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园林的继承与发展探析
——以重庆园博园巴渝园为例

2021-01-09 12:07艾丽皎
绿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博园山石手法

李 婷,邹 敏,艾丽皎

(1.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重庆401329;2.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1329)

1 巴渝园林简介

重庆古称巴国,巴蜀园林已经被公认是我国四大古典园林流派之一。虽然巴渝园林的研究自重庆直辖之前就有见诸文献,当时是对四川园林与重庆园林共同构成的巴蜀园林进行的研究,但虽言巴蜀却重于蜀,轻于巴。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文献中关于巴渝园林的相关资料凤毛麟角,各类数据库能够检索到的资料也寥寥无几,这很难匹配极具地域特色的巴渝山水风貌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巴渝园林丰硕的实践成果和流派体系未得到系统梳理和提炼。这样的研究局面使巴渝园林的特色难以得到传承及发展,甚至不断消失,应尽快改变。

2 巴渝园简介

巴渝园是重庆市园博园核心景观之一,是最具有重庆本土特色的重要园林景观。巴渝园位于重庆园博园中轴线上,紧邻中心水域龙景湖,又与现状地形地势结合,形成依山傍水的选址布局。巴渝园占地约20亩,通过10个互相通达、错落有致的庭院构成,房屋建筑依照传统巴渝民居吊脚楼的形式修建,尽可能的还原最质朴本真的巴渝园林特色风貌。巴渝园在选址布局、建筑风貌、植物布置、置石理水等方面都极力展示传统巴渝园林的特色,为传统巴渝园林的继承与发展献上一份力量,也为普通市民展示着巴渝园林的独特魅力[1~5]。

3 巴渝园对巴渝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巴渝园位于重庆园博园中部,面积约为80000 m2。采用三维建院设计手法,运用巴渝传统的吊脚楼建筑形式,构成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山地院落。建筑临湖而居,飞檐翘脚高低错落,与湖面倒影形成一抹空灵隽秀的美景,营造出“清风绕重楼,屋宇叠山丘”的意境(图1)。

图 1 巴渝园全景(图片来源:重庆园博园官网)

3.1 选址特色

基于巴山渝水的地形基底,巴渝园林常位于江山纵览的高处,在真山真水中汲取自然山水的灵气。依山而居、临水而居也是巴渝园的选址特色。

巴渝园坐落在园区内一高地小山坡、龙景湖湖畔旁,占据地势高点,建筑物既在龙景湖湖旁形成一绝佳景点,又能一揽园内众多美景。这种背山面水的选址模式,能形成良好的局部小气候,是非常科学的建筑环境模式。体现着巴渝园对巴渝园林造园手法的继承(图1)。

3.2 布局特色

巴渝园林的布局充分体现着因地制宜的思想,由于巴渝地区地形的复杂性,尤其是山地城市高差处理,所以巴渝园林布局更多地考虑解决竖向交通问题,形成了因势就形的造景手法,与多维度的视觉感受。

巴渝园结合现状地形条件,或沿山地地形做登山梯步,连接上下交通;或堆石塑山,美化堡坎景观。通过各梯步、小径、入口台阶等手法,将高差变化叫大的各层级建筑景点合理有序的组织,形成完善的游览观光路线(图2)。同时,通过高低错落的变化,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感,俯仰之间皆有可观之景,更是形成了二楼出口又是路面的3D魔幻景观特色。

(a) (b)

3.3 植物特色

巴渝地区独特的气候变化形成了特有的气候环境,也对巴渝园林的植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夏季长期高温的考验。巴渝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古朴、自然,重在展示植物自身之美,植物搭配组合的层次之美。

巴渝园植物品种主要有:黄葛树(FicusaltissimaBl)、山茶(CamelliajaponicaL. )、蓝花楹(JacarandamimosifoliaD. Don)、桂花(Osmanthussp. )、楝树(MeliaazedarachL. )、二乔玉兰(Magnolia×soulangeanaSoul.-Bod.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 Lindl. )、皂角(Gleditsiasinensis)、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Ehrhar f. atropurpurea (Jacq.) Rehd. )、柿树(DiospyroskakiThunb. )、樱花(Cerasusyedoensis)、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 )、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Sweet) Nakai C. lagenaria Koidz)、腊梅(Chimonanthuspraecox(Linn.) Link)、小琴丝竹(Bambusamultiplex(Lour.) Raeusch. ex Schult. 'Alphonse-Kar' R. A. Young)、刚竹(Phyllostachyssulphurea(Carr. ) A. ' Viridis ')、苏铁(CycasrevolutaThunb. )、鸡爪槭(AcerpalmatumThunb. )、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八角金盘(Fatsiajaponica(Thunb.) Decne. et Planch. )、鹅掌柴(Scheffleraoctophylla(Lour.) Harms)、中华蚊母(Distyliumchinense(Franch. ex Hemsl.) Diels)、海桐(Pittosporumtobira)、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夏鹃(RhododendronpulchrumSweet)、迎春(Jasminumnudiflorum)、芭蕉(MusabasjooSiebold)、春羽(PhilodendronbipinnatifidumSchott ex Endl. )、天门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肾蕨(Nephrolepiscordifolia)、吉祥草(Reineckiacarnea)、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以乡土树种黄葛树、山茶等为基调树种,多在入口处对植或园内孤植黄葛树,通过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合理搭配,在对传统植物设计手法的继承上,也展现这对其他园林手法的融合吸收,也是对巴渝园林的发展。

3.4 山石特色

巴渝园林由于自然地势的特殊性,山地城市多山丘、岩壁、谷地、崖、洞、堡坎等山地形式,与建筑、植物等构景元素有机结合,即形成独特的山地园林营造特色。与其他地方园林不同的是,传统巴渝园林山石元素多利用现有的大山地形,极少刻意堆石叠山、塑石成景,更多的是因山就势,利用现有山地基础,高凹有致、峻险悬崖、平坦腹地,形成天然野趣,表现朴素、浑厚的巴渝文化[6]。

巴渝园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巴渝园林山石处理手法,在现状山地地形基础上凿石成景,如在梯步旁山石艺术化处理,搭配垂吊植物迎春、三角梅等,形成登高游园途中的别致景观;在硬质堡坎前或通过雕刻壁画的形式、或通过竖向植物软化处理;在高出的建筑,下部山石也简单处理后保留岩石本有质感,建筑物似会武功有技巧般稳当地伫立于大石头之上(图3)。

图 3 巴渝园山石处理传统手法(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巴渝园另一方面也在时代发展、文化交流中,对其他地方园林山石元素处理手法有一定的吸收,在此基础上,又与自身特色相结合,发展为独有的山石景观特色。如以造型独特美观的石头作为点景,在石头选择上也靠近“瘦、透、漏”的审美选择,但同时,也与巴渝地区地理条件特色及巴渝文化结合,也出现一些体型较大、形态稳重的块石与植物结合作为点景;也有在步道两侧以块石堆砌,形成道路层次丰富、景观要素有序叠加的景观风貌,但置石手法本土化运用的同时,与巴渝特色植物也有机结合,黄葛树树根攀爬在块石基底上,在凸显乡土植物黄葛树顽强生命力的同时,也将块石肌理的朴素沧桑感衬托出来(图4)。

图 4 巴渝园山石处理发展手法(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4 结语

巴渝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体现巴渝文化的重要展示手法,也是重庆地区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但对于巴渝园林的研究相对较少,体系建立有待进一步完善。而巴渝园林是在山地城市独特的地形、气候等环境下的特有产物,传统巴渝园林的造园手法是巴渝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与巴渝地区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有机结合的合理方式,在现代园林蓬勃发展的同时,应加强对传统巴渝园林的挖掘,并注重继承和发展[7,8]。

猜你喜欢
博园山石手法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绿博园旅游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探索
雷运华
陈晶
层递手法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参观园博园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