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2021-01-08 08:08张明晖陈洋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创造性疫情

■张明晖,陈洋洋,丁 玲

(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56)

当前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基本上已经控制,我们国家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到较为正常的状态。疫情的一次性冲击终会完全结束,但巨大的经济代价和社会成本以及对全社会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模式的冲击带来的影响还将持续,甚至成为各个领域创新变革的催化剂,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疫情期间教与学方式迅速云端化,教师在线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迎来空前发展机遇。后疫情时代全国约3000万在校大学生教与学模式转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新要求

在疫情期间,教育部紧急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文件为高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1]。政府为高校推进了教育资源云平台共享建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启了云端学习生活:课程资源网络平台,直播平台成为主流的教学课堂,钉钉、微信群、QQ等方式线上答疑、作业布置批改和反馈成为主要的个性化辅导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的班级群、学习小组群发挥沟通交流作用,督促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提前预习、按时听课、及时完成作业,开展课题研究等等。疫情期间教与学方式的云端化强化了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也推动了人们对后疫情时代学习方式的新思考。

后疫情时代,我们的教学方式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之后继续在线教育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完全回归线下教学也比较难。”[2]线上线下有效对接融合的教学方式,必然对大学生学习方式产生新的要求,促进研究性学习成为大学生提升自我学习成效的重要学习途径。

研究性学习方式,具有自主性学习特征,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协调学习资源,运用已有知识自行解决问题或完成研究任务,以此对自身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达成进一步培养。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得以更新,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更广泛运用。日益扩充的云端课堂与传统课堂出现明显区别,无法有效构建集体性学习环境,无疑是对原有的研究性学习产生挑战。这一挑战要求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提升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具有较好的云端学习适应性。

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现状

为更进一步探寻后疫情时期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笔者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入手,设计了相关问卷调查,以期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有系统性的认识,探求发展路径,进而提高大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影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因素颇多,总体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块。所谓外部因素即来自外界对学生学习造成影响的因素;内部因素即来自学生自身对学习造成影响的因素。契合学习者特征分析,大学生由于长期学习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明显突出,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学习目的性强,因此在问卷调查中主要从环境、学习动机、自我意识和学习策略四个部分进行调查。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JH大学的部分本专科生,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男生85人,女生115人;大一学生48人,大二学生51人,大三学生63人,大四学生38人。

(一)环境对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过程,从环境心理学上讲,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两者都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问卷数据可以看到,11.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家能保持良好学习状态,高达67.3%的学生认为在家学习状态会受到影响,且有21.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家完全没有学习热情。学习时,83.33%的学生认为自己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居家隔离期间,71.2%的学生觉得研究性学习受到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动力缺失。无法出门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选择了用网络来娱乐,高达73.33%的学生认为游戏、社交软件等会使自己不自觉放下研究性学习,更有38.34%的学生表示自己容易沉迷于电脑手机中。在网络访谈过程中,不少人表示“中午方睡醒,睁眼看手机”这一现象时常发生。云端课堂的教学资源比传统课堂丰富,教学时间灵活,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提供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但从数据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个人学习环境在信息交互上有所欠缺,不如集体学习环境易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研究性学习探究中,信息搜集也难以做到全面有效。在精神环境上,仅通过线上交流,不利于团队凝聚力的提升,低迷的团队向心力使得研究性学习任务难以完成。

(二)学习动机对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也离不开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学习动机能激发人的学习欲望,并促进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维持这种学习行为。从问卷结果可知,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动机主要分为五点,其中个人兴趣占58.33%,为就业准备占45%,为考研准备占63.33%,为提高自己能力占65%,为专升本准备占6.67%,仅5%的学生表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都受到学习动机的指引。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规划,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应根据任务的难度进行调整,而非固定不变。从研究性学习计划表设置上看,46.67%的学生有进行详细安排,53.33%的学生没有设置详细的计划表,而有效学习时间在三小时以上的只有33.33%。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习动力的不足,会使学生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成效产生怀疑,因此“为什么学”“学什么”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前必须明确的。重新组织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脱离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提高主动参与意识,积极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

(三)自我意识对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起决定性作用。自我意识包括大学生对自身的整体认知、自我监控及学习态度等。

在问卷自评环节中,88.34%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按照计划执行学习任务,8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意志较强,88.34%的学生觉得自己学习态度端正,8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静心学习,73.33%的学生认为在研究性学习中能控制好研究进度,89.34%的学生面对感兴趣而复杂的东西愿意寻求解决方法。同时,80%的学生认为自己自我调控能力较差,83.33%的学生认为自己易受环境影响,56.6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偶尔会觉得不明确。在访谈中,不少人都提到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或觉得自己的课题切入点过于假大空,或觉得课题过于狭小,无从入手。这也体现了学生对自身的不自信造成了思维定式,在提出问题时更倾向于教师给出的选择,在探索解答时也更愿意向教师寻求“标准答案”。由此,整个研究性学习流程将难以开展。学生识别陈述问题时,不放心自身判断或导致核心问题的错失,提出解决思路时,又懒于自主探究,被动等待教师的指导或同伴的督促;搜集解决问题资料时,又期许他人拿出全面完善的资料,直到得出结论,全程参与积极性低,主动学习意识差。

(四)学习策略对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学习策略的选择对研究性学习的进行起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讯设备、通讯软件的发明,大大增加学习的空间格局,有效提高了研究性学习效率。从问卷来看,在学习工具上,手机的使用率是85%,电脑的使用率是78.33%,书本的使用率是76.67%。可见研究性学习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很高,电子设备带来的便捷信息交互与团队关系构建等作用,不仅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效率,还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质量。在学习计划表的内容上,作息时间有64.29%的学生有设置,完成时间规定有75%的学生设置,学习内容有92.86%的学生有详细安排,学习方法制定和学习效果反馈均只有46.43%的学生有涉及,还有3.57%的学生会将研究性学习的复习计划也加入其中。从计划制定来说,同学们还缺乏系统认识,制定计划不够完善,不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在日均研究性学习时间和日均有效学习时间上,55%的学生保持3个小时以上的学习,但仅有33.33%的学生有3个小时以上的有效学习时间。学习策略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中对所搜集信息整合加工,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制定学习计划,加强时间管理,奠定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以问题为核心,系统梳理搜集的资料,整合利用已有资源,能有效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针对结论,再次进行检验反馈,增加结论可靠性,从而完成研究性学习。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环境中存在的,能通过与生物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而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正常代谢的外源性化合物,尽管其含量在ng/L水平,仍可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产生危害, 并可引起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的内分泌生殖系统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因此,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EDCs的种类很多,比如类固醇雌激素类、烷基酚类、双酚化合物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多氯联苯类等.

三、提高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路径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大学生疫情期间学习状态,可得知学习环境的营造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积极性,适当的学习动机推动学习意识的发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决定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程度,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有利于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可得知,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一)学校协调资源,提供有力学习保障

1.提高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技法教学运用

培养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富有创新力学生的前提。学校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使教师重视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发挥,将足够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教给教师,教师通过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指导教学实践。通过智力激励法、直觉思维训练与头脑体操法、分合法、系统探求法、联想类比法等一系列的创造技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2.开设创造课程,教学评价多样化

学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开设创造性课程对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增强创造性的动机和欲望,养成创造性思维习惯,教授学生基本的创造技巧与方法,是提高大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措施。在校塑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环境,线上教学培养创新性研究观,促进自主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意识的提高。教学评价采用质性评价,构建民主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考试制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研究性学习意识。

(二)教师营造优质环境,引导学生探寻求知

1.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合理资源管理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造性培养的核心。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加大其“前进跨度”,培养学生的跳跃性思维;第二,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使学生改变思维定势,找问题之间的联系,对解决问题方式进行移植;第三,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原有的设想,通过建立新的思路从而解决问题;第四,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机会。倡导学生合理协调时间、努力、学业求助、环境管理等资源管理,做计划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运用碎片化时间;正确归因,将学习结果归因为努力,调整学生心态,尽心自我强化;合理利用工具,如电子资源、教师资源、社会性人力资源等;排除干扰,加强学习情景的相似性合理的类比推理,利于学生的进一步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2.允许学生大胆猜想,教授学生问题解决策略

通过让学生自我了解思维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等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克服其阻碍作用,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尝试和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猜想。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对“最近发展区”把控,用问题进行导向,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提问对学生研究的过程提供科学化的思维,以便学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将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类比到更多问题的解决之上,实现将问题灵活转变。

(三)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在调查中,“讲授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被同学们认为是能有利于提高自己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应当充分运用好课堂上所传授的间接性经验,通过实践中的检验,内化形成为自我的“图示”。通过不断的“顺应”“同化”达到新的“平衡”,构建已有的认知,将陈述型知识内化为程序型知识,更利于知识的构建,从而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能力。

2.把握问题解决规律,激发自我学习内驱力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分析、推理、联想、类比等对问题解决规律进行把控,掌握问题解决基本的程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生应该将课堂中所学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合理运用,更有效地解决实质问题。同时,学生应该通过参与头脑风暴、创造课堂等开发良好的思维模式,培养自我的创新思维,对问题产生兴趣,对探研产生兴趣,激发自身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研究性创造性疫情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战疫情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