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分析

2021-01-10 04:48林铁华吴裕洁洪益云黄春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6期
关键词:儿科

林铁华 吴裕洁 洪益云 黄春明

【摘要】目的:探讨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发热并伴有首次发生热性惊厥患儿200例以及收治的常规发热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疾病区别进行分组,分为惊厥组(以下简称FS组)和未惊厥组(以下简称NFS组),在对两组组内患儿进行各自组内根据年龄完成亚组分类,设定为FS组小于一岁亚组、FS组一岁到三岁组、FS组大于三岁亚组;和给予NFS组小于一岁亚组、NFS组组一岁到三岁组、NFS组大于三岁亚组;对比两组患儿月龄、性别、家族史、产时情况、疫苗接种史、体温峰值、血常规、血糖、血清钠、血清钙、C反应蛋白等数据的对比。并结合相关因素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探究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比比较发现,FS组小于一岁亚组和NFS组小于一岁亚组对比相关生化字标,淋巴细胞计数、游离钙水平、母乳喂养时间、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住院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計学意义(P<0.05)。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在小儿一岁以下,首发热性惊厥的高危因素与新生儿住院史、母乳喂养时间指标有关;对比FS组一岁到三岁组和NFS组一岁到三岁组患儿,发现相关生化指标中的白细胞计数、血钠、血糖指标以及病程中最高体温和母乳喂养时间包括近一月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小儿在一岁到三岁组之间,病程最高体温以及母乳喂养时间是该阶段首次惊厥的主要高危因;FS组大于三岁亚组与NFS组大于三岁亚组对比,发现患儿血钙指标、血红蛋白指标、家族遗传史和疫苗接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小儿在大于三岁阶段,家族遗传史和血钙指标水平是主要高危因素。结论: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原因与患儿年龄阶段有着重要关系,这给我们未来研究树立了非常具有可行性参考意见的依据,因此在今后的相关内容探究上,必然脱离不开对相关年龄层次的探究。

【关键词】热性惊厥;儿科;家族遗传;疫苗接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48-02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又称高热惊厥[1],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癫痫综合征,此疾病更可能对患儿的智力发育、认知发育带来严重的相对不可逆的影响。在临床上多为六个月到三岁之间的儿童未主要发病人群,现如今在临床上多被认为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造成儿童体温升高,进一步引起此问题的出现。患儿在疾病初期体温会出现快速上升,同时出现惊厥现象[2]。知道现如今,对热性惊厥的具体治病病因探究还处于一定初级阶段,因为根据现如今的医疗水平,影响热性惊厥的因素相对复杂,这就给有效预防以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然而到目前为止,多数对此疾病的探究方向在于如何防止复发,我们不可否认,有效的避免复发,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与之相对,有效的探究引起首次发作的因素,从而有效直接预防其发作,更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探究课题。所以,本课题立项旨在探讨大数据下热性惊厥的首次发作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采取相应措施来解除这些危险因素,从而减少首次热性惊厥的发生。因此,本组实验选取我院上发热并伴有首次发生热性惊厥患儿200例以及收治的常规发热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门诊,住院病例回顾以及电话随访,详细的病史资料采集,收集FS组和NFS组患儿的信息,包括月龄,性别,监测两组患儿此次热程的体温峰值,了解患儿产时情况,详细询问近期患儿的疫苗接种史,询问患儿父母和直系亲属是否有热性惊厥病史、癫痫病史,或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入院后立即采集血样标本,测定血常规、血糖、血清钠、血清钙、C反应蛋白。总结出这些因素与热性惊厥的首次发作的内在联系,为减少首次热性惊厥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拟收集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病例200例,随机抽取与同期热性FS组患儿首次热性惊厥时年龄匹配的同数量的非热性惊厥患儿,比较两组患儿的月龄、性别、家族史、产时情况、疫苗接种史、体温峰值的差异;比较两组患儿的血常规、血糖、血清钠、血清钙、C反应蛋白。现将不同组别的实际数据对比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间儿科住院部住院收治的发热并伴有首次发生热性惊厥患儿200例以及收治的常规发热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疾病区别进行分组,分为惊厥S组(以下简称FS组)和未惊厥组(以下简称NFS组),在对两组组内患儿进行各自组内根据年龄完成亚组分类,设定为FS组小于一岁亚组、FS组一岁到三岁组、FS组大于三岁亚组;和给予NFS组小于一岁亚组、NFS组组一岁到三岁组、NFS组大于三岁亚组;FS组20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121例,女性患儿79例;NFS组20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118例,女性患儿82例;本次实验均在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情况下进行,所有患儿的基本资料对比,即文化程度、疾病具体分类等内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组入选标准:年龄在3个月到5岁,发热状态下(腋温≥38℃)或发热48小时内出现的首次惊厥发作,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的患儿。排除标准: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的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的患儿。NFS组患儿入选标准为:随机抽取与同期热性FS组患儿首次热性惊厥时年龄匹配的同数量的患儿,发热状态时体温≥38℃,但既往及该次住院没有惊厥发生,既往也没有热性惊厥病史及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所有热性惊厥病例均满足热性惊厥诊断标准: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为全面性发作,无局灶性发作体征,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5分钟、24小时之内或同一热性病程仅发作一次,不伴有神经系统异常。若为部分性发作,和(或)发作时间≥15分钟,和(或)伴有发作前的神经系统异常,和(或)伴有发作后神经系统异常(如TODD麻痹),和(或)一次热程中有多次发作则确诊为复杂性热性惊厥。热性惊厥发作时间持续≥30分钟,或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未恢复达30分钟或以上考虑为热性惊厥持续状态。

1.2 方法 通过门诊、住院病例回顾以及电话随访,详细的病史资料采集,收集FS组和NFS组患儿的信息,包括月龄、性别,监测两组患儿此次热程的体温峰值,了解患儿产时情况,详细询问近期患儿的疫苗接种史,询问患儿父母和直系亲属是否有热性惊厥病史、癫痫病史,或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入院后立即采集血样标本,测定血常规、血糖、血清钠、血清钙、C反应蛋白。通过对两组患儿的月龄、性别、家族史、产时情况、疫苗接种史、体温峰值等临床资料的采集,两组病人均在入院后未进行输液前或者惊厥停止后采集血样标本,对血常规、血糖、血清钠、血清钙、C反应蛋白等数值进行测定,统计组间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的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月龄、性别、家族史、产时情况、疫苗接种史、体温峰值、血常规、血糖、血清钠、血清钙、C反应蛋白等数据的对比。并结合相关因素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探究热性晾厥首次发作相关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相关数据

3 讨论

在现代临床上,对于热性惊厥的具体发病原因其实还有没明确定义,而现如今根据已知的发病原因,相应的探究方向多集中在年龄因素、发热情况、遗传等因素[3]。多数情况下认为大方向为遗传属于可能引起热性惊厥的可能,发热属于热性惊厥的触发条件,感染又属于引发发热的条件,年龄因素等个体因素又属于热性惊厥的基础条件。笔者的探究目的在于为此疾病的未来更好的研究提供更为接近最终因素的起点。热性惊厥在临床上会产生的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性的肌肉群剧烈痉挛抽搐现象。同时伴有意识发生一定程度模糊,但持续时间段。老百姓很多会说到的一个话题就是‘孩子发烧都烧抽了。俗不知热性惊厥的发生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可怕的,同时又可以预见,新手父母,当发现自己孩子出现抽搐现象,大多数一定是非常慌张的。而在为对引起初次发作因素有效探究之前,当患儿发生此问题时,往往需要对患儿进行血常规检测,在检测后,当患儿状态稳定时,进行相应的头部CT、血生化检查,排除是否为其他因素引起。而后采取相应治疗[4]。

但可惜的时,现如今并未有特别直接有效的治疗以及预防方式,基本的治療方式,为借鉴传统医学的穴位理论,当患儿居家发生问题时,采取平侧卧位,避免出现呕吐物而引起窒息问题,而后进行掐人中或合谷穴的方式[5],往往5分钟以内均能得到缓解,若未见缓解应该立即送医,接受吸氧、静脉给镇静以及退热药物进行治疗,稳定后再进行必要的排除其他因素的检查方式。在临床上,患儿发生过一次惊厥问题就非常容易再次发生,所以相应的其预防也非常重要,现如今对于预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式是增强患儿体质,合理作息,合理饮食,另一方面在于患儿监护人对相应未发病期的用药,以及出现前兆的及时规避。对于反复发作并且较为频繁的患儿,需要适当的给予口服抗癫痫的药物,达到控制以及预防的作用,这个时候,更为需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6]。

综上,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原因与患儿年龄阶段有着重要关系,这给我们未来研究树立了非常具有可行性参考意见的依据,因此在今后的相关内容探究上,必然脱离不开对相关年龄层次的探究。

参考文献

[1]李思秀,胡文广,邓佳,等.热性惊厥首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刊,2018,27(4):298-301.

[2]丁健,黄琳淇,黄转弟.热性惊厥患儿血清H2S,NSE,BDNF含量变化及FS发作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21-23.

[3]石凯丽,杨洁辉,李瑞芳.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3):1546-1549.

[4]陈飞燕,高玉婷,陈友海.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20,31(05):59-61.

[5]郭建伟,陈艳.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管理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08):70-70.

[6]黄婷婷,朱恒博,何兵,等.贫血与热性惊厥的相关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8(8):457-460.

基金项目:2019年度揭阳市科技创新(卫生医疗)项目(2019ws001)

作者简介:林铁华(1975.09-),男,汉族,广东揭阳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内科。

猜你喜欢
儿科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睡眠护理对策分析
思维导图在儿科静脉留置针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激素冲击疗法在儿科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儿科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研究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