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对结核病疗效的影响

2021-01-08 12:19朱建雷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期

【摘要】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对结核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2HRZE/4HR方案治疗,且研究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后,仍未对治疗方案进行太大调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末时的痰菌阴转率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治疗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痰菌阴转率(38.00%),病灶吸收率(64.00%),治疗成功率(4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6.00%)、(82.00%)、(80.0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不仅会降低患者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率,同时还会影响其整体抗结核疗效,因此,临床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才能改善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和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抗結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结核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52:8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1-0085-02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午后低热、乏力、消瘦、盗汗、咳嗽、咯血等症状,严重时还易威胁其生命安全,为控制患者病情进展,临床常会采用抗结核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虽能促进其病情和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受患者抗结核用药不规范及自身体质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药物性肝损伤[1]。如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高达8%~30%,占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55.8%[2]。一旦出现药物性肝损伤,轻则可引发患者出现肝区痛、黄疸、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则可引发其出现肝衰竭,且还会导致患者停止抗结核治疗或改药,从而对其抗结核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临床需重视药物性肝损伤的危害。本文主要采用临床实践案例分析了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对结核病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5.16±2.27)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3.72±0.45)年;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55.19±2.25)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3.75±0.4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研究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3]中关于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即使用抗结核药物前原肝功正常,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细胞损伤型血清谷丙转氨酶峰值8d内下降>50%,肝酶活性水平升高≥2倍ULN,符合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上述表现,②两组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和精神疾病者。该项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即给患者口服450mg利福平片(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0094,规格:0.15g*100s)1次/d,300mg异烟肼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699,规格:0.1g*100s)1次/d,1500mg吡嗪酰胺片(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1020876,规格:0.25g*100s)1次/d,750mg乙胺丁醇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49,规格:0.25g*100片)1次/d,连续治疗2个月,然后,给患者口服450mg利福平片(同上),1次/d,300mg异烟肼片(同上),1次/d,连续治疗4个月。且研究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后,仍未对治疗方案进行太大调整,仍给予利福平片、异烟肼片行巩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末时的痰菌阴转率(痰菌阴转的判定标准为1次痰培养阴性和连续3次痰涂片阴性)、病灶吸收率(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病灶吸收情况,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1/2原病灶为显著吸收;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1/2原病灶为吸收;治疗后,肺部病灶与原病灶大小基本相同为不变;治疗后,肺部病灶较治疗前增多增浓为恶化,病灶吸收率:(显著吸收+吸收)/总例数×100%),治疗成功率(治疗成功的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者肺部病灶吸收,痰菌转阴,且停药后未复发)。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末时的疾菌阴转率及治疗成功率 研究组患者治疗2个月末时的痰菌阴转率、治疗成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病灶吸收率 研究组患者病灶吸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3 讨论

抗结核药物是临床治疗结核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虽能有效控制结核病患者病情进展,但是,因结核病治疗时间较长,各类抗结核药物均会对患者肝脏产生不同程度损伤及患者自身肝脏代偿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往往有不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药物性肝损伤[4]。药物性肝损伤不仅会影响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严重时还易诱发其出现肝衰竭,从而威胁其生命安全[5]。如本研究中,通过对比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及未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治疗成功率均显著低于未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组,与林媛等人研究报告中得出的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痰菌阴转率显著低于未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组结论基本一致,证实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确实会对患者抗结核治疗疗效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可对结核病疗效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在给患者提供抗结核治疗同时还需给予保肝治疗,以预防和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才能提高其抗结核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全华,付辛芳,虢艳宁,等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用药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4):3623-3626.

[2]陆东裕.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药学服务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9,17(12):27-28.

[3]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0):732-736.

[4]林媛,谭守勇,彭德虎,等.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对结核病疗效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9,50(5):15-20.

[5]王骁,刘泉波.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机制的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9,25(12):56-59.

作者简介:朱建雷(1979.07-),男,甘肃省高台县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