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

2021-01-07 09:30贺明娟
学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班主任工作留守儿童

贺明娟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对儿童的教育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对儿童进行良好的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儿童缺失家庭教育,这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当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留守儿童;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21)03-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44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班主任作为与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教师,应当认真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了解留守儿童的身心状况以及心理特点,以关爱学生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注重引导教育,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以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个性上表现出情绪不稳定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难以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期望较高,使得留守儿童的压力较大。但是外出务工人员由于经济条件的影响,难以满足儿童发展的物质需要,更加深了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也造成了父母的要求和儿童实际成长需要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影响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或心理,这种不稳定的情绪状况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更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容易产生自卑、嫉妒、焦躁和自闭等问题。

(二)学习上表现出意志力不强

儿童正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学习不仅需要兴趣的支撑,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力作保证。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这一时期需要外部督促,以培养其学习的意志力。只有拥有强大的学习意志力才能够促使学生突破学习障碍,达到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但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长期在外,难以对儿童的学习进行有效监督,在这样的情况下,儿童很难养成学习的意志力。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家庭,只有爷爷奶奶和留守儿童相依为命,而在农村地区,爷爷奶奶由于知识文化的限制,很难给予留守儿童正确的知识辅导,这也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除此之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在外务工时只能做大量的体力劳动,这也使得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生活,产生一种疏离感。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会要求子女发奋读书,但却不能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只能使用电话和子女进行沟通,使得留守儿童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这也是留守儿童难以培养出学习意志力的原因。

(三)交际上表现为人际关系僵化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面较为狭窄,在家庭中由于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使得他们难以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由于很多留守儿童具有自卑的心理,这也使得他们在学校小心翼翼,不能和教师及其他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父母角色的缺失,大部分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在交际的过程中,很难和他人达成一致的意见,而且往往不能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解决,这也使得他们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和周围人的关系越来越僵化,最终使得他们不愿意交流,也不愿意参加交际活动,从而造成他们性格上的狭隘,最终难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心理问题难以被有效疏通

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萌芽期,会对外部事物和规律产生自己的想法,此时需要有正确的沟通和引导,及时疏通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只能和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而隔代的长辈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很难关注到孩子的心理状况以及情感上的问题,这就使得孩子产生心理问题时没有倾诉对象,也没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疏导,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学校,由于留守儿童个性上的缺陷,导致其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僵化,从而失去了更多的倾诉对象,最终产生感情淡漠、内向孤僻的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加剧,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不健康、不正常的心理状况,严重时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综上,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可能出现问题,在学校生活中,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给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健全管理机制

班主任在接手班级时,首先应当考虑留守儿童的问题,以班级为中心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做好实地家访,尽可能地把握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在家访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和监护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身心状况等。班主任在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状况后,应当给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的参考意见,着力于建设家校共育的有效引导模式。

在对班级内的留守儿童状况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班主任应当注意了解留守儿童在个性上发展的差异,针对这些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问题,班主任应当做到全面管理,不仅要关注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还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在个性发展上,教师可以加强沟通引导,借助榜样的力量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情感态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向榜样看齐。班主任也应当提升自身的素养,在一言一行上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个性,以此促进其健康发展。

在学习上,班主任应当动员班级中优秀的学生,积极地帮助留守儿童学习;班主任要和各科教师进行有效沟通,让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意关注留守儿童的情况,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到学习上,以此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效提升。

在人际交往上,班主任应当为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为留守儿童灌输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在心理问题上,班主任首先要及时地疏导,定期和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关注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将其错误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利用榜样的作用,建设班级风貌

班集是留守儿童在学校中温暖的港湾,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发展的风向标,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发展走向的舵手。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到良好的班风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缺乏是非观和价值观,也缺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他人的影响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行为上喜欢模仿他人,如果留守儿童能够接受正确的行为影响,那么就能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反之,如果班风不够优良,则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班主任应该树立良好的班级风貌,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意识到榜样的力量,利用榜样给予留守儿童正确的影响。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利用榜样的力量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

(三)践行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理念

班主任的理解和关爱是教育留守儿童工作的出发点。留守儿童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关爱,大部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都是因为缺乏父母的爱导致的。因此,班主任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应当以关爱学生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班主任有信心有信念,敢于应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困难。

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当深入班级,适当地将沟通的侧重点放在留守儿童身上,关注每一位留守儿童的状况,在有效的沟通中掌握他们情绪上的问题、心理上的压力以及学习中的困难。

班主任应当发自内心地关爱留守儿童,耐心细致地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立自强的信心,促进留守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让其能有效地融入班集体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班主任也应当用无私的爱感化和教育学生,引导留守儿童争当班级先锋,让留守儿童赢得其他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在班级生活中,班主任应当充当留守儿童父母的角色,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和留守儿童建立起信任的桥梁,成为留守儿童的倾诉对象。

除此之外,班主任应当处理好关爱和严管之间的关系。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几乎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因此班主任在教育留守儿童时,不仅要给予留守儿童父母般的关爱,还要成为留守儿童的监督者,做好留守儿童的监管工作,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当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在留守儿童出现错误时,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使用“先褒后贬”“间接提醒”等方式进行谈心或暗示,要做到宽中有严、严慈相济。

三、结语

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当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弥补留守儿童家庭角色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也能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建设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纪燕燕.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管理工作[J].汉字文化,2018(4).

[2]胡成军.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J].甘肅教育,2019(14).

[3]车育活.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班主任工作留守儿童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爱在字里行间
浅论文庙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