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探索

2021-01-10 15:39朱明瑛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策略

摘要: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将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联合起来,需要英语教师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以课程思政为基本载体,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特点,充分认识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效。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并且着重研究了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一、课程思政的定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英语课程在高校里属于公共基础课,课程量比较多,这就为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提供了很好客观条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会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其中包括意識形态、西方世界的价值取向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到达思政教育的目的。目前单靠高校的思政课程所起到作用还有有限的,有些学生对于思政课上显性的授课方式兴趣不高,而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外语教学中,反而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因为大学英语课时较多,也能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由此看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表达,更重要的是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然而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大部分的侧重点放在了语法知识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导致大学生在语言知识学习过程中德育教育缺失,使其并不具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然而实质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中还包含诸多环保理念以及爱国教育等隐性思政教育内容,这些均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思政教育元素,并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流程,通过潜移默化的自然融入和渗透,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均有积极意义。因此,基于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高度契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可行性。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大学英语课程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实际教学目标设计与定位中存在一些问题。尽管近年来相关教材越来越重视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目标设计,但部分还是将精力局限在语言教学或跨文化交际教学范围内,并未兼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因此,相应的教学目标中对能力目标的要求没有很好地体现思政教育的导向。我们应该对这种课程思政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外语类课程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在教学目标中设计更新的德育目标,比如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格;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主动沟通及团队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专注目标的精神等。如此,在英语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思政在外语课堂建设中的具体落地,是推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化的重要手段。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在大学英语授课时除了学习指定教材的内容之外,还增加国外报刊媒体舆论对中国问题的报道以及中美两国国情、重要会议文献资料翻译、解读。改变原有的授课模式,增加用英语报道中国的内容评述,开展辩论讨论与师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负面文章,比较对同一国际事件的不同评价,尤其是同一事件中外有不同结论,变消极为积极,对有争议的问题不回避。此模块旨在促进学生外语水平提高的同时,增强学生就思政材料发表自己观点的思辨能力和对我国主流观点立场的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意识。

同时,还布置学生学习英文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讲话等时政内容,作为加强思政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大学英语课程每周两课时,教师选取国外报刊媒体涉华舆情舆论等相关内容补充到课题教学中,并根据所选主题开展课堂辩论讨论。教师选择十几篇中文时政类文章,主要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十八大以来的中央文件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等方面文献的英文版、人民日报社论或时评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当代社会、对接国家战略,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拓宽“课程思政”的育人途径

第一课堂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第二课堂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觑,其育人功效同样重要。与其他学科不同,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之美的同时,深层次领会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思想价值。因此,学习一门语言必定要冲破课堂的限制,深入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信念,并创造环境,将其实际应用于日常生活,以展现语言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比较常见的第二课堂竞赛形式包括演讲、写作、阅读、辩论、跨文化情景、模拟联合国等。外语教育的传统课堂学习形式包括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强调互动的讨论、角色扮演,也可以加入即兴演讲、辩论、模拟联合国等丰富的实践形式,通过与第二课堂教学的融合,实现全程育人。第二课堂的形式本身也是课程思政手段,例如,一个优秀的演讲者立场要坚持为国为民。一个出色的辩手需要兼听则名,以极端立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将第二课堂竞赛活动的教学形式融入教学,将有效促进课堂语言输出的效率和质量,也是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以“外研社”演讲、写作、阅读、辩论为代表的各种第二课堂活动竞赛命题津贴当代社会时政问题,自带思政作用。通过对于话题的设置,使第二课堂培养更多具有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锻炼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文化感知交际能力,外交谈判沟通能力,领导组织协调能力。教师在第二课堂竞赛中要发挥脚手_架作用,引导学生感受中外文化的碰撞,关注国内外热点资讯,掌握最新的热门英语表达,融入思辨性、拓展性和创造性等关键要素,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树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将英语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既符合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又培养了学生对当下时事的敏感度和中西文化的思辨性思维,进一步拓宽了“课程思政”的育人途径。

四、结语

大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应该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并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中和思政教育中。大学英语学习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芳.论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外语教学[J].思政教育,2018(35):77.

[2]王岩.外语院校特色思政体系构建的探索和实践[J].青年发展论坛2017(3):40.

[3]刘晓华.高职外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教学实践研究,2018(24):228.

[4]张嘉伦.浅论“课程思政”视角下在外语教学中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 [J].甘肃高师学报,2018(23):85.

[5]宫慧英,孙峰.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海外英语,2016(1):36.

[6]咸静,李文燕.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探索.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

[7]谢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4

作者简介:朱明瑛(1982年1月)女,浙江杭州,汉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教育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策略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