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疫情下的精神养分
——千高原艺术空间访谈

2021-01-09 09:10石颖ShiYing
当代美术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艺博会个展藏家

石颖 Shi Ying

千高原艺术空间“想象的喜剧——翟倞个展”展览现场2020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2020年初,因疫情原因美术馆、画廊等展览空间被迫关闭。千高原于2月5日开始闭馆,直到5月16日才迎来了2020年的首场展览“想象的喜剧——翟倞个展”。如果没有发生新冠疫情,2020年上半年千高原的原定计划是怎样的?

石颖(以下简称“石”):我们原计划3月份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举办艺术家王川个展,但因疫情变成了线上博览会。同时4月初计划在千高原艺术空间举办艺术家个展,但这些计划都被搁置了。千高原近几年的工作节奏基本上每年举办约10场展览,同时参加10—12场艺术博览会。

当:在展览空间无法开放的3个多月时间中,千高原做了哪些工作?

石:在空间无法开放的期间,首先我们参加了一些线上艺博会,包括刚才提到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在线展厅,以及Artland的在线展厅、“2020春季·Collect+艺术周”的线上博览会、Hi艺术线上博览会。除此以外,我们也在思考和探索本身的内部工作。我们在公众号平台推出了“画事”单元,在疫情期间跟艺术家对话,挖掘他们创作的根源,在形式上有文字的对话、视频的采访。在其中的一篇推文《杨冕:不能让思想停滞》中,我们去拜访艺术家杨冕工作室,拍摄了5分钟的短片,杨冕分享了他的家居日常,同时还和我们聊了关于艺术家与这个时代的关系。另一篇“画事”是关于艺术家翟倞的,我们从《第六支烟》这件作品来介入,这件作品来自于帕慕克的小说《纯真博物馆》里的一个片段。我们根据这部小说以及现实中的纯真博物馆整理了相关的文字及图片,同时邀请这件作品的收藏者来谈她的感受及对作品的解读。我们希望从另一个角度探讨艺术家的工作和背后的故事,这是我们做“画事”单元的出发点。

当:2020年上半年,全球范围的线下艺博会都处于停摆状态,只能以线上展会的形式与观众和藏家见面。对部分画廊来讲,线上销售开拓了新的业务方式,如高古轩画廊的Artist Spotlight在线活动,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也有部分画廊认为与藏家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更为重要。千高原在3月参与了巴塞尔艺术展首届线上展厅,销售成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前您对于线上销售和艺博会的线上展厅抱有怎样的态度?之后是否会考虑拓展相关的业务?

石:我们3月份参加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销售业绩并没有达到预期。我觉得对于亚太地区的藏家来说,他们非常注重线下艺博会的体验感。线上博览会还是没有达到很好的呈现效果,包括作品的材质、现场的观看验感,这些细节都无法感受。我们对线上博览会更多的抱着宣传的态度,而不是以销售为目的。不过我们愿意积极地参与线上博览会,也愿意尝试新的线上艺术品推广合作模式。

王川无形的盒子布面丙烯194cm×162cm2016

当:新冠疫情的巨大影响目前都无法准确估量,无论是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甚至是国际关系方面,2020年将成为历史中重要的一年。千高原自2007年成立至今,建立了比较稳固的观众群体和藏家群体。疫情过后,您认为藏家收藏作品的偏好有没有发生变化?

石: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藏家收藏的偏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前些年一部分藏家会关注国外时髦、流行的艺术品。但今年明显回归到了中国当代艺术本体,也会去了解和研究我们自身文化传承的、本土滋养出来的艺术家,今年特别是在拍卖行和展览方面都有明显变化。比如说前段时间的艺典拍卖、嘉德拍卖,中国艺术家已大量占据高价位排行榜,日本、欧洲艺术家的作品比重有所减少。这跟疫情造成的各方面不便有一定关系。艺术品除了保值或者升值,应该在自己的文化语境下找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面,在此之前也有人讨论这样的话题,只是疫情加快了这方面的变化。

当:艺博会对画廊的销售成绩占据着不小的比重。今年千高原参加的艺博会与2019年相比有一些变化,这是否与疫情影响下,线下艺博会活动节奏发生变化有关?在参加不同的艺博会时,千高原对参展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是如何考虑的?

石:是的,下半年从9月份开始,我们参加了7场线下博览会,包括艺术深圳、北京当代“明天的艺博会”、南京扬子当代、ART021、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影像单元)、南京国际NAFI,以及即将在12月中旬参加的广州当代。

漆澜十年手工皮纸综合材料178cm×138cm2010-2020

在此期间画廊还举办了2个展览,所以我们近期工作内容密集,出差频率也较高,基本上把整个一年的工作量都压缩在这段时间了。

我们千高原在成都已经经营了14年,大部分艺术家跟我们的合作关系都保持了10年以上。我们更看重艺术家的职业生涯,会从多维度去推广合作和代理的艺术家,每场博览会我们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比如艺术深圳,我们会考虑深圳这座城市的人群结构,年轻、有活力、有消费力,他们会更注重视觉及形式感较强的作品。在展览的形式上,我们会偏向群展。

北京当代“明天的艺博会”是一场小而精的博览会,考虑到798艺术中心的空间结构,我们更多地思考展览的展出形式。博览会持续了6天,我们在此期间做了6种不同形式的作品呈现,契合博览会“线上+线下”的观看结构,以天为基本单位,分为6个独立单元,每天展示一个不同的项目。由此,博览会的现场空间随着“六天”的时间结构得到延展。观众无法一次性看到展览的全貌,却能在现场发现作品特殊的展示状态,并在线上看到“六天”的全貌。

今年我们第一次参加南京扬子当代艺术博览会。南京是一座文化古都,同时对当代艺术开始逐渐熟悉,我们会以群展的形式呈现,而且在视觉感、价位各方面都会考量。

ART021我们已连续参加8年,每年千高原都在上海展览中心的西一馆W01展位,今年我们展出漆澜和庞茂琨的双个展。呈现了庞茂琨老师近一两年的素描、水彩以及大尺幅的油画作品;漆澜的作品也是他近一两年完成的新作。整体来说销售非常好,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今年ART021的人气、买气,以及体验感可以称得上近几年之最。大家谈到“内卷”,普遍以为是一种互相厮杀或者竞争的关系,但对于艺术这个领域来讲,好像反而是好事情,可以让藏家们和相关从业者们更加关注中国本土艺术机构及中国艺术家。而且在这一年期间,艺术家的创作也有了很大的飞跃,至少我们画廊的艺术家是这样的。比如艺术家漆澜,他这一年的作品得到了非常多藏家及专业人士的认可,作品的形式感、个人艺术语言、画面形色之间,都有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作品自然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回馈。

今年我们没有参加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画廊单元,西岸更加注重展览或者艺术的研究性。我们画廊也有很多年轻的新媒体艺术家,所以参加了影像单元,今年推出了冯冰伊和毕蓉蓉两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

我们在参加艺博会的时候,会从地域、艺博会的客户群体结构,以及艺博会的定位这三个方面考虑不同的艺术家和作品来参展呈现。

翟倞6天纸本水彩66cm×101.6cm带框2020

当:由于跨境运输和人员出国的难度、成本增高,2020年参展国内线下艺博会的国外画廊数量缩减,不少艺博会与往年相比总参展画廊数也有减少。在您看来,这对国内本土画廊来说,是否是新的机遇?

石:这个现象其实我在展位上跟一些藏家和同行交流过。一方面中国的基数比较大,而且新兴藏家和家庭消费也越来越多。他们可能不会像上一代藏家一样去花大量时间研究艺术家的背景和创作情况,而是更加直接地在艺博会上购入自己喜欢的作品。因为他们了解参加艺博会的画廊都是专业的,专业画廊已完成了一轮筛选和优化,所以说通过有品质的博览会来选择喜欢的作品,对藏家来说也是一个保证。当下潮流艺术其实也有利于艺术品的收藏,比如新入门的藏家或许从潮流艺术或者版画入手,当他们有更高审美和需求的时候,依然会选择专业的画廊去收藏和选购。这可能跟藏家年龄的变化有关,其实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现象。

今年的疫情让总体经济层面不容乐观,但收藏艺术品的藏家依然是在的,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并不会因为经济的形势而在精神需求做减法。这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无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精神养分。

当:疫情的爆发,给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日常生活的差异化和病毒的肆虐,使不少艺术家重新思考生命的主题,以及异常化的生活方式给人心理造成的影响。在您和艺术家沟通的过程中,您认为他们的创作是否发生了新的倾向和变化?

石:确实是有的。我们5月举办的翟倞的个展,其中有一件作品《6天》,我曾问过翟倞这6个苹果是怎么来的?他说其实就是年初他从山西老家回北京隔离的时住在工作室,冰箱里只有6个苹果,这就是他那几天要分配的食物之一。翟倞觉得疫情其实对每个人,包括对艺术家的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反而我觉得有趣的是,因为疫情艺术家们的社交少了,其他展览活动少了,他们有大量的时间专注创作,而且花在研究上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作品也有质的飞跃。或许对艺术家来讲是好事,有了和自己对话和思考的时间。

当:今年很多艺术家在隔离期间创作的作品都跟日常生活,或者生活的空间关系特别紧密。以后可能都不会再有这种被迫14天的时间只能待在一个空间里独自生活的机会了,这一批作品也由此显得更加珍贵。

石:是的,毕竟艺术家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他们会从敏锐的感知去讲疫情对自己的影响。我很期待看到这种生活细节对他们创作产生的影响,更能体现自我化、个体化差异。

当:艺术界的跨国合作已十分常见,来自不同国家的策展人、艺术家可能因为一场展览相聚在一起;跨国驻留对于艺术家来讲也较为普遍。在疫情的冲击后,您认为未来艺术界的国际合作是否会产生新的形势或变化?在国际线下社交还未完全开放的当下,国际合作该如何展开?

石:2019年12月千高原与台北VT非常庙合作,做了一场名为“宏大的事”的新媒体展,呈现了陈秋林、陈潇伊和冯冰伊的录像、摄影、装置作品。原本计划今年6月,我们会邀请台湾艺术家何孟娟会来千高原驻留创作,但因为疫情和其他政策原因,这个项目暂时被推迟了。我们画廊有区域主管岗位,这位同事常驻在芬兰,主要负责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她主要的工作是参与海外博览会对接、艺术品销售,同时也会跟境外美术馆、策展人和艺术机构沟通,达成双方的项目交换或互动合作。今年这部分工作都没办法开展,目前只能通过线上的形式来参与。比如瑞士巴塞尔Liste博览会、巴黎的Asia Now博览会。这部分的工作虽然没有获得直接的反响和收获,但我们依然会持续开拓和发展。

猜你喜欢
艺博会个展藏家
藏家之友
杨海固个展:浮现
一分钟台北:欧文·沃姆个展
艺博会“围城”背后的城市战术
展览纪录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
“大北方”杨光个展亮相爱慕美术馆
第14届广州艺博会多措施吸引高端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