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 细胞功能运用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分析

2021-01-11 12:08卞学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4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胰岛用量

卞学武

(泗阳县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泗阳)

0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内分泌疾病,其病理主要机制为患者机体胰岛β 细胞功能缺失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数据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2 型糖尿病所占比例高达90%,这类患者若在疾病早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其胰岛β 细胞功能持续衰退,会大幅度降低机体胰岛素分泌水平,使患者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进而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1]。诸多研究显示,多数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已存在胰岛β 细胞功能衰减甚至是丧失现象,这与葡萄糖中毒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故临床认为对于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其血糖水平与降低胰岛β 细胞功能是疾病治疗的关键[2]。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用于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对其胰岛B 细胞功能的改善效果,现将内容讲解始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摘选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A、B两组,各25例,A 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40-72 岁,年龄均值(57.33±3.56)岁:病程;1-7 个月,病程均值(3.21±0.64)个月;B 组:男13 例,女12 例;年龄:41-73 岁,年龄均值(57.46±3.48)岁;病程:2-8个月,病程均值(3.31±0.59)个月;此研究已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2 组患者资料对比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全部入组者均确诊与WHO 给出的T2DM 诊断标准符合;均为初诊患者,无任何降糖药物治疗史;FPG 高于11.1mmol/L 或2hPG 高于14.0mmol/L;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心、肝、肾有严重疾病者;存在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者;处于妊娠或是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2 组患者均于入院第2 天,于清晨空腹状态抽血,对其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监测的,同时让患者服用75g 葡萄糖胰岛素进行激发试验(INS)、耐量试验(OGTT)。

A 组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法为:以患者体重为依据,计算每天的胰岛素用量,0.3-0.6 U/(kg·d),按照每天需要的胰岛素用量,分别以30%、20%、20% 以及30%的配比,于早、中、晚以及睡前注射,药物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Novo Nordisk A/S 生产,国药准字为J20050097,规格为3mL:300U),于三餐之前5min 皮下注射,睡前则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甘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S20050051,规格为3mL:300U)皮下注射,用药期间,于每天凌晨2:00、三餐前后以及晚22:00 进行血糖监测,每间隔2天对胰岛素用量与配比进行1 次调整,血糖达标后,再持续治疗2 周。

B 组行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素泵采用韩国丹纳进口胰岛素泵,药物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方法为:于患者腹部留置胰岛素泵针头,依据其实际体重计算每日注射药量,0.3-0.6U/(kg·d),再按1:1 的比例分配为基础用量与餐前用量,三餐前用量分别是1/3、1/3 以及1/3,于每天凌晨2:00、三餐前后以及晚22:00 进行血糖监测,每间隔2 天对胰岛素用量与配比进行1 次调整,血糖达标后,再持续治疗2 周。

1.3 指标观察

治疗后,对患者开展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其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状态,计算出血浆胰岛素峰值(AIR)。采用稳态模型,对患者的胰岛B 细胞功能(Homaβ)进行计算,公式为:20×空腹胰岛素/(FPG-3.5)=Homaβ,并对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计算,公式为:FPG×空腹胰岛素/22.5=HomaIR。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 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h 血糖(2hPG)。

1.4 数据分析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均以SPSS 22.0 软件作统计,计量相关的各项数据全部用(±s)代表,组与组之间的差异以t检验;计数相关的各项数据全部用以[%(n)]代表,组与组之间的差异以χ2检验,P<0.05 时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 组的胰岛β 细胞功能指标

治疗前,2 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 组AIR、Homaβ 与A 组相比明显更高,而HomaIR 与A 组相比则明显更低,P<0.05。见表1。

2.2 对比2 组的血糖指标变化

治疗前,2 组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B组的FPG、2hPG 较A 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2。

表1 对比2 组的胰岛β 细胞功能指标(±s)

表1 对比2 组的胰岛β 细胞功能指标(±s)

组别 AIR Homaβ HomaIR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n=25) 7680.11±4761.32 11127.65±7367.59 15.34±5.91 25.32±4.51 3.24±0.71 2.96±0.55 B 组(n=25) 7682.05±4759.43 22869.63±12579.64 15.31±5.89 54.20±6.54 3.23±0.61 2.57±0.24 t 0.0020 5.6953 0.0254 25.7055 0.0755 4.5955 P 0.9984 0.0000 0.9798 0.0000 0.9399 0.0000

表2 对比2 组的血糖指标变化(±s)

表2 对比2 组的血糖指标变化(±s)

组别 FPG/mmol/L 2h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n=25) 12.57±2.41 6.11±0.64 19.15±2.29 7.12±1.23 B 组(n=25) 12.59±2.39 5.67±0.61 19.17±2.31 5.95±1.19 t 0.0416 3.5189 0.0434 4.8340 P 0.9668 0.0007 0.9654 0.0000

3 讨论

2 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病症类型,该病的发生与发展均与患者机体的胰岛β 细胞功能缺陷与胰岛素抵抗有着直接关系,患者糖尿病病发后,其胰腺β 细胞功能下降的速度对于糖尿病病情进展的速度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针对2 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初诊患者,除了要对其血糖水平进行合理控制之外,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胰岛β 细胞分泌功能,消除其胰岛素抵抗也非常重要[3-4]。有研究显示,于2 型糖尿病早期对患者进行外源性胰岛素,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胰岛β 细胞功能进行保护,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促进患者疾病康复[5]。

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均是当临床治疗初诊2 型糖病的常用方案,均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对降糖强度的控制难度比较大,容易发生药用使用过量的情况[6]。而采用持续泵入则可以依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对用药剂量进行实时调整,可以避免降糖过度的发生,且采用胰岛素泵开展治疗可帮助患者更快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素基础输注可维持24 小时,更有效的对肝糖原合成进行抑制,其基础胰岛素分泌曲线更加平稳,且无峰值,并且餐前进行释放量追加,可避免餐后出现血糖高峰,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更加稳定;此外,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模式更加接近患者机体正常的胰腺分泌胰岛素模式,更符合其生理状态,同时还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动态性监测,24h 多次依据其血糖变化,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让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快得到控制,提升血糖达标率[7-8]。本次研究也显示,治疗后,B组AIR、Homaβ 与A 组相比明显更高,而HomaIR 与A 组相比则明显更低,P<0.05,B 组的FPG、2hPG 较A 组明显更低,P<0.05。

综上所述,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短期强化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优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短期强化治疗,可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胰岛β 细胞功能,促进疾病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胰岛用量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制度化管理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优势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发明速递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与胰岛移植
胰岛素泵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