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2021-01-09 18:38何昭友黄春花陈政谕杨启晟陶小斌甘露吴家荣王自豪刘克俊
兽医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耳病猪群病猪

何昭友 黄春花 陈政谕 杨启晟 陶小斌 甘露 吴家荣 王自豪 刘克俊*

1.广西海和种猪责任有限公司 543302

2.广西畜牧研究所 530001

3.广西宾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0400

1 病原

1.1 病原特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病原体为动脉炎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 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型。病毒有2 个血清型,即美洲型和欧洲型,我国分离到的毒株以美洲型为主。病毒对酸、碱都很敏感,特别是非常不耐碱,一般的消毒剂对其都有抑制作用,但在空气中的感染力可以持续3 周左右。

1.2 传播特征呼吸道是主要感染途径,可通过空气传播。猪场之间猪的移动、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工具、工作人员窜栏、病猪粪污处理不当等,猪场脏乱,气候差、饲养密度大都容易导致本病发生和流行。另外,鸟类、野生动物、老鼠、昆虫都可以机械传播造成蓝耳病传染。

2 临床症状

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猪发病后主要表现呼吸困难症状,但具体症状根据感染猪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又有所不同。急性感染猪群的早期症状与流行性感冒相似,出现发热嗜睡、食欲差、呼吸不畅、咳嗽等特征。

发病的母猪,通常会表现出精神懈怠,容易疲倦、持续咳嗽,呼吸速度减缓、体温升高等症状。未受孕母猪则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很难受孕等情况。妊娠期母猪,则很可能会导致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仔猪为死胎的情况 。感染的公猪,表现厌食,发热,嗜睡,呼吸加快,咳嗽,精液减少,活力下降,受精率和产仔率降低,有的公猪突然死亡。

发生蓝耳病的哺乳期仔猪和保育猪,被毛粗乱、精神不振、怕冷,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流鼻涕,侧卧,四肢划动,死亡率达50%~60%。气喘或耳朵发绀,有的有出血倾向,皮下有斑块,出现关节炎、病毒血症等症状,死亡率高达60%。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加,而胚胎期感染病毒的,多在出生时即死亡或生后数天死亡,死亡率高达100%。

育肥猪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沉郁、昏睡、咳嗽,呼吸困难,有些猪双眼肿胀,出现结膜炎和腹泻,有些断奶仔猪患病也会出现像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食欲不振、腹泻、眼结膜炎等症状。病猪常因继发感染胸膜炎、链球菌病、喘气病而致死。如果及时治疗,不发生继发感染,生长肥育猪可以康复。

3 病理变化

剖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死亡的病猪,淋巴结出血,肺脏水肿,充血、出血。特别是肺部出现间质性、出血性肺炎为特征,血液稀薄呈水样,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肾肿大,膀胱粘膜有点状出血;流产胎儿及弱仔剖检,可见头部,皮下水肿,胸腔内积有大量清亮血点。

4 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病毒病,该病常发生混合感染,通过临床症状和剖检的病理变化难以与其它相似流行病区分,需借助RT-PCR 等实验室诊断方法确诊。猪蓝耳病目前临床上没有特效药物,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能达到预防的效果。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

未出现该病的养猪场,要加强引种检疫制度,控制人员进入,严格消毒。加强饲养管理,调整好猪的日粮,提高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量,平衡各类氨基酸等,提高猪群的抗病力。

未出现该病的猪场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接种,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2 次免疫,首免在配种前2个月,间隔1 个月进行二免。小猪在母源抗体消失前首免,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二免。灭活苗安全,但免疫效果略差,基础免疫进行2 次,间隔3 周,每次每头肌注4ml,以后每隔5 个月免疫1 次,每头4ml。

发病猪场,严格封锁疫点,防止疫情扩散。严格隔离病猪,对病死猪尸体、流产和早产胎儿进行无害化处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严格消毒或销毁。对病猪进行隔离并对症治疗。可用阿斯匹林饲喂临产母猪,以减轻发热,延长妊娠期,减少流产。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防止继发感染。

5 结语

目前,猪蓝耳病无特效药,猪群一旦发病,必须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全场进行消毒,严格落实隔离制度,病猪专场专人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5.1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保证猪舍内环境清洁,做好通风管理工作,保证猪舍内温度适宜,猪舍内铺设的垫草等要经常换。冬季细菌病毒多,猪舍及用具要定期进行消毒,严格防疫,对引进猪只做好检查工作。

5.2 保持栏舍内温度和湿度的相对恒定在阴雨连绵、持续阴冷的季节,一定要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好猪栏保温及湿度设备设施的检修工作,确保在持续恶劣天气时,保持猪舍内温度稳定、环境干燥。一般猪栏室温控制在15~22℃之间,产房仔猪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可以为猪群提供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

5.3 冬季做好栏舍的通风换气工作通风换气一般选择在太阳高照、气温高的中午进行。换气时要遵循“小、缓、不直吹”的原则。换气时通风口要开小一点,而且要缓慢开启,同时进风口的位置要避免进风直接对着猪群机体吹,避免换气时,外界强、大的冷空气突然对猪机体造成强烈刺激,引起猪群感冒,诱发本病。

5.4 利用生态养殖技术,提高猪群抗病能力要提高猪群机体抗病能力,可以利用生态养殖中常用的中草药发酵料、日常饮水添加电解多维或者益生菌,利用益生菌发酵料等技术,提高猪群免疫及抗病能力。

5.5 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疫苗的预防接种做好抗体水平检测工作,根据场地流行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合理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种猪一年3 次,分别在3、7、12 月各注射一次疫苗,且每头猪肌注3 头份;育肥猪群免疫2次,23~25 日龄首免,60 日龄二免。

5.6 防止病毒进入圈舍做好场地的人员、车辆、饲料、药品进出的消毒工作,防止人员物资流动带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病毒。

5.7 谨慎引种不要在疫区引种,避开疫情易高发季节期间引种,引种前后加强检测,做好隔离工作,尽量自繁自养。

猜你喜欢
耳病猪群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