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板块式”教学,谈余映潮的语文教学艺术

2021-01-11 08:30王晓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余映潮教学艺术教学

王晓芳

[摘   要]余映潮老师通过实践和探索提出的“板块式”思路教学设计、“主问题”提问设计、“诗意手法”三个切实有效的方法,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其中,“板块式”思路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也为在课改浪潮中艰难前行的教师指明了方向。在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析等语文实践获得丰富的语文积累,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文章从“板块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如何进行“板块式”教学设计以及对“板块式”教学的评价这四个方面对余映潮老师提出的“板块式”教学进行分析,以感受这种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3-0003-03

一、“板块式”教学的含义

“板块式”教学是一种在一节课或者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的教学。这种块状设计以“板块”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简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余映潮老师就从“课型创新”和“情境生动”的角度设计了“阅读欣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阅读欣赏《假如你欺骗了生活”“阅读欣赏《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节选)”三个板块。从“课型创新”的角度来看,余映潮老师将这节课定位为诗歌联读课。这堂课的教学在设置好的情境即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和尾声中具体开展。上述三个板块分别分布在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

在第一乐章中,余映潮老师设计了自由诵读和话题写作“我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两个活动,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了评析,引导学生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欺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生活给人的打击”,并告诉学生:当我们被生活“欺骗”的时候,要乐观坚强地去面对。我们会被生活“欺骗”,生活也会被我们“欺骗”,比如说自暴自弃、无节制上网、逃避问题等。在这里,“欺骗”所指的就不再是“生活给人的打击”了,那它到底是什么呢?余映潮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同是诗歌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加深对“欺骗”的理解,即“欺骗”不仅表示“生活给人的打击”,还表示“人们对生活的不负责”。面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假如你欺骗了生活”这两个假设性问题,余老师在《假如生活重新开始》这一文章的教学板块中给了学生“要自信自强”的回答。这一教学中的活动丰富且完整。学生不仅进行了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加深了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文章的理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从三个不同的侧面,通过“让文本说话”的方式加深了学生的生活感悟,完成了教学目标。联读、朗读、写作等教学手法的运用促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从以上的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板块式”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可以在丰富有序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依照“板块式”教学设计很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和顺序,使教学有条不紊地推进。

二、“板块式”教学的特点

余映潮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了“板块式”教学模式,同时也在自己的教学中将这种模式运用得淋漓尽致。在余老师的教学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设置教学板块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例子有很多,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板块式”教学的特点。以下笔者主要就余映潮老师设计的《曹刿论战》一课的教学,对“板块式”教学的特点进行说明。

1.简洁

利用“板块式”思路建构课堂能够使教学过程清晰有序,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中步骤杂乱和思绪不清等问题。就《曹刿论战》的教学來看,整个教学分为“朗读、正音”“识词、印证”“理解、译读”“品析、品读”四个线条清晰且简洁明了的板块。这几个板块的设计安排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每个版块都设计了几个分步骤来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板块任务。比如说在“理解、译读”板块,余老师就设计了三个步骤。第一步:学生自读课文,复习课文的注释。第二步:边读边译。首先是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紧接着男生女生任务互换,再来一遍。第三步:教师进行译读活动的总结。整个教学流程中的板块和板块之间的线条简洁,且每个板块内的各步骤之间也呈现出由浅入深、简洁清晰的特点。

可以说,在“板块式”教学过程中,板块和板块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彼此独立的,每一个板块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堂半独立的“微型课”。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学生通过把握分目标来实现总目标。

2.实用

在“板块式”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方法和安排课堂活动。例如,在《曹刿论战》的“识词、印证”板块,余老师就利用“教师解说”,给学生提供了“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进行印证的成语”这一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识词活动。这种方式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获得积累,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文言字词的效率。同样地,在对其他文体进行“板块式”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板块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不受文体等因素的限制。

3.以学生为主

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学生便可以在解决不同板块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进行思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例如,在《曹刿论战》的“品析、品读”板块中,余老师只是给学生搭建了学习支架、介绍了文本的背景、提出了讨论的话题和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点拨和总结,他把对文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这一主要任务留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占有充足的时间以更好地拓宽自己的思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可以说,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才使各板块的教学任务得以完成。

三、“板块式”教学的设计角度

语文教师要怎样开展好“板块式”教学呢?教师要从“板块式”教学的具体含义出发,选取具體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板块划分并结合相应的活动和方式来建构教学课堂。接下来笔者将以余老师的具体教学为例对设计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

1.从“重点突出”的角度进行设计

所谓“重点突出”即在一节课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将重点内容分布在每一个教学板块或者集中在某一个板块进行教授,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狼》这一课文的行文脉络,余老师设计了四个板块,分别让学生从“屠户”“狼”“故事情节”“叙议结合”这四个角度四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狼》的故事情节,而且学习了叙议结合这一写作手法,提升了自己的阅读水平。教学目标在学生的兴趣被不断激起,从而能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2.从“能力训练”的角度进行设计

语文教学效率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教语文知识,还要教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他们真正“会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余老师从“能力训练”的角度设计教学并积极开展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余老师就从“能力训练”的角度设计了三大板块来引导学生概说丑小鸭的形象、描述丑小鸭的苦难经历和欣赏品读文本中描述“小天鹅”的内容,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描述能力以及品析能力。这样的设计可以说是“授人以渔”的典范,是真正考虑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设计。这种从“能力训练”角度进行设计的方式契合了余映潮老师“阅读教学应该崇尚能力第一”的教学理念,可以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借鉴。

3.从“课型创新”的角度来设计

部编版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教师在对课文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相对应地将课程类型定义为教读课或自读课,也可以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活动方式等的不同以及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来明确课型,从而对语文课的开展进行相应的创新。例如,在对《苏州园林》这篇文章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余老师没有从课文类型来定义这堂课的课型,他将课型定位为实践活动课。余老师设计了四个实践活动:“提取全文信息,归纳全文结构”“根据全文结构,阐释课文顺序”“选取重要片段,尝试选点诵读”“学用段氏结构,进行短文写作”。这样,学生便能在提取文本信息等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了解语文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对“板块式”教学设计角度和相应课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余映潮老师在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进行设计及教学时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他不仅能从“能力训练”“重点突出”等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还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情境生动”这一角度来设计教学,比如上文提到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课例就是从“情境生动”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的。此外,考虑到实际的情况,余老师还就学生的考试从“综合复习”的角度来设计“板块式”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单元复习、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效率。无论从什么角度进行“板块式”教学设计,余老师都秉持着“线条简洁、教程清晰”和“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原则。“板块式”教学具有简洁、实用等特点,契合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因而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效仿。

四、对“板块式”教学的评价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科学性在教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无法估价的地位。”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这两位伟大的教育家分别点出了教育需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教学中,科学性是基础,艺术性则能使学生乐学,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就是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学创意。

1.“板块式”教学的科学性

“板块式”教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板块式”教学是余映潮老师在长期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构建的。这种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安排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每一“块”的内容以鲜明的逻辑步骤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层次。其显现出分层推进的特点,十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例如,在《七颗钻石》的教学中,余映潮老师就设置了“让我们走进演播厅(阅读)”“让我们畅游智慧泉(品析)”和“让我们走进创作室(写作)”三个情境,并在每个情境下设计了不同的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读”“析”“写”一步步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个教学和余老师其他的“板块式”教学一样,都将科学性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其次,余映潮老师在进行“板块式”教学设计时始终将“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理念贯穿其中,他在每一个教学板块下都会安排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这样开展的教学将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余老师秉持与新课改相契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致力于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如在《七颗钻石》的教学中,余老师就根据各板块的任务设计了朗读、写作等活动,以期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探析文本、学习朗读技能、提高写作水平与阅读水平。最后,“板块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的“线性”教学。传统的“线性”教学通常将教学过程分为导入、分析和小结三部分,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特征,形式较为单一。“板块式”教学则注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取切入角度,同时还会融入教师的创意,这样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对教师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在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的同时为教学策略的创新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促进了语文教学的科学化。

2.“板块式”教学的艺术性

余映潮老师指出,教学思路要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板块式”教学既呈现出了教学结构清晰的外部特征,又表现出了教学内容多样的内部特征,其具有十足的艺术性。此外,“板块式”教学的艺术性还体现在对于教学节奏的把控和有关教学细节的设计上。在“板块式”教学过程中,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板块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以及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来调控教学的节奏,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生动。比如,在具体实践以“重点突出”为角度进行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就需要在重要的板块为学生留下较多的时间。如果其他板块的任务学生完成得不理想或者比原计划用时更少地完成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延长或缩短活动时间,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本身就具有人性美、语言美等丰富的審美因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语文教师除了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之外,还要抓住文本中的美学要素,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艺术性体现出来,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语文。“板块式”教学不仅注重形式美而且能够抓住文本中的审美要素,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文本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散文《散步》的教学中,余映潮老师就在第一板块设置了朗读任务,要求学生读出情感的波澜,同时还在第三板块设置了话题“《散步》十美”来引导学生细品文章美点。这样的教学具有艺术感染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余映潮老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基础上创造出的“板块式”教学是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教学创意,它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体验情感,掌握并运用语文学习规律。同时,它也是一种便于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2]  邢海涛. 余映潮“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思路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余映潮.致语文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余映潮教学艺术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一堂朴实、厚实的语文课——余映潮《“飞天”凌空》课例评析
Some methods on cultivat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
余映潮“一课多案”教案设计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