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2021-01-08 08:43陈秀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纪念活动诞辰纪念

■陈秀阳

(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是一种群体性政治仪式,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纪念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对重要节日纪念日的纪念、对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等。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1]。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利用,充实展陈内容,丰富思想内涵,提升教育功能。”[2]中共中央充分认识到党的纪念活动、纪念设施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重温党的历史,凸显党的形象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纪念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遵义会议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重要领导人诞辰纪念日等等。这些节日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化,纪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人们了解纪念节日的背景、理解纪念节日的内涵,充分挖掘党的发展历史,从而激发教育对象对党的认同情感。

纪念活动承载的是党的历史事实教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记录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艰辛历程,记录了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的伟大壮举。纪念活动通过带领人们重温党的历史,凸显党的光辉形象,无论是在坚定人们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还是在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历经艰辛,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党从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创建到现在发展成为带领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艘艨艟巨舰,从中共一大召开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的小团体发展到现在全国拥有将近一亿党员的大集体。一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的井冈山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发展道路,经过万里长征、遵义会议,到延安革命根据地,再到西柏坡。经历了八年艰苦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经过三年内战,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横空出世,取得民族的解放,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做出重要决策,在全国实施改革开放伟大战略,使得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实现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开始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道路;到党的第十九大作出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民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在中国这片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百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早已证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我们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核心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宣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3]。

一直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缺乏对党史的学习教育,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的认知教育,没有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不起教育对象的情感认同,以至于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纪念活动则是采用多样的实践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真正地地去感受历史,能够很好地调动参与者的主体性,激发人们的情感认同。2016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为庆祝党的95年诞辰,全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为党的95岁生日献礼。在贵州遵义,1000余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共聚遵义会议会址,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纪念活动,向伟大的党献上诚挚的祝福,92岁高龄的老红军李光寄语青年代表,要将党的精神代代相传;在广西兴安,红军长征时湘江战役发生地,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开展“重走长征路”纪念活动,21位研究会会员沿着革命的历史足迹,踏上红色之旅,来到兴安县祭拜革命英烈;在云南,省图书馆推出“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图片展,展出300多张馆藏图片及文件,记录了13位外国记者,镜头下的中国共产党人组织抗战、开展革命活动,以及革命根据地生产、生活、战斗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纪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人们对党的历史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党的情感认同,也凸显了党的光辉形象。

二、追忆党的事迹,传承党的精神

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走向辉煌,不仅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而且留下了丰厚的历史积淀,铸就了许多伟大的革命精神。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要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同时,也塑造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精神。主要包括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联精神、延安精神、吕梁精神、抗战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是中国共产党坚信我们的革命事业必然取得胜利的精神风貌的展现。这些精神,使党和人民军队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历经千难万险,浴血奋战,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改天换地建立了新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主要包括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塞罕坝精神等。这是我们党率领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建设祖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精神。主要包括拓荒牛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改革、大胆尝试,干出一片新天地的具体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主要以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为代表。脱贫攻坚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同严重疫情的殊死搏斗中,中国人民无所畏惧敢于斗争、勇于攻坚,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光辉历程中铸就了丰富的革命精神,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党员干部只有在了解党的历史、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的前提下,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的起源、内涵和精髓要义,才能传承党的精神,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一部充满艰难与坎坷的斗争史,它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个值得纪念的人物与事迹。党的纪念活动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依托,是激发人们精神动力的重要契机。在东北抗日联军极端艰苦的抗日斗争中,涌现出赵尚志、赵一曼、杨靖宇、胡秀芝、杨贵珍等一批英勇斗争的英雄人物,为了驱除侵华日寇、振兴中华,无论形势多么险恶、困难多么巨大,他们始终怀揣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的必胜信念,坚持同敌人血战到底。我们从那些明知牺牲仍然前仆后继的革命者身上可以发现他们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牢记他们的英雄事迹,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他的讲话鼓舞全党同志一定要铭记党艰辛奋斗的历史,要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三、阐释和研究党的理论,推动党的理论宣传大众化

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阐释了党的理论成果,深化了对党的理论的研究,推动了党的理论宣传大众化进程。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纪念活动,不乏对纪念对象所代表的思想和理论进行阐释的内容。如2013年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在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4]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借助诞辰纪念活动举办学术研讨会,深化对党的理论的研究。如2013年召开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领域,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贡献;2014年举办的“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从各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绩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这两次学术研讨会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起着重要的概括总结作用和进一步深化的引领作用。学术研讨会是深层次的纪念活动,与会者都是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主题明确,学术性强,是思想碰撞、观点交流的盛会,对理论研究的推动作用更大。

通过纪念活动,推动党的理论宣传通俗化大众化。纪念活动的形式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出版党的经典文献、创作影视作品、专题网站纪念、举办参观活动纪念等。(1)出版党的经典文献。200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毛泽东传》《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等近八十种图书陆续出版发行,其中有传记、诗词、书信、画册等,这些图书从各个视角反映了伟人毛泽东的一生。201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又出版了《毛泽东年谱(1949—1976)》《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伟人故事: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等一批图书,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2006年朱德诞辰120周年出版的《朱德画传》《朱德诗词集》《朱德年谱》《人民的光荣-——朱德》等一批图书以不同体裁反映了朱德的丰功伟绩、波澜壮阔的一生。2014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出版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邓小平晚年思想研究》《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永远的小平》,2018年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出版的《周恩来:永远的榜样》等,均具有重要文献价值。这些经典文献的出版,为研究者深化党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权威的文献依据。(2)创作影视作品。比如,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摄制了大型电视艺术片《百年恩来》、大型情景音乐会《你是这样的人》;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推出了电视剧《毛泽东》、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动画片《少年毛泽东》等。这些影视作品无论是在题材还是内容上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尤其是在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增强很多,不仅让民众看到了伟人一生的丰功伟绩,更让人们看到了伟人特有的生活魅力与本色,让人们倍感亲切。网络媒体还开展了多种专题纪念。如人民网、共产党员网、光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网站开设的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专题,推出生平年表、小平足迹、题词手迹、知识竞赛、3D虚拟纪念馆等栏目,清晰、立体地展现了伟人的一生。经典文献著作、普通读物,诗歌、画册,以及电影、电视剧、动画、专题栏目等,满足了不同层次大众的需要,构建了多样完备的党的理论宣传体系,有力推动了党的理论宣传的大众化。

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指引前进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既是对党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缅怀与纪念,也是对党的发展历史中经验教训的总结,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引导和教育。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党的历史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信真用,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都能够不骄不躁、毫不动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3]这一讲话,用历史向我们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奋勇向前、开拓未来的正确道路,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党领导人民所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从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传承中走出来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为了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中国社会各阶层都进行了勇敢的探索与抗争。但不管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都概不例外地以失败而告终。即便是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景况日益衰败,人们的生活越加无法维系下去。究其原因,有各自阶级的局限性,也有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存有幻想,但关键在于前期的探索与抗争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作为指导。这也预示着中国的前途必须有新的理论来引领,必须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来领导,必须开启新的道路,来完成前人没完成的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使命。历史证明,这个新的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新的阶级就是无产阶级,这个新的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而这条新的道路就是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的道路,一条致力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国情、能够引领中国向前发展的正确道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中国这艘古老的巨舰必将破浪前行,抵达民族复兴的彼岸。

党的纪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除了对共产党历史的缅怀与纪念,以及对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引导教育,还能为我们指引前进的道路。如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党同志都绝不能固步自封,绝不能畏惧艰险,必须紧紧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5]2003年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老一辈革命家历经千辛万苦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诗继续谱写下去。”[6]2019年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7]这是历届党中央领导人在党的重大纪念活动中的庄严宣示,在政治方向上表明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新局面。

经过多年的实践,关于党的重要节日、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举办机制,这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政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纪念活动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党的纪念活动,引导人们重温党的历史、学习党的理论、感知党的艰辛奋斗,从而激发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情感,自觉成为党的伟大精神的传承者,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进而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奋斗姿态,为社会主义道路的向前推进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纪念活动诞辰纪念
纪念焦裕䘵同志诞辰100周年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黑龙江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十四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奥斯威辛为何在大屠杀纪念活动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我也来两圈
忘不掉的纪念
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