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与传播扩散风险

2021-01-10 09:41王文军
饲料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养猪户屠宰猪瘟

王文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二一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石河子832066)

非洲猪瘟对猪群的生命安全有很大侵害,需要养猪户明确非洲猪瘟的防控方向。本文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与传播扩散风险展开论述。首先对病毒来源、传播形式和易感动物进行了分析,随后阐述了养殖环节、屠宰环节和流通环节中病毒的传播及扩散风险,希望能对相关的研究提供帮助。

1 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

1.1 病毒来源

感染非洲猪瘟的病猪是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且此类病毒具有长期存活的特点,有时病毒还会寄宿在蚊虫体内。当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了健康的生猪后,生猪就会被感染非洲猪瘟,导致病毒在猪群内传播。病毒还可以在蜱的体内存活较长的时间,当蜱排卵后,卵中也会携带病毒,使病毒被一直储存下来。另外,病猪的排泄物中也会带有非洲猪瘟病毒,若养殖户没有对其进行科学处理,那么病毒还可能对周围的空气或水环境等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要从根源上防控非洲猪瘟,规范养殖流程。

1.2 传播形式

非洲猪瘟的传播形式具有多样性特点,如上述提到的蚊虫传播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非洲猪瘟病毒还可以通过猪群间的接触以及野猪的行动等进行传播和扩散,需要养猪户做好生猪日常的防疫及管护工作,以免养殖环境受外界干扰因素影响而间接增加病毒传播风险。生猪的屠宰、运输和交易等环节也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不仅会存在于病猪的体内或外表,还会被运输人员或养殖人员携带到其他区域,导致交叉性传播的现象产生,既影响了区域内生猪交易市场的安全与稳定,又增加了病毒防控的难度。

1.3 易感染动物

家猪或野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传播对象,且家猪的感染率要更高一些。如很多养猪户会在同一猪舍内放置2~3头猪,若猪舍面积足够大,还会放置更多的猪,这就会导致同舍内的猪更容易感染非洲猪瘟病毒。除此之外,母猪的感染率会较公猪要高一些。如妊娠母猪会因自身的繁衍特性,使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流入到乳液或胎儿中,这时母猪的免疫系统就会因营养成分失衡而受到影响,导致病毒更容易侵入到体内,威胁了母猪与胎儿的安全。

2 非洲猪瘟的传播扩散风险

2.1 养殖环节的风险

生猪养殖环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周期性特点,需要养殖团队制订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在实际养殖中若出现防疫体系不健全或日常饲养不规范等问题,那么就容易提高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如有些养猪户会受经济条件或区域环境限制的影响,难以强化基础的养殖设施,存在饲养密度较大或防疫规范度不高等问题,给生猪的安全养殖埋下了隐患。还有一些散养猪户没有较高的防疫意识,在饲养生猪的过程中会将没有经过灭毒处理的饲料或泔水直接放置在食槽中。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容易增加生猪的患病率,给非洲猪瘟以可乘之机。

2.2 屠宰环节的风险

对区域内生猪屠宰市场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提高重视,一方面营造良好、稳定的屠宰环境,为保证生猪的质量安全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则能提高屠宰市场的监管效率与力度,约束屠宰人员的市场行为。但若个别屠宰人员不遵守市场准则,在没达到防疫标准的条件下私自屠宰生猪,易增加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若屠宰市场中存在患有非洲猪瘟的病猪或病猪处在潜伏期内,那么生猪屠宰作业时,流动的生猪便会增加非洲猪瘟的扩散风险。

2.3 流通环节的风险

规范生猪运输与销售体制也是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良性生猪交易市场的维护有辅助性作用。但若在生猪运输过程中没有做好全面的防疫处理工作,那么病毒就可能出现跨区域传播的情况。生猪运输中需要使用很多的设备工具,若运输团队没有对这些设施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病毒就容易附着其中,使病毒的传播及扩散风险随之增加。由于生猪交易市场运行时人流量及物流量较大,若有关部门没有对交易市场进行定期消毒或防疫监管,也会导致病毒传播风险的提升。因此要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加强对区域内生猪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非洲猪瘟的出现和传播。

3 小结

面对严峻的非洲猪瘟疫情,生猪养殖户不但要严格按照标准的猪瘟防疫措施开展相应工作,而且应该进一步学习非洲猪瘟的基础防范知识、要点和注意事项等,以提高生猪养殖的专业性、规范性与安全性。对于日常防疫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和干扰因素,养猪户也应该针对问题及时处理,为猪群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养猪户屠宰猪瘟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影响农村养猪户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基层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控实用技术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影响农村养猪户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