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21-01-10 13:27覃世燕李绍文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覃世燕 李绍文

【摘 要】本文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为例,论述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提出开展调研以确保混合式教学的针对性、开展线上资源建设、构建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超星学习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0-0109-02

当前,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积极探索新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日常应用,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新常态”。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占多大比例才合适?该怎么去评价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这些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笔者所在学校电类专业含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笔者以该门课程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对象,开展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开展调研以确保混合式教学的针对性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子、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学习有重要作用,因此,以该门课程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对象,一方面要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要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确保该门课程混合式教学开展的针对性,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与学习困惑,分别从资源的形式、活动方式与考评方式等方面开展了调研,为后期该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

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电子专业、机电专业2019级学生,回收问卷共计115份。该群体已经有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体验,大部分学生曾参与过一些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因此对该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有更为明确的诉求。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有接近70%的学生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他们认为该模式带来的学习收获更大,认为与传统教学相比,线上学习时间、空间更自由灵活,可以自主安排,教学资源可以反复观看,更加便利,但是由于学习问题的解决不如面对面的线下教学直接、对课余学习要求的增加以及学习状况被随时关注,有接近50%学生认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压力。该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困难集中在电路原理的学习上,学生对课程实训项目方面的教学资源的需求量很大,课程的考核方式则呈现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期待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改革。在课程资源上,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内容更丰富,既包含了教学PPT、微课,也包括了解决学习疑难的针对性视频,对线上作业也有一定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约占47%,在补充的交流访谈中发现,学生能接受半小时以上线上学习的,大多是在有师生互动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线上活动的形式中,在线测试和讨论交流占比最高,说明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期待以及自主表达的诉求。通过调研,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受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也对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调研为《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二、开展线上资源建设

超星学习通平台强大的信息交互模式,為教师创设了教学和课程建设、管理的空间,师生通过App就可以达成资源的分享和教学的互动,因此,我们基于该平台建设《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线上资源,系统地分析了调研的数据,在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的情况下,结合课程特点,梳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以确保该门课程混合式教学开展的有效性。

资源建设以够用、适用为度。我们确定了线上课程的“度”,即线上课程的比例,通过对课程进行再设计,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协作的学习体验,搭建了线上课程资源的框架。究竟哪些内容适合开展线上的教学,占多大的比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把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线上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我们对此进行了充分论证。例如,在《二极管及其应用》章节中,考虑到学生刚开始接触相关电子知识,我们将需要实验及原理分析、既基础又关键的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放在了线下,让学生有更强的实验体验感;而相对简单的二极管极性分辨、检测,以及趣味性较强的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实验安排在了线上,线下再进行具体的实验论证;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整流桥原理,则是将线上生动的动画视频完成原理的预学和线下的原理解析、电路安装进行强化巩固相结合,帮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确保教学效果。

资源与活动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资源的形式考虑了学科特点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融合,以更多的形式呈现学科知识。如线下上课时使用PPT,以便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回顾;制作生动有趣的微课,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解决难点、易错点;利用章节后的习题,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梳理知识点;等等。不是为了简单的丰富多样,而是为了发挥不同类型资源的优势,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真实有效的提升。此外,在活动的形式上,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优势,通过签到、投票、主题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资源建设融入企业元素,助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结合课程特点,对接岗位标准,我们在线上课程中融入了企业元素,以此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又是电子专业学生的专业入门课程,对学生认识职业规范和岗位标准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本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尝试在线上课程中穿插含有企业元素的特色课堂,具体包括:技术规范的融入,如电路焊接技术要求;生产流程的融入,将其整合到实训项目当中;企业文化元素的融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该类课程的呼声较高,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构建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超星学习通平台具有通知、签到、直播、投票、问卷、评分、主题讨论等多种功能,让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开展成为可能。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不能采取“一考定乾坤”的考评模式,必须构建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的多样性的评价模式,这也正顺应了前期调研中学生对课程评价模式的期待。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践研究后,我们发现活动考核方式和评价的标准对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动机及参与度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学习前就明确该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那么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会增加。因此,我们进一步规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评价。一是线上评价的多样化。结合不同章节的线上活动,如线上学习签到、学习时间、讨论参与度、章节测试等活动,根据平台统计,设置了得分、加分,让每一项学习活动都有对应的考核标准以牵制学生的学习,最终形成线上学习成绩,也方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结果。二是课中评价的多样化。电路原理性的课程,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参与度、学习效果等作为评价要素,实训性的项目则把操作的规范性、职业素养(如小组合作、专业情感、精益求精以及7S管理)作为过程评价的要素,终结性评价则注重电子电路的安装工艺和功能的实现,利用平台的投票、问卷功能,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环节实现课程评价的公平化,最终生成线下学习的平时成绩。三是课程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包括对平台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和课程的技能、理论的期末性综合考核,最终的课程成绩按线上、线下、期末3∶3∶4比例进行评定。多样化的线上线下评价方式,更多是过程性与终结性的评价的结合,是学生学习的方向标,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达成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确保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质量。该模式相比传统单一的线下教学,个人、小组在活动中的排行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学习的效果也有了提高。

四、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超星学习通平台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专业移动学习平台,它能实时记录数据,方便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给教与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中,我们依托平台,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平台上开展教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保证。下面以《三极管识别与检测》一课为例,分享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经验。课前,教师在平台上发布三极管基础知识预学任务,学生按课前任务书完成视频观看、课前预学检测,完成三极管基础知识预学,教师通过平台数据检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了解预学情况,调整课中教學策略。课中教学中,教师通过平台的抢答功能检测学生预学情况,并进行小组评分,随后导入课中学习任务。小组任务实施过程中,通过计时器预设任务时间,以投屏形式播放学生任务实施情况,最后在作品展示、点评阶段,小组点评、投票,评出优胜小组。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后,通过平台随时查看、指导学生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互相穿插,优势互补,既充分发挥了平台实时记录、数据统计的功能,让不同的活动形式落到实处,又让线下的活动实施有了更好的保障,此外,由于评价积分的透明、公开,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并确保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的应用克服了远程教育中存在的沟通和交流的障碍,能够实现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利用,使得学生可以借助各种移动终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了传统单一的课堂模式,多样化的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企业特色课程的融入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管恩京.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陈朝晖,王达诠,陈名弟,文国治.基于知识建构与交互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8).

[3]李湛,赵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0.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为例”(编号:GXZZJG2019B14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覃世燕(1983— ),女,广西平南人,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应用;李绍文(1978— ),男,广西桂平人,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应用。

(责编 田 青)

猜你喜欢
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应用与研究
浅论超星学习通辅助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实现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
超星学习通APP在高校推广的可行性简析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