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应用

2021-01-10 16:09姜智涛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机具

姜智涛

摘要: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免耕,就是完全取消铧式犁耕翻,并且不进行其他土壤作业,国外称之为“免耕法”。目前实行免耕法的农场使用的农业机械仅有3种,即播种机、喷雾植保机械和联合收割机,这种“免耕法”是保护性耕作的最高形式。

关键词:免耕播种 秸秆还田

一、传统模式与秸秆还田模式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首先要掌握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路线及要求,要因地制宜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模式和机具的选择至关重要,在选择技术模式的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⑴要符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要求;⑵贴近当地农民耕作习惯;⑶实现节支增收。经过2年的试验,逐渐形成了传统种植技术、秸秆还田技术二种技术模式,种植的作物以一年一作玉米和大豆为主。

1、二种技术模式的适应性

(1)传统种植技术模式工艺流程:玉米人工收获(留茬越冬) →春季根茬处理→精(少)量播种→化学或人工控制杂草→中耕。

传统种植技术模式是大部分地区农民根深蒂固的作业习惯,秋季人工收获后留茬10—15cm越冬,到春季用机械或人工处理。同时,大部分农民以秸秆烧柴为主,这种传统留茬在前几年政府强力推动,号召秋季灭茬整地,春季适时早播的情况下,也无法改变这种习惯。

(2)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工艺流程:玉米收获→秋季进行秸秆和根茬处理→春季免耕播种—→化学或人工除草→中耕。

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是保护性耕作,需要对秸秆残茬及地表残茬进行粉碎等处理,要求在收获的同时应对秸秆、残茬进行粉碎并抛撒,做到秸秆细碎、抛撒均匀,决不允许焚烧。要求播种后秸秆覆盖率不小于30%,并能满足后续环节作业。应大力发展秸秆粉碎抛撒机械,真正做到茎秆还田。如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可以用圆盘耙或浅松机进行表土作业。

二、因地制宜选择作业机具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是秸秆处理和播种,选用什么样的机具进行秸秆、根茬处理作业,保证播种质量。在机具选择上既要考虑能满足作业技术要求,又要考虑价廉实用,同时还要兼顾利用农民手中现有机具。

1、传统模式作业机具如图所示,留茬覆盖越冬,是常见的作业方式,传统留茬为10—15㎝,理论为25—30㎝,一般在春播前進行根茬处理。

2、秸秆还田覆盖技术模式作业机具

秸秆还田覆盖技术模式是在秋收后上冻前作业,时间紧且秸秆的湿度相对较大,作业后地表情况如图所示,春季播种出苗后,机具作业主要采取二种方式:一是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后,再用联合整地机或旋耕机浅旋处理,也可以用重耙耙压一遍。二是联合收获机收获后用圆盘重耙耙压二遍,第二遍最好是在春季播种前进行,因为春季秸秆含水量低,利于秸秆切碎,并且春季耙压有利于保墒。

机械深松是保护性耕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全面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是蓄水保墒的有效措施,无论哪种作业模式,可视土壤状况每隔2—3年深松一次,采用两种作业方式:

一是在实施保护性耕作之前秋季进行深松,轻耙进行耙压。如图

二是直接用深松旋耕机作业。如图

三、传统耕作方式与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比

两年多的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地块的土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看连续两年实施保护性耕作地块玉米与传统耕作玉米的差异;第一看长势。两者高度差20—40㎝,底部黄叶平均差2片,且叶色有明显差别;第二看土壤含水量。在40天没下雨的相邻地块现场测试,6㎝、10㎝、15㎝、20㎝土层的水份,分别比传统耕作土层含水量高2.72%—0.81%;第三看作物根系。保护性耕作玉米根系粗、密、主根多,传统耕作玉米根系细、少、次根多,长度也相差3—5㎝;第四看土壤变化。现场实地挖掘,保护性耕作地块20㎝以内土质松软好挖,平均每平米有蚯蚓3条,且全部为3—7㎝长的新生蚯蚓,相邻传统地块20㎝内土质较硬,挖掘吃力,平均每平米只有一条蚯蚓。第五看产量。同等条件下,保护性耕作地块玉米棒秃尖少、颗粒饱满,经县统计局和拉练会实地估产,亩产在500㎏以上,而传统耕作亩产在350—400㎏;差异表明,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土壤物理性状和功能发生了改变,对作物生长所需的水份、养份起到了保障作用,在大旱之年突显出抗旱的功效。五是大力扶持搞保护性耕作的示范户、作业户,扩大影响,推动保护性耕作由“量”到“质”的转变。

综上,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随着传统翻耕技术的发展,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比如耕翻作业除掉地面残茬、杂草固然有利于播种,但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土壤风蚀、水蚀加剧;旋耕切碎土壤,创造了松软细碎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耕作强度愈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愈远,土壤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愈多,要维持这种状态的代价就愈大。近几十年来,我国机械耕作活动增强,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河流泛滥、沙尘暴猖獗、土壤退化、作业成本上升也是不争的事实。保护性耕作取消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机具
试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发展
试论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机理及其在朝阳县地区的推广建议
lMLQS-40/70起垄铺膜施肥联合作业机操作使用及维护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调查与研究
农业生产应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
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对比
辽宁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措施探讨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状和推广
抗御多种不利因素 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