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

2021-01-09 18:38翁习琴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农业农村局225811
兽医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猪瘟患病生猪

翁习琴/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农业农村局 225811

非洲猪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必须报告的A 类动物疫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最早在1921 年被首次报道,世界范围内有26.6%的国家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自2018 年传入我国后,引起了国内多个省市的疫情发生。

1 病原学

非洲猪瘟病毒最初被归属于虹彩病毒科,经过DNA 序列分析后,发现其兼具痘病毒和虹彩病毒的特点,最后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单独列出,1995 年后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这一病毒的直径为175 至215nm,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结构,是线状双股DNA 病毒,有囊膜结构,外囊膜是双层脂质结构,内囊膜来源于内质网膜,目前已知的非洲猪瘟病毒至少有8 种血清型。

非洲猪瘟病毒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在PH 值为4 至13 范围内时均能存活,在动物血液、组织或粪便中也能存活数月,感染动物屠宰后的肉中存在非洲猪瘟病毒,未完全煮熟的肉制品或生肉中该病毒能存活3 月,如果冷冻保存则可能存活数年。但该病毒的热稳定性较差,55℃下30 分钟或60℃下10 分钟即可杀灭该病毒。1%的福尔马林6d 可以杀死非洲猪瘟病毒,2%的氢氧化钠24 小时后能够使其灭活,乙醚、氯仿等脂溶性消毒剂对该病毒也有一定的灭活效果。

2 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病毒是目前唯一已知的核酸是DNA 的虫媒病毒,其传播方式分为三种,其一是野猪、林猪等动物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后将病毒传播给家猪;其二是由软蜱叮咬家猪后造成疾病传播;其三是家猪之间相互传播;在我国后两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主要的传染源是患病猪、带毒猪以及猪虱、钝缘蜱等软蜱。患病猪和带毒猪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机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内均有大量的病毒容易造成生产工具、生产场所的污染,健康生猪当接触到被污染的工具和场所后,病毒经由口鼻进入机体,扁桃体和下颌淋巴结首先被感染,而后经由淋巴循环进入到各个淋巴结、骨髓以及其他脏器中,自然感染的条件下往往6 至8d 就会形成病毒性败血症。在生猪皮肤擦伤、黏膜损坏时病毒也能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到体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时如果注射器械上附着病毒或消毒不完全也能够造成本病的发生。猪虱、钝缘蜱等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中间宿主,病毒可以在软蜱体内存活较长时间,健康生猪被叮咬后而感染此病。目前,还没有反刍动物、犬、猫以及其他动物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报道。

3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条件下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为3 至5d,也有个别患病猪的潜伏期达到28d,人工感染条件下,潜伏期缩短为2 至5d。根据病程长短和症状的不同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例。最急性型往往是在发病后突然死亡,观察不到明显的临床症状。急性型病例表现为体温升高,患病初期食欲无太大影响,随着病程延长出现食欲减退或费绝,呕吐,下痢,也有的患病猪表现为咳嗽,呼吸速度加快,四肢、耳部、下腹处的皮肤呈蓝紫色,并伴有神经症状,转圈,撞墙,共济失调等。急性病例耐过后往往转变为慢性病例,病毒血症的症状会长期持续,甚至有些耐过猪终身带毒,慢性患病猪时长出现体温升高、肺炎,且反复治疗不见效,生长速度缓慢,消瘦,在饲养条件欠佳时还容易继发其他疾病。

4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进行大致诊断,但由于其临床症状与传统猪瘟较为相似,所以需要进行鉴别,如需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标准实验为动物接种试验,即采集病料后,将病料分别接种于接种过猪瘟疫苗的免疫猪和猪瘟易感猪体内,如果两个类型的猪均不发病则该病原既不是非洲猪瘟病毒也不是猪瘟病毒,如果接种疫苗的免疫猪不发病但易感猪发病且症状与猪瘟类似,则证明是猪瘟病毒感染,如果两类型猪均发病且症状与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类似,则该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除此之外,也可是使用免疫组化法、免疫酶技术、红细胞吸附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等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或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多重PCR 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检测,以上方法均能较为敏感的诊断出该疾病。

5 防控措施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其血清型和强弱毒株之间区别较大。该病的传播速度又比较快,危害较为严重。所以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时不得私自用药治疗,而是应当采取措施果断淘汰感染生猪或猪群,对其尸体、排泄物等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并对厂区进行严格的封锁,封锁期间要使用2%的烧碱溶液进行彻底的大消毒,任何生猪和猪肉制品均不得出入厂区。

目前,尚没有非洲猪瘟商品化的疫苗可供养殖户选择,虽然从上个世纪60 年代开始,学者们就开始研究非洲猪瘟灭活疫苗,但是灭活疫苗不能很好的对强毒株的感染起到保护作用。而减毒活疫苗存在慢性感染的情况,有一定的风险。此外,基因工程疫苗、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也在积极的研发阶段。2020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成功创制处了非洲猪瘟弱毒活疫苗,目前正处于扩大临床和生产性试验的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商品化的疫苗上市,从而更好的预防非洲猪瘟这一疾病。

目前,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仍应当以预防为主要方针。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生猪圈舍和运动场的卫生,及时的清扫粪污,避免粪污堆积产生有害气体、滋生细菌,每周进行两次消毒,消毒过程中要无死角,墙面、地面、棚顶、饲料槽、饮水器以及垫料等都要进行消毒。配制饲料时要注重营养均衡、全面,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提升生猪的抵抗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另外,还应当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非洲猪瘟的检测工作,当发生不明原因的生猪死亡时,应当立刻上报。新引进的生猪要经过隔离,隔离期间检测2 次,均为阴性时可以认为该生猪为健康生猪可以混群饲养。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也应当做好检疫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确诊,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猜你喜欢
猪瘟患病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完形填空训练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