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1-01-10 15:39赵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艺术史艺术作品思政

摘要:《设计艺术史》兼具艺术与历史的学科特点,蕴含着设计历史中各个节点的时代精神、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本文分析了课程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的重要性,从学习目标与反馈评估角度构建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原则,从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角度充分探讨了课程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开设的课程,要把好思政的主基调,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為一体,充分挖掘每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打破以往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割裂的现象,实现高校各门课程皆育人,这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设计艺术史》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融合了艺术、人文、历史、道德等多方面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对较多的切入点,能更加全面地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史论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设计艺术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原则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在明确教育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学设计体现分析、归因、道德选择等能力的培养,体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培养接班人。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的灌输与洗脑,也不是绘声绘色地讲解设计案例和设计师的生平传记,更不是多多益善地罗列思政要素,而是应该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得出好结论。

1、教学效果与学习目标契合

“课程结束,我想让学生们学到什么?”课程的学习目标要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统一,立足设计艺术史发展的纵向维度,同时进行不同时代艺术特征的横向比较。本课程在讲述设计艺术历史的同时,会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设计艺术的形成原因,从设计作品的背景、设计师、作品反映的时代精神等角度,把教学内容中与思政有关的因素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感悟、内化,并外化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设计理想与信念,鼓励同学们作为职业设计师具有诚信、爱岗、敬业的重要性,保持前辈设计师的优良传统,创作出满足真实需要的设计作品。设计教育不仅应当让学生们具备史论知识和艺术底蕴,更应当探讨设计与人、与自然环境、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教学效果与反馈评估一致

“我怎么知道他们学到了?”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一原则主要掌握学生在完成一门课程后,在知识、情感、技能三个方面的完成度。通过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来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从知情技三个方面入手,可将学习成效评价分为知识理解类如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应用分析类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作业、作品评论等;技能展示类如作品创作等;态度价值类如心得、辩论等。

二、《设计艺术史》课程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1、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

专业知识点的确立在于学生知识盲区的确立,即教师在梳理本门课程知识的同时,找出学生通过自学不能够完成,或是存在模糊性的盲区地带,从这些知识盲区出发切入思想政治教育。纵观中外设计艺术历史,纵向与横向的多元比较,特别是涉及时间重叠的艺术时期,是本门课程的重要支点。如中国清式家具盛行时期与西方巴洛克、罗可可时期并行发展,在讲述两个时期各自文化瑰宝的同时将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形象切入其中,使学生体会到中国设计的独特魅力。

2、艺术作品融入思政元素

艺术作品是设计师设计思想的体现,也是一个艺术时期艺术理论的真实写照。对艺术作品的分析。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能够使学生较为客观地了解当时的意识形态与创作观念,这无疑是融入思政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对于一件艺术作品的精确解读,不仅要熟悉设计艺术史的整体脉络,更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初衷理解透彻。如在分析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的展品时,引导学生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追求技法的同时,不要忽略了作品的美感,设计师有责任和义务将美的作品传达给受众,提升受众的审美,尽到设计师的职责。

3、课程考核融入思政元素

从“知情技”角度出发,设计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全过程。以“技”为载体,融入“知”抒发“情”,在本课程的过程性考核中,将作品创作作为最终期末考核形式。这就需要同学们掌握必备的知识点,首先掌握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背景及意思形态对艺术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其次要对艺术作品本身的解读由表象展示转向本质探索;最后将所有知识进行内化进而转变成外化的行为,并将一定的情怀寓意在作品之中。如果不能对设计艺术历史的各个时期艺术创作理念有深入的了解,就无法做到将某个时期的艺术观点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的考核方式,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语境解读历史,透过历史建立家国情怀。

三、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教师由传授课程内容的基本层面扩展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高级层面转变,坚持系统设计,做到持续改进,有意识有目的地策划每一次教学活动。《设计艺术史》课程从课堂知识讲授到课下作品实践,将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悄无声息地运用到课程设计中,揭示设计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期作品发生的起源、规律及风格走向,探寻艺术精神对当代设计的影响,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创作出承载当下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刘立军,魏晓君,胡玉良.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西艺术史》教学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55~157

[2]陆道坤.课程思想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8(03):64~69

[3]冯晗.“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J].西北美术,2020(01):59~61

作者简介:赵艳,女,1981.8,辽宁鞍山,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文化传播

项目来源: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成果

猜你喜欢
艺术史艺术作品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误读的“艺术史”
艺术史上最贵的武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