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的路径探究

2021-01-10 15:39莫雪艳杨少梨王胜礼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信息化

莫雪艳 杨少梨 王胜礼

摘要:信息化时代,要实现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的目标,有必要全面开展推动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资助育人作为基础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下探究高校资助育人的路径,对于优化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资助育人;路径

引言:

信息化时代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高校资助育人在德育工作发挥重要意义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境。面对这些困境,本文尝试从完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明确资助育人价值实现、资助育人模式精准化这几方面探索相关解决路径,旨在优化高校资助育人的方式方法。

一、信息化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意义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资助育人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环境,重新塑造了资助模式、理念、生态,推动学生资助朝着精准化、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1]。首先,能够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教育各模块相辅相成,贯穿高等、职业、基础等各教育领域。其次,能够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建立资助育人体系,把育人的目标贯穿于资助育人的全过程中,可以保障困难生的权利,还能激发他们发愤图强,为实现教育公平夯实基础。再次,能够提升德育教育的工作质量。可以将育人理念和目标贯穿到整个过程,鼓舞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从而提升德育工作质量。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困境

1、体系构建不完善

信息化时代,资助育人整个体系构建不够完备,认定标准存在不统一现象。奖助学金评定过程中条例不完善和实施程序中监管不到位,贫困生认定标准模糊和认定过程复杂,助学贷款申请中个人信息诚信缺失和审批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屡见不鲜。勤工助学模式陈旧,创造性匮乏。大部分勤工助学岗位仅处在“劳务性”层次,在过程中缺乏相关规范来约束,没有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资助育人队伍的专业性不足,特别是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这部分工作往往还是由辅导员承担,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容易出现讲大道理、照本宣科、无时效性的工作状况。

2、价值实现亟待提升

信息化时代,资助育人的方式繁多,但是资助育人的初心需要被重新确认[2]。部分高校在进行资助育人工作时,只重视经济方面的援助而忽略了对贫困生的德育援助,此模式造成了育人与资助相分离的后果,甚至出现有些被资助的学生抱怨发钱迟、资助少的负面现象。学生在价值观上缺少反哺情怀,没有知恩图报的理念。有些学生在享受了无息贷款政策后,缺乏偿还意识,把这项政策认为是理所当然,使银行等相关部门遭受损失,长此以往不愿提供这方面的帮助。当下对高校生的思想与心理帮扶上存在不足,贫困生多不擅长交流且有自卑心理,容易产生心理负担甚至走极端。

3、精准性需要提高

信息化时代,资助育人在精准度方面需要提高。在援助贫困生的过程中,学生敏感个人信息与信息的公布程度存在尺度大小掌握困难的情况,很多时候援助方了解过度、相关人员监察不严,高校管理不到位均会暴露学生的敏感信息。高校援助通常是千篇一律,而不同学生却有着不同需求,这种不匹配造成具体化、专业化、高效化的指导与援助匮乏。随着信息化在资助育人构成中的不断应用,资助方与受助方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真情实感式的教育引导与人文关怀消失。受助学生往往感受到的是一堆数据,对学生心灵安抚、心理指导、职责养成和能力获得等方面的精准援助很少。

三、信息化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路径探究

1、完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充分运用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便捷,建立贫困认定等级化模式。利用大数据测算学生家庭收入水平,了解学生平时的消费习惯,综合考评判定是否进行资助。在资助学生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学生学会“开源”,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帮助学生匹配到适合自己的勤工助学岗位,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理念。同时,完善勤工助学管理系统,设置专人专岗进行日常维护,方便好政策在同学间的宣传。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完备的资助育人队伍,加大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严格考核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素养、创新能力。针对不同的贫困生要顺势而为、因势而谋、灵活多变,在信息化时代下做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2、明确资助育人价值实现

在信息化纷繁复杂的当今,不忘初心,重视“资助”更要重视“育人”。不仅仅只停留在资金上的援助,更应保障能力提高上的帮扶。要以励志教育为导向,树立成功成才的典型,借助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在生活、学业、工作上积极进步。坚持以人为本,探究资助育人价值功效。一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怀揣资助一个,育成一个的目标。在援助的同时不忘高质量的德育工作,育人要与资助充分融合。一方面,积极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心理素质,鼓励其放远眼光甩掉包袱,不拘泥于现状勇敢突进,更好的在信息化的时代发光发热。另一方面,对已经获得荣誉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处在黑暗中的贫困生能看到胜利曙光,指引其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坚定迈步向前,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优质青年。

3、资助育人模式精准化

信息化时代,高校可以从资助主体、平台载体、敏感信息三个角度助力资助育人模式精准化[3]。资助主体方面,做到资助流程标准化、监督责任具体化、制度管理精细化、队伍组织专业化、信息资金公开化,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精准资助,保障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业、促进全面发展成才。平台载体方面,深挖学生资助育人系统功能,不能只提供信息录入、困难认定、资金领取等低级别功能,要积极拓宽学生资助信息系统使用的力度和准度,定期进行系统升级,提供职业规划、心理按摩、文化渲染、技术指导等高级别功能应用。敏感信息方面,降低贫困生隐私公开范围,涉及身份证、银行卡、联系方式、家庭成员等敏感信息可选择性地发布,最大限度维护其信息安全与隐秘。

四、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在已经取得的成果面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寻求突破打开新路径。各相关部门应全面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成效,为提高育人质量夯实基础,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军彪,郑悦.新媒体时代高校资助工作宣传教育路径创新——基于民族地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01):55-60.

[2]王迪.以育为本,以爱为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1(06):217-219.

[3]胡思斯,张自昱,柳松洁.“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提升路径研究[J].今日财富,2021(01):191-192.

作者简介:莫雪艷(1995年11月),女,壮族,广东清远,本科,辅导员,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学生工作。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