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挖巢脾巢础沟,主动杀虫除虫源
——介绍一种防治巢虫的新方法

2021-01-11 05:16徐祖荫
蜜蜂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蜂场蜂群幼虫

徐祖荫

(贵州省养蜂学会,贵州 贵阳 550001)

巢虫是中蜂的大敌,在蜂场中发生广泛,全年危害期长(一般为4~10月),由于世代重叠,发蛾期长,成虫随时都可出现,且雌虫产卵极其隐蔽,幼虫上脾后又深潜于巢脾中,使人防不胜防,难以杜绝其危害。

我们在长期与巢虫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虽大多数蜂场经常打扫箱底,很少有漏网的幼虫,但蜂箱中仍时不时还会发现蜡蛾,不断有继代幼虫发生危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来发现,许多巢脾上框梁的巢础沟内,都会发现有蜡螟的幼虫和蛹藏身。蛹羽化后,就会变成蜡蛾在蜂箱内产卵,孵化为幼虫,再度上脾危害蜂群。这就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勤于打扫箱底,仍然还会不断有巢虫上脾危害的原因。

根据巢虫的这一特性,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防治方法,即通过掏挖蜂群中巢脾的巢础沟,杀灭潜藏在其中的幼虫和蛹,主动消灭虫源,可达到大大减轻巢虫发生为害的目的。

使用这种方法要事先准备好2个工具,一是做一把双刃刀,在文具店购买美工刀刀片,将2 片刀片夹梆、固定在木柄上,木柄厚0.8~1 cm(见图1)。另外用一截8 号铁丝,长约25 cm,先用夹钳将其扭成图2 中的形状,再用锉刀将其弯曲的头部锉扁,制成一个刮勺。一旦发现有被巢虫危害严重的蜂群,除采取其他措施之外,还可采用此法,逐一提出有白头蛹的巢脾,用双刃刀贴着上框梁的下侧面水平割一刀,切削出一条宽0.8~1 cm 的缝,然后用挖勺沿着巢础沟,从一头刮挖到另一头,杀死其中的虫和蛹,消灭虫源,然后放回蜂群让其补造。对受害严重的蜂群,每隔1个月至1个半月处理一次。

图1 双刃刀

图2 自制铁丝挖勺

过去防治巢虫,主要的策略是防治初孵幼虫上脾,比如使用巢虫阻隔器、挂巢虫清片等;再就是收集处理掉箱底下的巢虫,以及处理淘汰巢脾中的幼虫,这些都是比较被动的防治方法,且使用农药,对产品也有污染。而我们提出的这项措施,就是利用巢虫隐藏在巢础沟中化蛹的特性,去主动消灭虫源,使巢虫防治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方法,且符合绿色防控的理念,这样就可大大降低巢虫的发生率和危害率。

凡巢虫危害严重的蜂场,除采取其他防治措施外,不妨用这种方法试一下。

猜你喜欢
蜂场蜂群幼虫
《当养蜂技术员的日子》之(二十六)— —在大山里跑蜂场之不易
《当养蜂技术员的日子》之(二十五)
———迎接东北黑蜂保护区联合大检查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持续暴雨蜂场损失严重蜂蜜价格或将上涨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蜂群春管效果佳
蛰伏为王
蛰伏为王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