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1-01-08 08:03韩宗顶高怀举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历史素养

韩宗顶 高怀举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是对青少年开展国情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公民素养教育的需要,有助于加强思中学生想道德建设和提升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方法与策略,旨在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初中历史 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2.045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历史教师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历史教科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和故事的背景,感受所学内容中更深层的意义。同时,教师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素养,选择学生更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提升课堂的文化品位。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包括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风情,还有古今文化名人创造的历史典籍、文学作品等,这都为历史学习提供了大量丰富宝贵的素材。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逐渐增加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

虽然初中历史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很多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不足以支持他们展开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工作,缺乏说服力和感染性;其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虽然制定了比较新颖的教学计划,但所选择和融入的内容过于枯燥或是不具备典型性,内容不够深刻,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改变传统文化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淡化的现状

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更多重物质轻精神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分追求考试成绩,教师和家长也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在历史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可行性:学生成长的需求和历史学科的独特优势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初中历史课堂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渗透,合理运用史料、文物、图片、文献等,创设便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情境。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了解到自身肩负的责任,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树立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之中,能够让历史课堂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探究活动更加深刻,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影响。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充分利用历史教材,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跟传统文化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师展开历史教学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内容,由课本内容展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探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所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例如,教师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时,可以就其丰富多彩的书画文化展开讨论,向学生展示我国书画艺术的优秀。例如,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顾恺之的绘画作品都是经典名作,教师利用幻灯片进行展示,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激发学习积极性,浸润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灵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进行适当拓展,阐释名家的成长经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内容,也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素材。

2.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丰富传统文化活动

从本质上来说,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内容是有一定区别的,这就使得一些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歷史知识储备,但并不能够更好地胜任历史课堂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教学的工作。很多情况下,有些历史教师都会对历史教材中出现的传统文化内容简单地一句带过,或是直接转化成历史知识来讲解,较少地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会给学生造成传统文化不重要的错觉,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执教“明清文化”时,教师都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在紫禁城相关的历史事件当中,而对紫禁城的设计理念、布局特点等“视而不见”,即使课本中有一定的文字描述,教师也不会让学生把这些描述作为重点,这就会让学生错过很多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成为学生的榜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感知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也可以定时举行传统文化交流会,让教师之间彼此交流探讨,帮助其他教师找到比较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整体提升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3.注意教学方式的变化,提升传统文化韵味

“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中的渗透”主要难点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不足。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更佳灵活的教学手段,通过“循循善诱、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举例分析”等方式展开教学。

例如,在学习“活字印刷术”时,就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只是简单地按照课本的内容一句带过,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讲解活字印刷技术的深远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宋代的政治、经济特点,文化教育措施等,分析活字印刷技术的历史背景,并探究其为文化传播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带来的影响。通过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四大发明的深远影响,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传统文化认同

在历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要注重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但是学生并不能在三年时间内把教材中所有提到的内容,以及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都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有更加直接地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讲解与屈原相关的内容时,就可以引入端午节的由来,告诉学生端午节和屈原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背后的故事是怎么样的,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屈原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也可以展示屈原本人的作品,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充分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同时,让学生能够以屈原为榜样,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深入探讨历史教材,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时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意义深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还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义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魅力中国》2020年第12期。

[2] 陈栋萍《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研究》,《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2期。

[3] 李苗苗《用传统文化彰显历史的恢宏——浅议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3期。

[4] 彭瑜《初中历史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思考》,《魅力中国》2021年第6期。

[5] 张佳《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反思》,《新课程》2019年第6期。

[6] 周胜青《追溯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程》2019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历史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历史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