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1-08 02:21赵静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生活质量护理

赵静

【关键词】癌症晚期;临终关怀;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1-0210-02

由于环境污染、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中国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下,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呈现上升的趋势[1]。癌症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从发现到发展至晚期,大多数患者也许经历过手术,也许经历了放、化疗治疗,饱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这些医疗手段在维持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对他们造成了躯体、心理上不同程度的伤害[2];家属也同样承担着心理、财务等方面的压力。而临终关怀护理能够在缓解患者身心痛苦的同时,也会缓解家属的各种压力及不良情绪,本文意在通过对多篇文献的归纳与总结,向广大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什么是临终关怀,以及临终关怀的优势,并讨论其现状和发展,推动临终关怀在各层医疗機构的普及,使患者更安适,家属无遗憾[3]。

1 临终关怀

1.1 临终关怀的定义 它不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它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患者的症状。临终关怀的对象不止是患者本人,在患者患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家属不仅要负担一部分治疗费用,更要承担即将失去亲人的悲痛,因此家属也是临终关怀中很重要的一部分[4]。

1.2 临终关怀的起源 临终关怀事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创始人是西希里.桑德斯博±。创始人桑德斯在从事护理工作时亲眼目睹生命垂危病人的痛苦,她立志于要改变这一状况,1967年她创办了“圣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院”,是全世界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随后美国、德国、日本等也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事业。桑德斯博±明确说明:临终关怀不以延长患者的生命为宗旨,而是要以提高患者临终期生命质量为目的,使患者能够有尊严的离开人世[5]。

1.3 临终关怀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1988年天津医学院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家临终关怀研究机构,正式拉开了我国临终关怀的序幕。相关报道指出:2017年中国在北京、上海、洛阳等5个城市开设了第一批安宁疗护的试点,到2018年设有临终关怀的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了276家,2019年6月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布了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试点城市扩大到71个,明确试点地区要开展试点调查,建设服务体系,明确服务内容等八项试点内容;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已跻身于世界临终关怀研究与实践行列。

1.4 优势 临终关怀不仅能缓解痛苦、控制症状,更加能够通过干预心理、精神等方面来减轻压力,维护尊严,提高患者临终期的生活质量[6]。主要体现如下:①心理方面:临终期的患者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心灵上也承受着很大压力,如何疏导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尤为重要[7];由于癌症的治疗时间比较长,所以癌症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了缓解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要对癌症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李茸等[8]对100例癌症晚期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并采用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而干预后观察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李庆英等[9]对80例癌症晚期患者分为两组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干预组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优于对照组;综上可以表明,进行心理护理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改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②疼痛方面:不同程度的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剧烈疼痛更加会使患者有悲观感和濒死感,感觉生不如死,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临终关怀护理可以控制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黄青[10]对80例癌症晚期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另一组实行临终关怀护理,发现,临终关怀组干预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明显改善,并且患者的睡眠、精神及健康状况各项评分均优于干预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谭芬[11]对93例肝癌晚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常规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终关怀护理,发现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由此可以证明,临终关怀护理在改善患者的疼痛方面优于常规护理。③生活质量方面:癌症患者由于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往往会导致患者在临终期会出现身体虚弱、面黄肌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因此生活质量很低,临终关怀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这些症状,使其在临终期活的舒适、温暖;余婧等[12]对80例癌症晚期患者分别进行了临终关怀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进行了各类生活评分比较,得到的结果是:临终关怀组患者中躯体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整体评价等关于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证明,相比较于常规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作用更明显。④家属方面:家属往往是患者最强有力的支撑,要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最离不开的就是家属的支持[13];面临亲人即将离世,家属也可能出现和患者相似的心理反应过程[14],更加要面对很多方面的压力,如照顾患者所产生的精神压力,住院治疗费用所产生的财务方面压力,亲人即将离世所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而家属的行为与情绪往往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王春华等[15]对82例癌症晚期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的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说明,临终关怀护理既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亦可以减轻家属的压力和遗憾。

2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忌讳谈死”和“孝道”,导致很多子女会认为将濒死的老人送到临终关怀机构就等于是放弃治疗,是“等死”的表现,这种固有观念间接导致了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16]。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独生子女的普遍,人们对伦理道德观念也慢慢发生了转变。临终关怀开始逐渐被得到认可与重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提倡有尊严的“离去”不是对人们行为规范的限定与绑架,而是给人们如何“离去”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根据有关报道指出:2019年10月中国国家卫健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医疗与养老的深度结合,其中明确鼓励养老机构与护理中心和安宁疗护中心等机构协作,临终关怀或安宁疗护在国家层面愈发重视,相关扶持政策与人才培养等力度正持续加强。

3 临终关怀对护士的挑战

临终关怀是一项极具综合性的工作,也就需要护士的综合能力较强,因为对于临终者一些医疗手段已无能为力的时候,能够给予患者更多关怀的则是护理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情心、爱心和责任心,并有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仍有很多的不足,如没有系统的临终关怀教育理念[17],更加注重的是如何治疗、抢救,如何电压、按压、插管等,而缺少对医学生死亡的教育,可是说是几乎不提怎么面对死亡,多数护理人员是在无任何实践和理论的指导下工作的,需要自己在工作中调整心态和总结工作经验(18);而临终期是患者的生命品质不可逆转,所以如何使患者能够在临终期更多的感受到温暖,如何使他们在平静、和谐的气氛中离开,对护士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4 小结

临终关怀是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它能够体现出当今社会对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的重视[18]。加之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未来,需要这种护理模式的不止会有癌症晚期的患者,这对于每一位临终者及其家属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是造福于全社会的。这些足以表明,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将会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因此值得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投入其中。臨终关怀是温暖的,是应该与抗肿瘤治疗结合在一起的。相信在政策的支持下,社会各界人±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临终患者能够安静的、祥和的、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陈金东.中国各类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现状及发展趋势[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8,41(6):653-662

[2]王红红.临终关怀护理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32):121-121

[3]潘彦玙.张小红.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19,27(8):36-38

[4]王治文,范志园,方桦.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1):186-188

[5]黄俊,宋绍征.我国临终关怀现状及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214-216

[6]夏友.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2016,6:1-2

[7]陆红梅,从爱华.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9):214-215

[8]李茸,李晓军.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会学杂志,2019,36(5):490-493

[9]李庆英,刘贤凤,张海嫦.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对癌症晚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2):1-1,13

[10]黄青.优质护理服务在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8):7596-7596

[11]谭芬.临终关怀对晚期肝癌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9,26(30):116-118

[12]余婧,高岚.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中的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7):1194-1196

[13]范丽君.临终关怀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1968-1971

[14]石玉玲.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4):39-42

[15]王春华,常小娟.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2):1493-1496

[16]张琴,傅静,马菡.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医护生进行临终关怀教育的方法初探[J].医学与法学,2019,11(2):52-55

[17]赵洋.陈嘉.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研究现状[J].科技世界.2017.4(34):127-128

[18]沈月,王益平.中国临终关怀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6,28(3):441-44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编号:2018456)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生活质量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