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的价值哲学及实证分析

2021-01-10 16:11盛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议事矛盾价值

盛晟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议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从唯物辩证哲学的角度看,“议”是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作用于人们头脑产生的反映,反过来又必然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议事;价值;矛盾

《孙子兵法·计篇》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1]意思是,还没开始打仗,“庙算”胜出的,获胜的机会要多多了;没开始打仗,“庙算”不胜的,获胜的可能性少之又少。“庙算”是如何“算”的,为何有这样神奇的“功能”呢?南宋张预说:“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然后遣之”。在上古时代,就是“致斋于庙”,即到祖庙献上祭品,占卜吉凶,祈求护佑。后来,不一样了,曹操说:“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实际上成为在“庙堂”召开的“作战会议”,大家从“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等方面在“庙堂”上合议合议。“算”就是“议”,商议,计议,谋议。“议”的地方,中原民族最早可能放到“庙堂”这样庄严神圣的场所,少数民族则可能略有不同。据《大金国志》记载,金初出征时,“上自大元帅,中至万户,下至百户,……适野环坐,画灰而议,自卑者始,议毕漫灭之……”。女真族刚兴起的时候选择的地方就是野外,因陋就简。议的目的,是要找到对策,找出计谋。计谋周密、巧妙,战场取胜的概率就高。行军打仗,勇武固然重要,但战前计谋是先决条件,因此《孙子兵法》十三篇,把《计篇》放到首篇。可见,在古代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中,“议”是一个重要概念。

在生活哲学里,“议”也是一个重要概念。俗语说:“吃不穷,穿不穷,没有算计一世穷。” 居家过日子,当然要勤劳节俭,但关键还是要有盘算。这里的“算”“计”与《孙子兵法》所说的“算”“计”有异曲同工之妙。独虑为“算”,众“算”成“议”;在心为“算”,出言成“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独“算”不如众“算”。扬雄说:“善其谋而后动”。意思是一件事要精心谋划后再付诸行动。《广雅》解释:“谋,议也。”又解释“议,谋也。”鬼谷子特别推崇“结比之谋”,认为“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结比之谋”即是众谋。众谋当然是需要众人“议”的。

从矛盾运动的哲学观看,“议”是客观世界矛盾运动作用于人的主观头脑必然生发的现象。矛盾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面,正与反、阴与阳、利与害、优与劣,等等,这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面相互排斥、相互依存,并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正是事物的矛盾运动才不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客观世界的矛盾反映到人的主观头脑,便成为人认识上的矛盾,爱与憎、喜与厌、褒与贬、赞与抑,等等。人与人认识上的矛盾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存,并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构成支持与反对相交织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人的认识的发展又将引领人的行为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而“议”,就是人与人认识上支持与反对矛盾运動的外在表现。《鬼谷子》有言:“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2]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变”是客观世界之变,就是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变”引发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谋划对策,对策不同就需要一起议论,议论就要演说、鼓动、宣传,演说、鼓动、宣传就必然会主张极力推进点什么,有所推进就一定有所消除,不利的一面有所消除事态才能得到控制,事态得到控制问题才能得到最后解决;自古以来,问题由生发到解决,无一不都是这个规律。

拿《愚公移山》中故事说,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严重影响到愚公一家通行,与愚公一家的生活发生巨大冲突,[3]随着时间推移(可以想到的直接原因比如愚公一家人口的增多)矛盾越来越尖锐,到90岁的时候愚公终于忍无可忍,这是“变”。这个“变”引发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处置大山?以愚公当时所能想象,“毕力平险”即铲掉大山不失为一种办法,但这实际上意味着选择了一组新的矛盾: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从此去“豫南”到“汉阴”都一路畅通无阻;害,“残年余力”,“不能损魁父之丘”,“且焉置土石”,土石工程浩大艰巨人力难以胜任。这组新的“利”“害”冲突在愚公的头脑里作用的结果是“利”占了上风,因此,他选择的对策仍是“毕力平险”。他的意见得到多数家庭成员支持,但在他妻子那里,对“害”的担心则更为强烈,于是质疑也就随之产生。既有支持又有质疑,愚公一家在究竟如何处置山与人的矛盾问题上就有了认真议一议的必要,而“议”的过程,也就是支持与质疑两种不同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这个矛盾运动实质上是由客观世界山与人之间的矛盾作用于人的主观头脑而产生的。支持方坚定地提出推进方案:“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由此,质疑向支持转化。“议”的过程中不同认识的矛盾运动,推动了“议”的发展,也将影响客观世界矛盾运动进而影响客观世界的发展。在愚公一家强大的推进决心和坚决的推进行动面前,作为与人的生活相冲突的一方,“山”终于做出让步,“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不再“陇断”,对愚公一家而言,“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之“害”消,“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之“利”兴,山与人的冲突得以解决。由此可见,“议”是推动客观世界由“变”而“制”的重要一环。

由《愚公移山》“聚室而谋”可以看出,支持和质疑(或支持和反对),构成为“议”的基本矛盾,二者在“议”的过程中是相互对立的,但“议”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用矛盾的一方去消灭矛盾的另一方,矛盾的双方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斗争而又相互促进,“议”的结果也并非是矛盾斗争的终结而往往是新的更高层次的矛盾斗争的开始。支持的一方因为质疑变得更加完善(不仅有“毕力平险”的想法,更提出了“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的方案),质疑的一方向支持转化并没有立即消灭质疑的问题,而是融入支持一方并参与其内部新的矛盾运动(激发支持方拿出“焉置土石”的实际举措,夫妻之辩后还有智愚之辩,智愚之辩意味着“残年余力”与“其如土石何”的矛盾将长期实际存在)。1994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始动工修建,离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设想,已过去了75年。75年间,支持与反

按照矛盾论观点,矛盾既具有斗争性,又具有统一性。议事中的基本矛盾也一样,支持和质疑(或支持和反对),既相互对立,又能相互转化,由斗爭转为统一。如前所述,女真部落兴起的时候,有“画灰”议事的习俗,虽然议事之时,“上自大元帅,中至万户,下至百户……上下情通,无闭塞之患”,但并非没有观点分歧。据《金史》卷二《太祖纪》载“康宗七年,岁不登,民多流殍,强者转而为盗。欢都等欲重其法,为盗者皆杀之。太祖曰:‘以财杀人,不可。财者,人所致也。’遂减盗贼征偿法为征三倍。民间多逋负,卖妻子不能偿,康宗与官属会议,太祖在外庭以帛系杖端,麾其众,今曰‘今贫者不能自活,卖妻子以偿债。骨肉之爱,人心所同。自今三年勿征,过三年徐图之’。众皆听令,闻者感泣,自是远近归心焉。”在处理盗贼的问题上,欢都与金太祖的观点就不一致,但经“官属会议”及“外庭会议”,金太祖的观点被接受,“众皆听令”,“远近归心”,思想达到高度统一。《淮南子·兵略训》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女真在历史上曾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传说,其强悍的战斗力与其通过“画灰而议”、“官属会议”等议事形式凝聚成的“将勇而志一,兵精而力齐”(《金史·卷四十四·志第二十五》)的士气不无关系。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战争前夕,随着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剥削和压迫的加重,北美殖民地决心发起抗英斗争,但各殖民地“分歧重重”,正是 “从英国议会学来的议事规则”,最终帮助他们在的不利情况下,“形成了强有力的联合抵抗”[5]。支持和质疑(或支持和反对),经由斗争实现更加牢固更为广泛的统一,这也是“议”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黄朴民(注译).白话孙子兵法[M].长沙:岳麓书社,1991:4

[2] 姜忠喆(主编).鬼谷子全书(肆)[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5:18

[3] 王强模(译注).列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131

[4] 陈仓.感谢三峡工程“反对者”[EB/OL].(2006-06-01).http://news.sina.com.cn/o/2006-06-01/15559092408s.shtml

[5] [美]亨利·罗伯特.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1版)[M].袁天鹏,孙涤,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5.

猜你喜欢
议事矛盾价值
街道专题议事激活基层治理
矛盾的我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的探讨
“矛盾多发”可怕吗?
不要拉布
学校议事需谨防“三化”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