产品品质差、产量不足。我国的乳制品生产以液态奶为主,干酪、炼乳等干乳制品产量较少。2017年液态奶产量2 691.66万t,干乳制品产量243.38万t,产品结构极度不平衡。干乳制品的产量低下导致进出口情况出现严重逆差(见表3),奶粉、乳清、炼乳、奶油和干酪的进口量都大大高于出口量,其中乳清的进口量是出口量的2 870倍,干酪的进口量是出口量的690倍。进出口量巨大的差值体现了我国干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被动地位,与其他奶业强国相比十分缺乏竞争力。河北省作为奶业大省,干乳制品产量在全国属于“拖后腿”水平。2017年河北省液态奶产量362.03万t,干乳制品产量仅为10.82万t,差距较大。干乳制品出口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虽然河北省液态奶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但如表4所示,干乳制品出口量仅为全国第十一名,占全国总出口量的0.4%,出口金额占总出口额的0.15%,且与前十省份差距明显,排名第一的江苏省出口量是河北省的61倍,出口金额是河北省的197倍。干乳制品的制造比液态奶生产环节更加繁多,所要求的科技水平更高,河北省虽然有蒙牛、伊利这样的国际乳制品企业,掌握了一些乳制品高端科技,并有足够的资金去研发新技术,但大多数中小规模的乳制品企业科技水平较低,缺乏相关资金投入,乳制品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很难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干乳制品,这极大地影响了河北省奶业的全面发展。

表3 2017年中国干乳制品进出口情况

表4 2017年全国干乳制品出口货源地情况

3 河北省奶业发展面临的环境约束

3.1 奶牛养殖面临的环境约束

3.1.1 对空气的影响

奶牛养殖对空气影响极大,其中奶牛的粪便是最大的污染源。有资料显示,一头成年奶牛每天会排放30~50 kg的粪便,每1万t牛粪就会产生0.2 t有害气体,河北省奶牛养殖场一年会至少产生4 236 t牛粪。牛粪散发的有害气体包含氨、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其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会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氨和二氧化硫形成的酸雨会造成土壤酸化,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降低其使用寿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城市逐渐向周边的郊区和农村延伸,奶牛养殖场产生的恶臭气体也在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损害人的嗅觉神经和三叉神经,造成呼吸中枢的破坏[7]。与此同时,臭气会使奶牛精神不振,抵抗力下降,进而影响到奶牛的产奶能力。

3.1.2 对水的影响

奶牛养殖场产生的污水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处理,被奶牛养殖场随意排放,就会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污水主要来源于奶牛自身产生的尿液、粪便和冲洗牛舍、挤奶大厅等清洁活动。奶牛的尿液和粪便中未消化的纤维素、蛋白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入水中,会使水富营养化,从而产生大量有毒藻类和浮游生物,使水体溶解氧量下降,导致鱼类和其他大量生物死亡,水质恶化。如果人类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水,也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3.1.3 对土壤的影响

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和污水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一方面,奶牛粪便中含有大量钠盐和钾盐,直接返田会因为反聚作用使土壤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另一方面,奶牛粪便中含有高浓度的氮和磷,直接用于灌溉会使作物徒长、倒伏、不熟或晚熟,出现减产甚至导致作物死亡[8]。粪污直接返田会使肥沃的土地变为贫瘠的土地,使河北省原本就相对匮乏的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张,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威胁到全省粮食和饲料的供应,对奶业造成不良影响。

3.2 奶牛养殖面临的环保政策约束

奶牛养殖业成败在防疫,生死在环保[9]。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分别提出了禁养限养区域划分,要求奶牛养殖场建设粪污储存、处理、利用设施,对粪污进行集中处理等相关规定。为贯彻落实以上环保政策,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促进农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河北省划定了奶牛养殖禁养限养区,并在2017年印发了《河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2019年相继发布《河北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和《河北省严厉打击畜禽养殖粪污乱排乱放专项执法行动方案》。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和禁养限养区域的划分,奶农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大量散户和小规模奶牛养殖场纷纷退出,中大型奶牛养殖场也面临巨大环保压力,这极大地打击了奶牛养殖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奶业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

3.3 环境对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的影响

奶业发展造成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污染也在影响着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的空气污染指数在全国名列前茅。糟糕的空气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也会使奶牛呼吸道受损,引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等疾病,从而导致产奶量下降,牛奶质量变差。如果种植饲草的土壤受到污染,势必会影响饲草的质量。当奶牛所食用的饲料未达到卫生标准存在有害物质时,将会对奶牛健康以及所生产出牛乳的卫生质量造成潜在危害[10]。而在乳制品的生产加工等环节,由于乳制品作为高暴露、易污染、不易长期保存的食品,在其原料采购环节,生产加工环节、包装储运环节,以及销售环节,与空气接触的概率较大,由此带来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也就越大[11],比如空气中的SO2、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有害物质,都会使乳制品质量变差。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氨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制品的蛋白活性,提高加工原料的酸度值,进而导致乳制品质量不达标[11]。

4 资源环境约束下河北省奶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处理好奶业生产和资源环境关系,是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关系奶牛场生存和奶业发展可持续性[12]。奶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避免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牢固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13]。面对不同的资源环境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实现河北省奶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1 鼓励种养结合,加强草原保护,降低饲料成本

加强草原保护,积极推进人工种草,提升牧草供应能力,加快实施牧草良种补贴,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缓解饲草供给压力[14]。在新西兰,国家法律规定牧场少于26 hm2的人工草地是不允许喂养奶牛的,这就是给民众一个信号,大力推行种养结合[15]。针对河北省规模化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苜蓿、燕麦等牧草的需求缺口较大问题,大力推行种养结合,为河北省的奶牛养殖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牧草资源供应渠道,避免因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导致的饲料供应受阻,饲料成本上涨,导致奶农收益下降。种养结合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方法,遵循了协调、循环的生态规律,可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奶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4.2 积极推动奶牛养殖场的规模化和绿色化发展

散养与小规模奶牛养殖户效率低,生鲜乳质量不高,而万头牧场发展受土地资源、水资源约束以及环保等问题制约。大力扶持家庭牧场和适度规模的奶牛养殖场,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和转换效率,确保生鲜乳的质量。建立智能化清粪系统,保持牛舍空气的清新和环境的卫生,做好清洗水排放,提高再生水的循环利用。建设节水、节地、节能的新型牧场[16],为奶牛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生鲜乳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高。

4.3 建立完善的粪污资源化处理和再利用系统

对于中小规模的奶牛养殖场,因其粪污处理能力有限,政府可以建立粪污处理中心,帮助中小型牛场收集和专业化处理。再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后的有机肥卖给农户,用于农作物的种植,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而对于较大规模的奶牛养殖场,可借鉴欧美大型奶牛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模式,将粪污处理后还田或用作能源。美国的大部分大型奶牛场都是农牧结合型的,养殖业规模决定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与种植业之间在饲草、饲料、肥料三个物质体系中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养殖场的粪便通过各种技术工艺制成有机肥归还农田,既防止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土壤肥力[17]。将奶牛养殖场产生的粪污经过厌氧发酵处理,不仅可以杀死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消除环境污染,而且产生的沼气可作燃料和发电照明使用,直接为奶牛场营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8]。无论将粪污处理成肥料还是能源,都是变废为宝,不仅杜绝了粪污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实现了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4.4 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当前,有关政府部门在加强对规模化奶牛养殖进行环境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对采用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措施、并达到当地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的养殖场给予一定资金补贴或奖励,以经济手段促使奶牛养殖场积极开展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推动奶牛养殖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发展[19]。加快粪污处理中心建设和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并对奶牛养殖场购置机械清粪设施和粪污处理系统,修建沼气池等予以补贴。与此同时,加大河北省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研究,重点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乳品研发与品牌创建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主要提升污水回用节水技术、规模奶牛场粪便高效发酵腐熟、奶牛粪肥高效施用等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奶牛养殖场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生存能力。加快婴幼儿配方奶粉及辅食关键技术、益生菌与发酵乳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和新型乳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的研发,提升干乳制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河北省乳制品企业的竞争力。

4.5 准确把握奶业振兴理念,实现奶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奶业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奶业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不能以破坏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乳品质量和社会信任为代价。而应该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谋取河北省生鲜乳价格的稳定、乳制品质量和消费意愿的提升,最终实现提高河北省奶业竞争力,促进奶业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奶业乳制品粪污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3.1%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