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立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1-01-11 08:30杨静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杨静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开始基于学生立场对阅读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提出导读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等,从而使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理念,而且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学生立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3-0001-02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通常处于主体地位,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想法进行教学。该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给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但容易使学生丧失阅读热情,甚至会对他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学生立场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基于学生立场,提出导读问题

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对课文产生疑惑的地方便是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当前,部分课文的阅读难度大,学生在阅读时易产生诸多问题,但因为教学时间有限,为避免对下一步的教学造成影响,教师通常不会解决全部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丧失阅读兴趣。在基于学生立场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预想的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问提出导读问题,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实现高效阅读。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在没有了解任何相关背景资料的情况下“素读”文本。由于缺乏相关资料与教师的指导,学生在阅读结束后可能会对课文内容产生诸多疑惑。此时,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惑提出导读问题:为什么蔺相如堪当重任?然后将导读问题细分为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蔺相如有勇气与秦王对峙?蔺相如去到秦国之前,是否做好了所有的打算?为什么赵王愿意相信蔺相如?教师基于学生立场提出的导读问题,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形象特征,感悟廉颇所拥有的高尚品格,从而完成当堂课的阅读学习。

二、基于学生立场,指导阅读分析

阅读分析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感悟课文含义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向学生讲解自己的想法,这其实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学生形成定式思维。教师若是能基于学生立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则不仅能使学生进入并保持思维活跃状态,还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文章的内容。例如,教学《沙之书》的目标是让学生领会“沙之书”的寓意,并培养学生的写作虚构能力。在开始授课前,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搜集作者博尔赫斯的资料。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结合作者资料阅读文章,并用简短的话语概括大致情节,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四个部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如下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分析:①用一个词语概括“沙之书”的特点。②“沙之书”具有哪些特性?③小说主人公对“沙之书”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④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态度变化,总结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沙之书”的象征意义。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上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以掌握课文讲述的内容,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含义。基于学生立场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

三、基于学生立场,明确教学重点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根据自己的见解对文章重难点内容进行解读,而未对学生的想法予以高度关注,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率与效果。在基于学生立场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高中生看待事物时已有自己獨特的见解,因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分析课文时有效整合学生的观点以明确教学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在《祝福》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请两位学生分别对祥林嫂的性格特点进行描述。A学生说:“祥林嫂勤劳善良,她是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但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B学生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捍卫者。”学生对祥林嫂有着不同的看法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A学生认为的祥林嫂敢于反抗封建礼教与文章内容有着明显出入,而B学生所说的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捍卫者则过于片面。实际上,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在认真分析了上述学生观点的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认真分析课文内容,从而让学生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进一步理解造成祥林嫂命运悲剧的社会根源,加深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教师基于学生立场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并根据学情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与水平。

四、基于学生立场,解决阅读问题

阅读问题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内某些句子或描写手法等产生的疑惑。高中生的阅历不如教师丰富,而且他们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束缚,因而在阅读时不能够全面思考、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握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状态等,以有效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阅读任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阿房宫赋》前,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对阿房宫这一建筑进行描写?为什么阿房宫这一建筑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阿房宫内的宫人的生活情境是怎样的?对于教材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则不过多讲解,只是给予适当的提示,以协助学生找到问题答案;对于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则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学结束前10分钟,让学生写下仍然不了解或难以把握的内容,以在下节课为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让蜀山兀”了的宏伟宫殿为何名称“阿房”?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说明什么道理?文中关于秦朝灭亡的论断,与《过秦论》是否有着相似之处?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与疑问后,便能够以更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满足学生的阅读与学习需求。基于学生立场开展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基于学生立场,引发阅读联想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章内容与其他事物进行联系,并产生无限遐想。对于阅读而言,联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若想学生能够联想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场景,则需要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后感悟文章的内涵,从而获得珍贵的启发,并提高阅读能力。例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品味词人形象,感受词人内心的情感。在教学时,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展现江水浩荡的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影响下对词作内容产生联想,并要求学生结合内容探究辛弃疾的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词中的哪一句指出了辛弃疾的形象。大部分学生回答:“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句展开丰富的联想,并将这一句拓展成一段话,以充分感受英雄的形象。其次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分析辛弃疾流泪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理解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为学生朗诵“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等词句,让学生想象这些词句所描述的风景,以更好地体会词人的愤恨与忧愁。在学生联想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简单概括本词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联想,让他们有效还原情感场景,从而充分体会诗词魅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基于学生立场的阅读教学活动,就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情制订与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课堂更具吸引力与趣味性,能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同时,还应时刻遵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予以学生指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解研读文本,以提高阅读效率与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何书锋.基于学生视野的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4):106-107.

[2]  房炳安,王光海.基于学生人文素养需求的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教師,2019(3):21-22.

[3]  姚叶莉.基于体校学生立场的语文课堂教学思考与探索[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8(11):47-50.

[4]  于莉侠.基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高考,2018(22):10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