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联动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08 09:32洪婧婧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竞技体育锻炼

洪婧婧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群众体育具有“厚植竞技体育基础”的重要作用,而竞技体育能“有力带动群众体育发展”[1]。该观点体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鉴于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主体和目标不同,因此导致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形成联动,而是呈现各自发展的态势[2]。本研究通过分析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阐述联动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找出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联动发展的路径。

一、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内在关系

(一)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不竭力量之源,在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群众体育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群众体育的良好发展,促进了我国体育人口的增加,在庞大的体育人口大军中才能选拔出更多高水平的后备人才加入竞技体育队伍中,使我国的竞技水平提高,对竞技体育有很强的推动作用[3]。群众体育中所隐藏着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可以在群众体育中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从而提高群众体育中的竞技水平。群众体育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地推动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才能在国际舞台中发光发亮,同时也会有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不断壮大群众体育队伍。

(二)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起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激烈的竞争使竞技体育更具魅力,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好奇,并投入激强的感情色彩[3]。运动健儿们在运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中国赢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看着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在领奖台上冉冉升起,中国人民对国家的自豪感以及认同感不断增加,同时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想要参与体育锻炼的强烈欲望。竞技体育背后所产生的明星效应,促使更多人从喜欢这位运动明星到喜欢这项运动项目再到亲自体验这项运动,这不仅有利于运动项目的推广,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中。竞技体育也具有很好的娱乐性,单位、学校、社区可以通过组织小型的体育比赛,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舒缓压抑的心情,放松疲惫的身心。通过竞技体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而促进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联动发展的必要性

(一)群众体育联动发展的必要性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2014年与2007 相比,参与体育锻炼人口明显上升[4]。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虽然群众体育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全国仅有28.2%的人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包括在校学生),而美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达到了49%[3],我国公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仍旧不容乐观。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在该体制下容易造成国家体育行政部门一枝独秀,垄断群众体育的发展,因此容易导致体育行政部门面临工作压力大、经费不足、组织力量后劲不足等问题[2]。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 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 1.03m2,仅为美国的 1/16[3],体育运动场地的匮乏以及成为影响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障碍之一。与此同时,体育文化的宣传较为薄弱,导致许多群众对体育文化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也导致他们对体育文化的认同感较低[5]。因此,仅靠国家的一己之力来发展群众体育无法促使群众体育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应该结合竞技体育发展的优势,充分调动竞技体育现有资源来促进群众的体育的发展。

(二)竞技体育联动发展的必要性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在举国体制下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就是获奖的竞技体育项目分布不均匀:9 大门类项目中,田径、骑术和组合的奥运成绩贡献率从没超过 2.0%,隶属绝对弱势项目;抗阻门类项目主要为举重,其奥运成绩贡献率从没低于40.0%;剩余的球类、射类、格斗、操类和水上5 大门类内各个项目间的非均衡现象依然非常突出,难以实现竞技体育内部各门类项目的可持续发展[6]。其次,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国家的主要政策导向仍旧是放在竞技体育方面,使竞技体育的资源优势要远超过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即使国家也颁布一些政策来促进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但仍追赶不上竞技体育发展的步伐。最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匮乏和断层,运动员退役后面临着难就业的问题。最后,体育赛事的效益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省运会、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金牌的获得与背后的投入曾一度引发舆论热议,竞技体育部门只对金牌负责,而对成绩获得投入与成本漠不关心,使竞技体育的效益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如何将竞技体育的溢出效应主动转化为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契机和动力有待理论与实践研究[2]。

三、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联动发展的路径

(一)充分利用竞技体育资源优势,弥补群众体育不足

首先,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现有的场地设施资源优势,通过建立体育场馆资源的互惠共享制度。通过实行竞技体育竞赛场馆或训练场馆的分时段有偿开放机制,以供居民日常锻炼所需,这样既解决了场馆的空置问题,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可用于场馆的管理和维护[7]。其次,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的媒体资源优势,通过大众媒体的平台以及体育明星的积极影响,传播体育文化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普及体育知识、鼓励全民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的行列中去。最后,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的人才资源优势,将竞技体育中的一部分体育人才(例如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等)引入群众体育中,为群众体育中的社会指导员甚至群众体育中的竞技运动员进行指导,传授最为专业的其从事项目的运动知识。

(二)发挥竞技体育引领性,全面引领群众体育发展

体育的本质功能就是增强体质,因此不管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有着增强体质的作用。当前,群众体育最主要的任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而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中的塔尖,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中也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应该发挥竞技体育的引领性,把协会组织引领、体育赛事引领和竞技标准引领作为三个重点引领方向和内容,在发挥自身综合价值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与群众体育全方位、深层次和多元化的无缝对接,全面引领群众体育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8]。在促进全民健康中,竞技体育也承担着一部分责任,尤其是在儿童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上,要以增强体质作为原则,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同时,培养其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此外,竞技体育通常是以体育赛事作用平台进行的,因此可以通过体育赛事的平台,向群众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正确的锻炼方法,培养体育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健身的队伍中,助力“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早日实现。

同时,竞技体育的引领性还表现在其具备公平性、对抗性、感染性等群众体育所不具备的优点。个人或群体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最大潜力,在参加群众体育时是显示不出来的[1]。竞技体育具有很强的公平性,这是维系比赛能够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原因,其对比赛项目的规则有着十分详细而又准确的规定,确保这个项目的公平性,而这个是在群众体育中所被淡化的东西。同时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打破历史,创造崭新的记录,会让观看的人群为之振奋和鼓舞,好像自己身临其境的参加了比赛一般。每当本国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取得了胜利,作为本国人都会从内心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也会增加国民的爱国主义。这些优点都是在群众体育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也正是因为竞技体育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竞技体育溢出效益,助力群众体育赛事发展

虽然群众体育主要还是依靠政府主导来促进发展,但是仅靠政府主导下的群众体育发展存在助力不足,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体育组织力量来促进群众体育发展。

将竞技体育的比赛形式以及资源配置应用于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中,以当地的体育协会、社会体育组织以及电视台媒体作为承包方,通过当地体育协会来保障比赛项目内容的公平性,由社会体育组织来设计比赛的整体流程,通过媒体电视台进行转播。同时可以邀请体育明星加入体育赛事中,提高体育赛事的吸金度,同时吸引一些公司、企业等对该赛事进行赞助。这样可以带动这一赛事所关联的资源,从而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这项比赛中去,同样也会促进更多的社会体育组织的效仿和加入,推动群众体育赛事的快速发展。

(四)通过群众体育,弥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不足,推动弱势项目推广

目前竞技体育面临着后备人才短缺的问题,而全民健身的良好开展,有利于扩大竞技体育人才选拔的范围以及竞技运动员整体的运动水平,弥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只有群众体育得到了发展,全民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提升,才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国家竞技运动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升,体育强国的目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面临着退役运动员就业率低的难题。因此可以利用群众体育的平台,解决退役运动员难的问题,让他们加入群众体育的队伍中去,利用专业优势提高群众体育的整体水平,助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本研究基于二者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联动发展的四条路径,从而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同互补发展。显然,当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能以一直互补的形式,推动彼此的发展时,建设体育强国的中国梦也将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竞技体育锻炼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花与竞技少女
畅聊体育赛事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