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的最新传播途径与预防研究进展

2021-01-08 01:55天津市滨海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00450王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注射器病毒感染

天津市滨海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00450)王伟

丙型肝炎是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所致。丙型肝炎具有发病隐匿、传播方式明确以及慢性化程度较高等特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数量在各类传染病中排名第一,在过去人们对于乙型肝炎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丙型肝炎相对来说重视程度不足,丙型肝炎具有较高的漏报率,导致丙型肝炎成为我国慢性肝炎患者的重大潜在威胁。

1 丙型肝炎概述

丙型肝炎即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其主要通过输血、器官移植以及针刺等途径传播。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约为3%,并且每年新增丙型肝炎患者3.5万例,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但是患者饮酒、劳累以及服用相关肝毒性药物等可以显著促进病情的发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丙型肝炎在病理特征方面与乙型肝炎较为接近,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以及淋巴细胞浸润。慢性丙型肝炎容易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部分患者会发生肝硬化[1]。丙型肝炎整体可以分为急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多数急性丙型肝炎为无黄疸型肝炎,主要表现为血清ALT水平升高,少数急性丙型肝炎为黄疸型肝炎,患者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以及尿黄、眼黄等[2]。慢性丙型肝炎症状较轻,三分之一患者肝功能保持正常,其主要症状为容易疲劳、腹胀等。

2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

2.1 医源性传播途径 ①输血及血制品,近些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输血相关性丙型肝炎感染在我国已经基本消失,但是对于部分医疗卫生资源较差的国家来说,输血依然是导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因素。②不安全的注射或针刺,统计数据显示很多丙型肝炎患者都是由污染性注射或针刺所致,在所有丙型肝炎患者中占比约为40%。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无菌注射器缺乏,因此在注射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埃及在治疗血吸虫疾病时,便因为对玻璃注射器反复使用而导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丙型肝炎感染[3]。目前随着中医的盛行,针灸疗法在我国较为普遍,很多针灸医师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一副针进行治疗,这也容易造成丙型肝炎感染,需要引起注意。③血液透析,血液透析也是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而导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二是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共用血液透析机,导致丙型肝炎病毒在不同患者之间传播。虽然在血液透析机使用时会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但是血液透析机的外部压力传感器无法消毒,血液反流之后可能会对其造成污染。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如果能够针对不同患者及时更换外部压力传感器,可以有效降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概率[4]。④器官移植,虽然器官移植造成的丙型肝炎发病率较低,但是相关报道屡见不鲜。虽然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对捐献者已经开展了非常严格的检测,但是依然难以避免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同时基于当前的抗丙型肝炎药物,患者一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药物难以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器官移植导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为在对捐献者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检测时,对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可能出现误判。⑤内镜检查,目前关于内镜检查导致丙型肝炎传播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是有很多依据表明内镜检查与丙型肝炎传播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患者在进行内镜检查前没有开展丙型肝炎感染筛查;二是内镜检查时同一内镜在不同患者之间反复使用,并且清洗和消毒不严格[5]。⑥手术室丙型肝炎传播,统计数据显示手术室麻醉过程中由于污染所导致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所有丙型肝炎患者中占比接近50%,因此手术室麻醉是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主要原因为在麻醉时注射器抽取的药瓶可能已经被其他多个注射器接触,进而导致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2.2 注射吸毒和性行为 很多吸毒人员在注射吸毒时往往采用同一注射器和针头,因此容易导致丙型肝炎病毒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统计数据显示,吸毒人群每年丙型肝炎发病率约为15%。有研究显示吸毒人员中采用药物吸毒人员比静脉注射吸毒人员丙型肝炎发病率低75%,可见避免共用注射器和针头可以有效降低丙型肝炎发病率。目前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丙型肝炎可以通过性行为进行传播,其主要作用机理为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黏膜进入血液,进而造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是相对来说,性传播导致的丙型肝炎发病率较低,显著低于其他血源性传播疾病,比如乙型肝炎以及艾滋病等[6]。同时丙型肝炎性传播主要集中在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本上不会发生性传播,主要原因为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发病早期体内无保护性抗体,因此无法中和病毒。

2.3 母婴传播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丙型肝炎母婴传播发病率约为5%,其中四分之一可以自行清除丙型肝炎病毒。对于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婴儿丙型肝炎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关于丙型肝炎母婴传播目前主要存在如下几种认识。一是宫内传播,即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对于这种传播,婴儿在出生时便可以检测到丙型肝炎病毒。二是分娩过程中传播,在胎儿分娩过程中,胎儿与母体含病毒的血液和分泌物容易发生直接接触,特别是在宫缩情况下胎儿容易被母体血液以及分泌物感染[7]。同时,如果母体羊水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那么病毒可以通过胎儿的皮肤以及黏膜进入胎儿体内,造成胎儿感染。三是产后传播,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关于丙型肝炎病毒是否会通过母乳喂养等方式传播给新生儿,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多数学者认为丙型肝炎不会通过母乳喂养方式进行传播,因此丙型肝炎产妇依然可以采用母乳喂养方式。

3 丙型肝炎预防措施

3.1 加强对丙型肝炎患者的管理 在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洗手消毒、佩戴口罩和手套等。外科手术医生在工作中应该格外注意,避免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虽然已有研究表明丙型肝炎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进行传播,但是丙型肝炎患者不能捐献血液以及器官,在生活中也不能与他人共用剃须刀以及牙刷等物品,可以正常进行性生活,但是应该固定性伴侣。尽管丙型肝炎病毒性传播概率较小,但是依然需要引起重视,可以定期进行检查[8]。女性丙型肝炎患者可以正常生育,也可以采用母乳喂养方式,在分娩时可以选择剖宫产也可以选择自然分娩,但是应避免羊膜腔穿刺,缩短分娩时间。

3.2 丙型肝炎院内感染预防 加强对献血人员的丙型肝炎病毒筛查,虽然目前通过丙型肝炎抗体检测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但是这种检测对于窗口期感染患者效果不理想,因此不能完全杜绝丙型肝炎病毒传播。这就要求加快灵敏度更高的丙型肝炎筛查试剂盒研制,提高检测准确率。医护人员要加强丙型肝炎感染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在工作中加强职业防护,避免锐器伤。在没有经过严格诊断的情况下,任何人的血液以及体液均有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源,因此在接触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患者血液以及体液等对医护人员的皮肤和黏膜造成污染。在对患者进行胃镜、肠镜等多种内镜检查时,应该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对相关器械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处理,操作人员应该佩戴一次性手套。对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该在隔离透析治疗区采用专门的血液透析机进行治疗。此外还应该加强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工作,疫苗是预防丙型肝炎最为有效的措施。但是整体来说目前疫苗研制效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丙型肝炎病毒变异速度太快。

综上所述,丙型肝炎具有多种传播途径,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丙型肝炎防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丙型肝炎防控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对丙型肝炎患者的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丙型肝炎院内感染预防。虽然目前在丙型肝炎疫苗研制方面尚未取得显著成果,但是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疫苗将会在丙型肝炎防控中发挥关键作用。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注射器病毒感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基于全科医生丙肝认知现状探索基层丙肝消除策略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注射出来的画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丙型肝炎的危害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