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珏,张云贇
(荆门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北荆门 448000)
1973年,第一届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概念,到如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史仅有40多年。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环境保护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和人民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的有力保障之一,响应“绿色时代”的号召,已经成为发展规划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由之路,国家也在不断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指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够适应环保新形势和当前国情,在建设项目过程中起到预防不利影响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属于市场行为范畴,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过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导致市场出现恶性竞争[1]。为了通过减少环境影响评价的资源投入,降低实际成本来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恶性竞争不仅对环境影响评价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监控,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这一问题缺乏重视程度,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目前,我国缺乏全面管理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监管机制,导致缺乏制定评价指标的有效依据。由于缺乏相关行业规范,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通过降低收费标准引发恶性竞争。此外,由于缺乏监管机制,市场准入资质混乱,相关机构评价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实际问题无法解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处于探索时期,需要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融入市场行为和研究工作,逐渐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2]。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需的相关技术还比较落后,不同地区的评价工作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对相关工作的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致使一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缺乏科学性,先进评价技术的应用相对迟缓。
为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配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群众缺乏参与性,主要原因是群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认知不深,缺少参与意识。此外,许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不大力向公众推广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导致环境影响评价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在新的环境保护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由于评价工作的复杂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建设项目,而且要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有深入的了解,以便科学地判断环境影响程度。在环境影响评估的各个层面,工作均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并须顾及公众的参与程度。每个建设项目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需要各建设单位积极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和多重要求,如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业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力,将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能顺利开展[3]。
虽然我国现已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规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影响,导致相关评价制度根本无法有效实施。许多企业重视自身利益,在生产或建设中使用污染较大的方式。与此同时,许多企业使用违规方法避开环境影响评价的环节,导致许多项目在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建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既要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又要强调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从而使企业能够主动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规划的领导者,政府不仅需要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考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有助于有关部门在经济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可以了解各种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合考虑多种意见,进一步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同时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资源浪费不仅使生产、建设难以有效开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制约了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4]。通过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有助于系统地对建设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有效地避免规划内容不完善造成的资源浪费。此外,在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侧重于经济快速增长,忽视了经济建设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后期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困难,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和资源来改善生态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资金和资源被反复消耗,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依靠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不断完善地方发展规划,有利于提高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从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针对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监管机制相对落后的情况,有关部门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行业特点和实际开展情况,改进现有的市场机制,通过引进先进的监督管理方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质量进行定期评价和监督[5]。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部门工作方法进行整治,运用多元化的监管模式,使环境影响评价市场运营逐渐规范化,进一步提升环境影响评价水平。
①环境保护部门要充分理解和分析公众的意见,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及时处理好环境保护意见,充分提升群众的接受程度。②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宣传和管理,提高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积极性。③由于法律意识、道德水平和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影响,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丰富宣传教育手段,使群众正确认识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权益。
在具体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一些区域建设开发部门和环境保护审批机构都属于同一部门[6]。由于两者关系密切,审批机构不能客观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这是影响工作质量的主要原因。此外,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亦会因从事工作的人数较少及不具备从事工作的标准而受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核工作,要求环评报告作出妥善的修正。在审核报告时,有必要了解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同时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有必要对项目进行跟踪监督,为以后的环境影响评估验收和日常检查提供参考。
相关部门应扩充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内容,结合环境影响因素的预测和评价,重视资源的分配程度,同时将这些内容集中于评价系统,从而设计出不同等级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有效地展示环境影响评价在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低碳发展等方面的作用[7]。此外,还需要更加注意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如生态标准、影响强度、环境敏感地区、环境现状、污染物控制能力、环境影响评估等。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实现信息数据实时共享,根据数据有效整合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和其他环境保护制度,并开展深层次的研究。网络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应用将使评价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逐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要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对项目的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同时具有复杂的审批过程,需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力。具体来说,工作人员不仅要充分了解评价内容和技术,而且要熟悉项目现场的生态环境,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工艺和实际操作,从而高效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正不断提高,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有效地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有关部门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现状,制定有效的优化措施,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