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1-01-11 12:08牛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4期
关键词:普外科风险管理满意度

牛芳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 护理部, 山西 晋城)

0 引言

普外科涉及疾病种类多、床位周转速度快,腹腔镜技术也已经逐渐应用到腹部外科中的大部分领域,普外科护理工作量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大大提高,且目前随着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普外科的护理工作难度也逐渐加大,因此当前普外科护理工作的核心为有效预防护理风险并不断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目前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研究者提出在普外科的护理风险管理中进行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2],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因此,为了研究在普外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价值,我院特进行本次研究,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选择从2018 年1 月至2019年6 月时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普外科患者共计120 例作为这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生成的方法把这些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共有60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3 例,女性患者27 例,平均年龄是(54.93±4.14)岁,他们的病程约在2-4 月之间,平均(2.38±0.26)月;对照组共有60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28 例,平均年龄是(55.89±3.64)岁。他们的病程约在2-4 月之间,平均(2.42±0.28)月;所有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均无比较的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有胃肠疾病34 例,胆道疾病32 例,甲状腺疾病23 例,乳腺疾病31 例。纳入标准:①在我院就诊明确诊断,并长期复查随访;需要进行护理管理;②均需要进行长期系统治疗干预者,可遵医嘱自觉服从治疗。排除标准: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而不能耐受手术,不能遵从医嘱用药,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等需其他药物干预,有抑郁等精神疾病,治疗依从性较低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目前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案,按时做好查房记录,责任护士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宣教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手术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定时评估护理情况,做好并发症的预防。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具体措施如下:

1.2.1 风险评估

入院后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首先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组内成员利用晨会、查房等进行讨论,并通过查阅既往病例及相关文献评估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制定详细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加强对患者病情、风险事件的认识程度。此外,告知患者及家属关于临床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发放关于健康教育的计划表,尽可能的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1.2.2 风险管理

普外科常见的风险事件为压疮、跌倒坠床、意外拔管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制定规范的护理标准及应急预案,通过应急演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掌握预防、识别和处理风险事件的能力。配备合理的护士数量,做到弹性排班,对于有风险隐患的患者重点监测、重点观察、积极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另外,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宣教,使其掌握关于护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常用辅助检查手段等[3];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及禁忌症,用药后有什么不良反应,并告诉其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告诉患者出现并发症的表现,出现症状表现及时告知,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通过反复宣教、重点强调、让患者及家属复述宣教内容、评估落实情况等方法检查患者及家属对于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务必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做好对疾病的深刻认识。

1.2.3 风险防范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提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舒适,周围环境的安全,时刻与家属沟通,完成监督配合。给予患者相应的康复指导,并进行相关培训,讲解并发症的防护要点。住院期间穿着合适的衣裤、鞋子,合理使用床档、床旁呼叫器,避免患者跌倒、坠床。术前训练患者胸式呼吸,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避免术后剧烈咳嗽造成腹压过大引起疼痛或影响伤口愈合,术后督促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给予定时叩背,以防止肺部感染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注意术后24h 后可适当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4],卧床期间勤更换体位,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根据Braden 评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适当抬高下肢,做踝泵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管路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固定方式,活动时尤其注意管路的摆放,防止管路滑脱。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加强沟通,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术后焦虑的患者定期做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自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质量,涉及项目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业绩考核质量、操作规范质量。各项总分均为25 分,护理质量越佳,得分越高,反之越低。此外统计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形式是(±s),用t-test,计数资料选取卡方检验。P<0.05 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文件书写质量、业绩考核质量、操作规范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患者护理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表1 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n 基础护理质量 文件书写质量 业绩考核质量 操作规范质量观察组 60 22.37±0.73 23.01±0.91 22.79±0.87 24.02±0.61对照组 60 19.78±0.71 20.01±0.92 19.04±0.92 20.04±0.52 t 9.45 9.32 9.89 11.04 P<0.05 <0.05 <0.05 <0.05

表2 患者护理情况比较

3 讨论

普外科是医院患者最多的科室之一,该科室涉及范围广,不同患者的护理要求也不一致[5]。该科室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常常较多,对于该科室护理风险的预防是护理工作的重心所在。目前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管理的质量,因此需要改进护理管理方案及措施。

因此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进行风险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传统的护理手段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不高,且并发症的控制效果不好[6],目前比较前沿的护理风险管理路径可以应用到护理的过程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围手术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其具有高效,完善,执行性强等优势,通过制定护理计划,比较系统全面的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在入院时,入院后,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8],在这种模式下,针对相应的并发症做出预防措施,全程评估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9]。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规避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10]。

本次研究之中,实施管理后,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业绩考核质量评分、操作规范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术后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7%),护理纠纷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护理的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也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水平,与传统护理比较,更加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

猜你喜欢
普外科风险管理满意度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