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设计优化研究

2021-01-08 06:28王红梅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标识牌换乘枢纽

王红梅

(苏州柯利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11)

1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环境特征

1.1 空间封闭,缺乏自然光与自然景观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通常是建在地下,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缺少自然光。这种封闭且狭小的空间由于缺乏一些外部环境的参考,容易使乘客对空间导向产生误读。此外,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普遍缺少绿植等自然景观。

1.2 换乘复杂,缺乏方向感和识别性

轨道交通枢纽之间的换乘方式也会影响乘客对方位的判断以及换乘的效率。在轨道交通枢纽换乘中,常采用的空间布局方式有十字形、T形以及L形等,如图1所示。在一些较为大型的换乘枢纽中,还会涉及与多个交通换乘方式之间的关联,如高铁站、公交场站等。由于这些换乘方式相互交错、较为复杂,加上整个换乘环境中人流量巨大、空间狭小,因此乘客在整个换乘过程中,容易由于缺乏方向感和对标志物的识别性差而致使换乘的效率不高。

图1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常用布局方式

1.3 导向标识系统标准化、模式化

在枢纽换乘站标识牌的设计方面,应与普通车站的导向标识牌区别开来。由于枢纽换乘站标识牌通常处于各个复杂的换乘点中心,以为乘客起到引导的枢纽作用,因此在标识牌的制作方面,需要选用一些鲜明的、有标志性的、大尺度的标识牌。这些标识牌所处的地方可以是墙面,也可以是地面,但无论处于何处,都应该发挥枢纽换乘站标识牌的主体作用,即起到一个明确的指导作用。

2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导向性设计

2.1 道路的快速通达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导向设计,可以通过在主要的交通流线之间进行空间上的设计,即设计一条直达道路来实现。具体设计时,需要从各个方面、多角度考虑,如可以在道路中途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观赏物;或是根据乘客的换乘路线以及道路在整个交通枢纽中的格局布置来设计,如在道路的宽度、距离和视觉面积上进行构造,减少道路的长度或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些景观小品,这样可以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2.2 界面的导向性

增加换乘站的空间界面向导性时,可以进行一些创新性的设计,如在材料和图案方面进行艺术的处理,并按照相关的比例进行切割,增强界面的向导性。

在对地面进行设计时,需要体现直接明了的特点,将设计手段和实用性结合起来,如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站在车站站厅层张贴了导向地贴,方便乘客快速找到所要乘坐的地铁线路,如图2所示。

图2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站站厅地面

设计墙体界面时,要增强其向导性,不仅可以从材料、图案等方面进行艺术处理,还可以在整个墙体的形态上进行规划和设计。如设计一种具有特殊曲线或艺术形态的墙体,这样能够快速抓住人的眼球,形成具有标志性特征的标识物。在墙面的装饰上,应选择处于相同饰面的材料进行装饰。通常可运用一些具有透明视觉效果的大型玻璃面来进行视觉的切割划分,既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也可以扩大整个空间的视觉面积,间接地对乘客形成有效的引导作用。

在选择界面的形状时,可根据人流量以及该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整体设计来进行。直交界面和曲线型界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曲线型界面更适合用于乘客较多的车站,有利于乘客集中视觉,进而起到导向作用。

换乘空间人流量大,为保证乘客的安全性以及确保乘客快速通过,在设计界面吊顶时,可采取喷涂深色涂料的措施使内部管制线路得以隐藏,增加空间的色彩性。在选择地面材质时,也应该配合顶面的灯光,选择光泽度较低、防滑性较好的材质。

2.3 区域的场所感

在设计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时,应注意创造一种区域的场所感,即通过添加一些有特色的物质来形成特色化区域。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整个区域的设计过程中,添加一些具有标识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融合当地的风俗文化,以彰显地域特色,如壁画、雕塑等,不仅能够加强乘客对区域的标识化印象,还可以传递整个城市的文化特色;或者可以利用一些具有特色的灯具或鲜艳的色彩来实现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效果,丰富乘客的视觉,缓解人们在地铁候车时的焦躁情绪。

2.4 节点的可识别性

节点作为整个交通枢纽的换乘站的中心,不仅能够方便人们的交通换乘,还增加了枢纽的可识别性。作为换乘站枢纽节点的设立形态有很多,如换乘大厅、中庭,或是路径交叉节点。尽可能在各个功能分区之间建立起直观的视觉导向,并形成一定的导向信息界面系统,建立不同功能区域的提示传达,使乘客能够提高注意力,清楚地感知周围的环境,便于顺利到达目的地。

2.5 标志的合理性

在设置交通枢纽的标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即保证设置的合理性。在具体设置时,可以以周围环境为参照物来进行标志物的设计。另外,在设置时,也应遵循鲜明独特的原则,利用鲜艳的颜色或图案来进行创造设计,不仅要具有美感,还要能吸引乘客的目光,并指引乘客出入。

3 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导向性室内设计优化

3.1 合理布设设备管线

(1)在布置设备的管线时,需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并根据整个环境情况来进行。除此之外,在进行施工和设计时,也需要考虑后期的保养时间。

(2)由于车站主要是设置在地下,为达到良好的空气净化效果,在布设设备管线时,空调风管是最主要的占用管线的设备,进行其管线布置时,不仅要秉持艺术与美观原则,还要保证空间的最大化使用。

3.2 换乘空间的拓展设计

在进行换乘空间的二次拓展设计时,应考虑换乘车站的基本情况,从而采取合理的拓展手段。在拓展时,也可以通过对空间、光线、色彩等方面的考虑,改变整体环境布局,从而增加整个车站在视觉上的延伸感,提高乘客体验的趣味性。

由于换乘车站处于地下,通常会因地面限制而产生压抑感,因此在拓展换乘空间面积时,可以将整体空间进行细小的划分,利用垂直手段技术来进行高度的视觉拓展。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增加整个换乘空间的视觉面积,同时也可以使整个换乘区域更加明亮。在设计换乘区域的吊顶部分时,采用的裸装设计也具有相似的功能,既节约造价,又便于检修,还能减轻空间压抑感等。

3.3 交接转折处的处理

在对换乘空间的交接转折处进行相关设计处理时,为增强其导向性,可在较为关键的节点设置一些显著的标识以突出视觉重心,如鲜艳的色彩图案、醒目的字体符号;或是在枢纽的出入口等衔接部位,运用视觉面积大、心理作用强的原理,用简而少的色彩来强化空间转移的转折点,不仅可以丰富整个车站的内容,还可以增强趣味性。另外,在进行装饰时还可以融合当地的一些文化要素来彰显和传达当地城市的文化,发挥其导向功能的最终价值。

3.4 光环境的处理

在设计换乘车站的灯光时,应考虑地下环境氛围这一要素,避免让灯具直接暴露在吊顶上。可通过一些建筑设计使灯具得以隐藏,或用花式吊顶向上照射,营造一种视觉上的上浮感。在选择灯光时,应以较为柔和的自然光为主,并搭配反光度较低的地板材料,避免因光的反射造成二次污染。此外,还要注意和其他环境相结合,如根据车站内装修材料和色泽来设定灯光,或是在站台柱子上增设壁灯,并使其和吊顶灯具保持同一风格。

4 结束语

在设计地下换乘车站时,应充分考虑地下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对一些关键节点进行标志性的建设来提升乘客换乘的效率,以及换乘的体验感。在具体设计时,可通过在色彩图案上进行装饰,利用艺术的手段来提升节点的特殊性,也可以通过对节点的空间化设计,增强整个地下空间的空间感。

猜你喜欢
标识牌换乘枢纽
电杆标识牌安装器研制
枢纽的力量
分类清洗标识牌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中的应用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佛罗伦萨的交通标识牌
床头标识牌改革设置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