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烷值机基础气缸高度的调定方法及意义

2021-01-10 00:20侯建奎李世海李旭春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6期

侯建奎 李世海 李旭春

摘要:本文介绍了ASTM-CFR辛烷值机在大修后如何对基础气缸高度进行准确调节与定位,同时对基础气缸高度的调定方法做了比较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ASTM-CFR辛烷值机 基础气缸高度 压缩压力法 测试块法

1.前言

辛烷值的测定是在标准的工况下进行的,而基本气缸高度是标准机器状态的重要参数。每次检修后,都要首先确定基础气缸高度,即计数器(或测微计)所指示的压缩比是否与实际相符,这一参数若调不标准,将会产生较大的系统误差,尤其是用压缩比法,测定辛烷值时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ASTM-CFR机规定较严格,首先用压缩压力法确定气缸基础高度,再用标准测试块(塞规)检验。

2.基础气缸高度调定方法

2.1压缩压力法

发动机的压缩比越高,其压缩压力也越大,在辛烷值机所能改变的压缩比范围内,压缩压力与压缩比呈线性关系(要保证气缸的密闭性良好,即进排气门严密,活塞及活塞环的间隙符合标准,润滑良好,温度变化不大等)。

2.1.1马达法基础气缸高度的调定

首先将发动机预热运转达到标准温度状态,然后立即停油、停点火,快速停机,迅速取下爆震传感器,换上气缸压力表(压力表要定期校正,保证准确)。在化油器喉管符合当地大气压力所要求的尺寸下,用电动机拖动发动机,调整气缸高度使压缩压力符合所示要求[1],要选择符合本机所处大气压力及所使用喉管尺寸的曲线,检查压缩压力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值。

在进行辛烷值机基础气缸高度的调定之前,先从动槽式水银气压表读取环境的大气压力值,然后根据换算为相应的英寸汞柱(inHg)。将计数器上、下排读数都调到930,[测微计为8.94mm(0.352in)],这时的压缩压力如不符合曲线上所对应的规定值,则应调整气缸高度,即松开计数器软轴连接,调整气缸高度使之符合规定值,然后,再连接好软轴。

2.1.2研究法基礎气缸高度的调定

因为研究法只有一个喉管尺寸(喉管尺寸为9/16英寸),故其压缩压力曲线[2]只有一条将发动机预热运转达到标准温度状态,用与马达法基础气缸调定相同的方法进行基础气缸标定,这时的压缩压力如不符合曲线上所对应的规定值,则应调整气缸高度,即松开计数器软轴连接,调整气缸高度使之符合规定值,然后,再连接好软轴。

无论是研究法还是马达法,除了确定930计数器所对应的压缩压力之外,还应在其他压缩比下验证压缩压力线性关系。其压缩压力曲线线性应符合规定。

以上压缩压力的数值允许有±2.0 磅/英寸2(1bf/in2)的误差。

值得注意的是,计数器读数是经大气压力补正至标准大气压[760mmHg(29.92inHg)]后的值,即经过补正后的计数器下行读数。

具体补正方法参见GB/T503-1995及GB/T5487-1995[3]。

检查后,如果发现数据在计数器范围内普遍存在偏差,则应重新调整计数器的对应关系。如果发现某一段数据有偏差,而其它部分数据正常,则说明气缸某一段有变形的可能,要进行仔细测量,严重的要进行气缸大修。

2.2检验基础气缸高度(测试块法)

为了检验其调定的正确性,ASTM标准方法还规定了用测试块(塞规)来检验基础气缸高度见。其操作过程如下:

2.2.1取下气缸压力表,现将飞轮旋转至上死点前90°位置,再将直径为15.88mm (5/8in)的标准测试块(塞规)伸入气缸,放在两气门之间的位置上,然后用手慢慢旋转飞轮至上死点,同时慢慢调节气缸高度,手试推拉塞规,当活塞处于上死点位置时,测量塞规两面刚刚与活塞和缸头接触,但不要挤压,这时活塞顶与缸头间隙即为15.88mm;此时记录气缸高度的计数器读数为A,上述步骤均用手动操作,以免损坏设备。

2.2.2按如上方法,将活塞置于压缩冲程上死点位置,测量进气门顶与活塞顶刚刚接触塞规时的计数器读数,其数值为B。用同样的方法测量排气门顶与活塞顶刚刚接触塞规时的计数器读数,其数值为C。

2.2.3用公式F=916+[(A-B)+(A-C)]×0.156计算F值,F值应再A+14~A-21之间,这样气缸高度的定位是合适的。

3.结论

以上对辛烷值机基础气缸高度的调定方法做了比较详细地介绍,仅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ASTM D2700-01a.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otor Octane Number of Spark-Ignition Engine Fuel.P9.

[2]ASTM D2699-01a.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Research Octane Number of Spark-Ignition Engine Fuel.P8.

[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编.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汇编(上).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P153,P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